蔬菜 >>
 
位置:农村致富经 >> 蔬菜 >> 蔬菜种植技术 >> 浏览文章

竹荪食用菌

日期:2015-09-08
 

竹荪

竹荪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由于含有异多糖的多糖体,其组分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对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有一定作用。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整中老年人的血酸和脂肪酸,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因此竹荪食品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保健食品。竹荪有烧、炒、焖、扒、酿、烩、涮、作汤等多种烹饪方法。

竹荪菌种类世界上已知有10种,我国已知的有6种,通常供食用仅3种,即长裙竹苏(ctyopindusiata)、短裙竹荪(oduplicata)和红托竹有(o.rubrovolvota)。其自然分布,主要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竹林中.常生长于某些特定的竹林小环境中。竹荪作为食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素有“真菌皇后”之美名,竹荪生产,过去仅限于野外采收,数量极其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御膳菜肴,80年代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据江西省林内栽培,平均亩产竹荪干品225公斤,室内栽培长裙竹苏每平方米产干品85克,短裙竹荪干品每平方米产59克。但长期以来,由于栽培技术难度大,仅限于狭小的生产范围。90年代以来,我国对竹苏开发研究较深入,使竹荪野生资源分布,良种选育和制种程序,人工栽培及加工利用等方面进展较快。

竹荪生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竹荪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分荪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竹子碎料和竹叶,促进野生竹荪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竹苏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竹荪林内竹蔸栽培。竹荪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品质风味好,市场价格高,但人工栽培较难掌握.而棘托竹荪栽培简单,产量高,但风味甚差,价格低廉,在生产中应考虑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株。竹荪人工栽培方法主要有:

(一)林内坑式(床式)栽培法

1.栽培林地选择

林内栽培竹荪,应选择管理方便,坡度平缓、背北风、有水源、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砂壤上的毛竹林或毛竹阔叶树混交林,其林内郁闭度0.8-0.9,最好是带有小溪流的山谷地段。

2.栽培床的开设

在选好的林地,按水平带开设长2米,宽1米,深20厘米的栽培坑,井填人肥沃表土,厚约5厘米,再铺垫经处理过的培养料,分层接种菌种(详见接种),栽培床需架设塑料薄膜棚,四周开挖排水沟以免积水。

3.培养料的处理(备料)

竹荪培养料主要是干枯的竹秆(成竹材加工剩余物)、竹枝、竹鞭、竹叶,需将其截成长3-5厘米,宽1-15厘米。竹叶截成2-3厘米或粉碎均可,然后按不同处理方法进行配料和处理,现介绍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①煮料法培养料配方,竹片78%、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磷酸h氢钾0.2%、硫酸镁0.2%。配制法:将干枯竹片用清水浸泡24小时,竹叶浸泡5-6小时,按料重的1%,加蔗糖于水中,分别煮料,竹片沸水煮一小时,竹叶沸水煮3o分钟,捞出滤去多余水份,再将上述配方中用过量的过磷酸钙、石膏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80%加人竹片中,20%加人竹叶中拌匀,含水量约60-65%,ph值6。此法处理后,菌种成活率可达80%。

②发酵法

培养料配方:竹片78%、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尿素0.6%、石灰0.5%。

制作方法:将竹片和竹叶用澄清的石灰水预湿,湿度约60-65%,加入尿素后堆放,料堆中层(好气发酵层)温度将上升至60℃以上,待温度下降至3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此阶段约需7天时间,随后加人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又经过6天后,再进行第三次翻堆,加入剩下的50%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再过5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加入过磷酸钙并喷入500倍的锌硫磷杀虫剂供食用杀虫,调整湿度至60—65%,约隔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调整湿度至55-60%。每次翻堆均应在堆中心温度下降时进行,并应将表面干燥层翻至中层,把中层翻至外层。发酵结束时,料呈咖啡色,有少量氨气味,无霉变,竹片交脆易折断。栽培时,另加堆料重量1%的蔗糖水。此法适于大批量栽培竹荪,其效果较好。

4.接种

除选择适龄优质栽培菌种外,必须掌握栽种季节。由于菌丝体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栽种时间一般在4-5月及10-11月为适宜栽培接种期。接种时应选择阴天或没有阳光直射时进行接种,不要在雨天接种。

①上壤消毒在接种前一周,先用1:1000倍(或2:1000倍)含量50%(或含量25%)的多菌灵药液或1:700倍锌硫磷药液进行土壤消毒。

②接种方法接种时,先将处理好的竹片铺入坑内,厚约4—5厘米,再在竹片上铺2-3厘米厚处理好的竹叶,在竹叶上按横向间距10厘米,纵向间距12厘米,梅花形点播竹荪栽培菌种,再铺上4-5厘米厚一层竹片,竹片上复盖一层2-3厘米厚竹叶,然后按横距6厘米。纵距8厘米,点播菌种,最后在菌种上层复盖一层竹叶,厚度以盖住菌种为准,并轻轻压紧,使菌种和培养料接触。用种量,每平方米2—4瓶,其面层用种量约70%,底层用种量约30%。应注意当天处理的培养料和当时掏出的菌种必须当天处理完毕,煮沸的原料必须待其冷至30℃以下时,始可接种。

