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前殖吸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前殖吸虫病的临诊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鹅外表无明显症状,母鹅开始产薄壳蟹或
鹅的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的前殖吸虫寄生于鹅的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及直肠所引起的疾病。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前殖吸虫病的临诊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鹅外表无明显症状,母鹅开始产薄壳蟹或软壳蛋或畸形蛋,随后产蛋率下降,有时仅排出卵黄或少量蛋清。一这是由于虫体以吸盘及体表小刺刺激输卵管黏膜,并破坏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石灰质的产生过多或停止,继而破坏蛋白腺的功能,引起其他物质的分泌过多,从而导致输卵管壁的不规则收缩所致。这一阶段持续约一个月。
第二阶段:患鹅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腹部膨大、下垂,步态蹒跚,两脚叉开,从泄殖腔排出卵壳碎片或流出石灰质、蛋白质等半液体物质。这一阶段持续1周左右。
第三阶段:患鹅体温升高,渴感增强,腹部压痛,泄殖腔突出,肛门边缘潮红,泄殖腔及腹部的羽毛脱落,四周粘满污物。若继发腹膜炎时,则呈企鹅步行姿态,患鹅经2~3天或经一周左右死亡。
二、病理变化 其主要的病变是输卵管发炎,输卵管黏膜严重充血、增厚,在黏膜上可找到虫体。有时输卵管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可以看到外形皱缩、大小不一,内容物变质、变性、变色的卵泡,并有大量黄色浑浊的渗出物。此外,法氏囊、泄殖腔亦见有炎症变化。
三、流行特点 前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蜒。虫体寄生在鹅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和泄殖腔内,所产的虫卵随着粪便一同排到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孵出毛蚴,毛蚴钻入螺的肝脏发育成胞蚴,胞蚴形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又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的幼虫和稚虫,被其吸入肛门孔中,在肌肉中变为囊蚴。当蜻蜓的稚虫过冬或变成为成虫时,这些囊蚴在蜻蜓稚虫或成虫体内都保持有生活力。当鹅吞食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时即遭感染。囊蚴一经过消化道,发育成为童虫,最后从泄殖腔进入输卵管或腔上囊,经1~2周发育为成虫。
前殖吸虫病多为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蜻蜒出现的季节有关。每年5~6月份,为蜻蜒活动盛期,故本病多发生在每年的5~6月份。温暖和潮湿的气候可以促使本病的散播。
四、病原诊断 鹅的前殖吸虫病的病原体是前殖科的楔形前殖吸虫Prgsthbgonimus cunea- tus (Rudolphi,1809)。另寄生于鹅的前殖吸虫有好几种,常见的还有:卵圆前殖吸虫P.ovatus(Rud,1803)、透明前殖吸虫 P.peUucidus(Linstow,1873)、日本前殖吸 P.japonicus (Braun,1901)、卡罗前殖吸虫 P.karausiake(Layman,1926)等。
楔形前殖吸虫的虫体扁平,红色,外形呈梨形,长2.89~7.14毫米,宽1.70~3.71毫米。体表有小刺。口吸盘近似圆形,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的后方。睾丸呈卵圆形[https://www.nczfj.com/],左右对称排列。卵巢分为3个或3个以上的主叶,每个主叶又分为2~4小叶,位于腹吸盘后方,虫体的右侧。虫卵呈椭圆形,具有小盖,大小为0.022~0.024毫米×0.028~0.013毫米(图4-17)。
对本病的确诊是剖检患鹅找虫体并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在不安全鹅群中,每三个月普查一次,一旦发现患鹅,立即进行驱虫。预防性驱虫可用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半月进行一次。
(2)鹅舍及运动场每天打扫粪便,并堆放在固定场所进行生物热除虫。
(3)消灭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可用化学药物,如1:5000的硫酸铜。
二、治疗 四氯化碳:其剂量是,2~3月龄鹅用1.2毫升,成年鹅2~4毫升,加等量的水或米汤均匀混合后灌服。间隔5~7天,再投药一次(可用胃管投服或食管膨大部注射)。在治疗时,要检查患鹅的体质和大小,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增减药物的剂量。病重的(特别是有腹膜炎或卵黄性腹膜炎)患鹅则难以治愈(也无治疗价值)。鹅只在服用四氯化碳后18~20小时,便发现有虫体排出,并可延续排虫3~5天,多数虫体崩解。因此,在治疗后必须把患鹅关在固定场所内3~5天,病鹅排出的粪便应收集起来进行生物热处理。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增加营养,促进患鹅康复。
六氯乙烷:每只鹅0.2~0.5克,混在饲料内或以米粉制成的小丸投给,每天1次,连用3天。服用六氯乙烷的注意事项与上述四氯化碳相同。
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用200毫克均匀拌料,一次喂饲。
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用60毫克均匀拌料饲喂,一次喂服,连用两天。
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100~120毫克均匀拌料饲喂,一次喂服。
原文:养鸭 > 鹅病防冶:鹅前殖吸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ajishu/201012044.html
[鹅病防冶]据调查,随着农村规模的逐渐扩大,环境受到污染,鹅病时有流行。因此,防治鹅病成了保障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现在比较常见的鹅病及其治疗用药方法,供参考。 一、鹅病...
[鹅病防冶]鹅若生了白痢怎么治疗?怎么防治?鹅白痢是养鹅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雏鹅白痢,死亡率可高达70%-90%,因此一旦发生鹅白痢,一定要及时治疗,更重要的是养殖场千万要做好鹅白痢...
[鹅病防冶]1流行病学1.1易感宿主多种禽类都在感染该病菌后出现败血性疾病。自然条件下,鹅和鸭非常容易感染,且任何品种的雏鹅和雏鸭都能够自然感染,另外火鸡也比较容易感染,且鸡、野鸭、鹌鹑、天鹅、、雉和...
[鹅病防冶]1、流行特点雏鹅容易发生该病,通常是由于气温突变而引起,可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当气候突然发生改变、寒冷冬季、饲养管理不合理、经过长途运输,都能够...
[鹅病防冶] 1、鹅球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有球虫的野鹅能够通过迁移和定居而导致家鹅发生感染,这也是引起鹅球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鹅或者带虫的青年鹅、成年鹅。病鹅以及...
[鹅病防冶]近些年,海伦地区白鹅养殖成为“短、平、快”致富项目,规模化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饲养管理技术,导致雏鹅常发小鹅瘟,损失较大。笔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防治小鹅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多年来的技术措...
[鹅病防冶] 贾娟1 李忠习2 王薇31.河北省邯郸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邯郸056001;2.河北省大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大名056900;3.河北省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磁县056500收稿日期:2014-06-27贾娟,女,1977年生,本科...
[鹅病防冶]彭美英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办兽医站,福建武夷山354300小鹅瘟又名德斯氏病、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2耀20 日龄的雏鹅、传播快、死亡率高。根据资料记载、小鹅瘟的病原体...
[鹅病防冶] 姜兆双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畜牧综合中心 161041) 小鹅瘟是雏鹅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的雏鹅,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据报道,1956年发生...
[鹅病防冶] 牛小会 (河南省泌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63700) 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养殖业也开始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新型疫情也逐渐多样化。小鹅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