③复土待菌丝长满栽培料面层后,需复盖一层厚约2-4厘米的经太阳暴晒过的肥沃细上,土面上再盖一层厚约2厘米的竹叶,以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湿度。

④搭棚复土后,应立即搭拱形塑料棚,拱高50厘米左右,郁闭度不到0.8的栽培场,还应在塑料棚上搭遮荫棚,棚高80-100厘米.菌床四周开挖排水沟,使雨后无积水。

5.管理

管理要根据竹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条件而灵活掌握,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栽种时,复土厚度控制在4厘米以内,当菌丝生长到土面时,应及时复盖1厘米左右富含有机质的肥土,以免菌丝暴光、干枯。天气干燥时,要适当喷水,喷水时避免直射土壤,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当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时,应揭开薄膜降温,中午要揭开塑料棚四角,使其通风换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高于33℃或低于12℃菌丝停止生长。成蕾阶段,主要避免阳光直射,保温和防虫、防病。实体发育阶段较适温度为17-25℃低于8℃或高于30℃时,出现死茹。出茹期每天早上8时,必须进行换气和及时收茹。如温度低时,在早上或傍晚及时喷水,喷头要远离茹床,避免冲伤小蕾。

为促进菌丝生长,增强抗逆能力,促进原基分化,在接种后10天喷施1号健壮剂,复土后,喷施2号健壮剂,各施2-3次,每天1次,每平方米用量约50毫升,菌丝生长弱的菌床,还可用另外1一2%的葡萄糖水喷施,复壮效果更好。

1号健壮剂配方为: vb90.5克、vb140毫克、硫酸镁40克、硫酸锌20克、硼酸10克、尿素100克,用水100公斤稀释后用。

2号健壮剂配方为:vb91克、vb1 100毫克、硫酸镁50克、硫酸锌50克、磷酸h氢钾100克,用水100公斤稀释后用。

原基形成后,每隔10夭喷一次营养液,共喷3次,每平方米喷500毫升,喷后接着用清水喷一次,可大幅度提高产量。营养液配方为: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工克、维生素b110毫克,葡萄糖或蔗糖5克、水1000毫升。

6.采收与烘干

室外竹荪的破蕾开裙一般在凌晨,必须做到随开随采,亦可将开裙一半的子实体或成熟的菌蛋采回室内待其全部开裙。采收时,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先轻轻取掉菌帽,然后去掉菌托,留有柄和菌裙,用湿纱布揩干净,或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垫有白纸的提篮或竹筛里,切不可撕破弄断,取回后及时分级进行烘干,或晒干。烘烤宜以低温烘烤,先用40℃烘烤,半小时翻动一次,以后温度可慢慢升到50℃,每隔互小时翻动一次,约4小时后,温度降到40℃继续烘约3小时,烘干后,取出凉20-30分钟,待菌体变软后,再分级包装。鲜竹苏干燥率~般为26-28%。

7.包装、贮藏

一般采用食品塑料袋包装,包装前塑料袋需先清毒,干燥后使用,分级包装,每25克+1克一小捆,以红绳捆扎入袋封口,每10小袋装一大袋,大袋重250+2克,大袋内应放入产品标签,标注产地、品种、类型、商标、规格等内容。

短裙竹荪分级标准:

一级品:色白或微黄,完整,菌柄长>12厘米,菌柄宽>2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

二级品:色米黄,完整,菌柄长10-12厘米,粗215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

三级品:色黄略有破碎,菌柄长8-9厘米,粗0.7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等外品:色微黑,不完整,菌柄长<7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干竹荪应贮藏于纸温,于燥通风处,不得与有害物质混放,不得重压,并注意防虫防霉。

(二)竹荪栽培法

利用竹林内伐竹后遗留下的废竹蔸。作为培养料进行栽培。选择2-3年以上的老竹蔸作为栽培点,紧贴竹蔸边挖20厘米深的栽植穴,就地拾取枯竹叶垫底,然后撤上一层菌种,再铺上一层竹叶,如此2-3层即可,用种量0.4—0.5公斤,在地面取腐烂竹叶与挖出的土壤混合后复盖穴上,厚2—4厘米,并踏实即可。此法简单,竹荪生产和竹林生产互为有利,互相促进,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三)挖坑填料栽培法

此法是利用竹林空地,见缝插针,挖坑栽培竹荪,坑深25厘米左右,以不伤竹鞭为度,坑长视竹林情况,可长可短,在坑底垫上腐烂竹叶,铺上一层竹片等竹子废料,再撒上一层竹叶,踏实后,均匀地撒播一层菌种,如此三层再盖上一层3-4厘米厚的土壤。此法虽然用料多,费工费时,但便于管理,且产竹荪集中,产量较高,是一种因地制宜栽培竹荪的好方法。

原文:蔬菜 > 蔬菜种植技术:竹荪食用菌

网址:https://www.nczfj.com/shucaizhongzhi/212550.html

 
上一篇:“菌中皇后”竹荪在奉化竹林培植成功
下一篇:稻谷壳栽培竹荪一步法
扩展阅读:

[蔬菜种植技术]眼下,马上进入5月中旬,高温强光的天气日渐增多,棚室蔬菜生长速度加快,植株很容易出现徒长现象,表现为茎秆细弱、拔节长、根量少、根系弱、根层浅、开花坐果减少,畸形果多等症状。在此提醒菜农,在进行控...

[蔬菜种植技术]普通菜豆也叫菜豆,还有芸豆、四季豆、玉豆、架豆等叫法,一年生草本,蔓生和矮生,起源于美洲,16世纪末传入我国。2019年12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普通菜豆年种植面积约有3650万h㎡,总产量3140万吨左...

[蔬菜种植技术]5月中下旬,正是越夏蔬菜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棚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0多度,棚里温度更高,中午前后即使上下通风,棚温也要超过35℃,对蔬菜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影响很大。对越夏西红柿等蔬菜来说,前期花芽...

[蔬菜种植技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时雨时晴,温度忽高忽低,很多农户都头疼不已,有很多农户咨询棚内西红柿出现叶片黄化现象,问题叶片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下部,表现为叶脉间失绿黄化,有些叶片上还有黑色小点,这是咋回事?通过了...

[蔬菜种植技术]晚春初夏,随着气温升高,大棚保温被不再拉放,棚内昼夜温差大大增加。再加上进入5月份后,晴天时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5℃以上,而到了夜间,由于保温被已经不再使用,棚内温度一般下降到15℃左右,导致棚内昼夜温...

[蔬菜种植技术]甘蓝,又称莲花白、卷心菜、椰菜、包心菜、圆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重要蔬菜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 一、种植条件甘蓝喜温和气候,能抗严霜和较耐...

[蔬菜种植技术]近日,有菜农反映今春樱桃番茄膨果慢,而且果型偏小,全棚植株普遍较矮,叶色黑绿,叶片厚,棵子拔节太短。经过交流,得知这些棚室普遍喷洒控旺药剂过多。 目前市面上的控旺药剂,成分多为...

[蔬菜种植技术]叶霉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导致叶片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近日,笔者在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元旦后定植的番茄正处于第2、3...

[蔬菜种植技术]蔬菜需要的营养元素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只是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不同而已,硼元素对促进花芽分化、坐果、膨果、根系和生长点生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樱桃番茄生长全程都...

[蔬菜种植技术]先说一下蓟马危害幼叶的症状。蓟马具有趋嫩性,喜欢危害幼叶常造成叶片黄化、皱缩扭曲、粗糙,受害面斑枯。蓟马也喜欢在花蕊处取食,辣椒花蕊受害后,引起花蕾脱落。没有引起落花的...

整站推荐:
致富要有的“三只眼”
眼光,是人们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对事件发展前景的预测。一个人的眼光如何,往往决定着事业的...
未来农村什么人最赚钱?在农村只有这5种人将最赚钱!
种植养殖都是赚辛苦钱,干什么赚钱,种玉米、种水稻、种蔬菜、种果树、搞养殖?都不是。什...
未来十年,有机农业原来有这么多赚钱机会!
2017年7月,中央深改小组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养猪不赚钱?换个品种,年赚百万
近些年猪肉价格持续起伏变换,养殖户常常的苦不堪言,许多养殖户不得不另觅出路。下面具体...
在农村做这十个项目,又有补贴又能赚钱
近几年农村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国家更是积极扶持农业政策,支持农业向资源节约、高效生态转...
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赚钱是我们每个人的想要的,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1、田园欢乐谷田园...
同类推荐
竹荪 竹荪行业资讯 竹荪市场分析 竹荪种植技术 竹荪综合 竹荪病害防治 竹荪选种育苗 竹荪保鲜储藏
相关分类
药材蘑菇玉米小麦水稻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土豆冬瓜大蒜豆角大豆棉花白菜韭菜苦瓜芹菜花生南瓜生姜生菜菠菜丝瓜蚕豆洋葱胡萝卜萝卜山药香菜芝麻芦笋花椰菜木耳甘蓝蒜苗豌豆香菇黄秋葵卷心菜豆芽茴香荞麦芋头莴苣茼蒿西葫芦扁豆莲藕金针菇毛豆油菜芥菜芸豆茭白娃娃菜高粱四季豆空心菜青椒青菜绿豆蒜苔竹荪黄豆西兰花菜心竹笋小白菜杏鲍菇甜菜雪里红黑米红小豆黑豆燕麦心里美紫甘蓝青稞油菜花糯米亚麻红米莴笋菜花荷兰豆西蓝花魔芋苋菜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