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泥鳅 >>
 

泥鳅

生态泥鳅养殖【视频】

生态泥鳅养殖【视频】

浏览:0  目录:实用知识


泥鳅它含有高质优等的蛋白质,还有其他维生素,矿物质,烹饪出来的味道也是十分的鲜美可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泥鳅肉质中含有一种它特有的蛋白质,它能够对人的身体有调节性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男生来说,它可以促  阅读全文 >>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视频】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视频】

浏览:0  目录:实用知识


现今由于化肥的使用和大量的野外捕获导致野生的泥鳅无法供应市场需求。再加上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明显。农业生态养殖成为必然。下面和小编我一起看看什么是无土养殖泥鳅技术。


  阅读全文 >>

高产泥鳅养殖【视频】

高产泥鳅养殖【视频】

浏览:0  目录:实用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泥鳅养殖越来越流行,但是对于泥鳅的喂养,饲料配比,受精卵采集,泥鳅苗培育我们却知之甚少,下面和360养殖网一起来学习一下泥鳅的这些知识,学会如何高产养殖泥鳅。


  阅读全文 >>

高温期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的防治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
症状
泥鳅腹部鼓鼓,漂浮在水面,轻者泥鳅还可以游到水里,不久又浮到水面。严重的浮在水面不动,不久就死亡。从外观看,肚子充满气体,肚皮变薄,可隐约看到肠道一节黑一节白。剖开看到肠道一节饲料一节气体,常  阅读全文 >>

初夏季节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是保证水质。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  阅读全文 >>

长三角泥鳅销量略增 后市价格有望上涨

长三角泥鳅销量略增 后市价格有望上涨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从长三角几个主要的水产市场来看,台湾泥鳅占据了各个市场泥鳅销售的绝大多数份额,而且都是华东本地养殖的台湾泥鳅,很多养殖户想在寒冬之前卖掉存塘的台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供应大、价格有些下滑。按照前几年的情  阅读全文 >>

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产卵前的准备
1.产卵池的准备 可采用家鱼人工繁殖用的产卵池,或者选择稻田、池塘、沟渠,水深保持在 15 一 20 厘米。也可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 3 一 10 米 2 的水面作为产卵场所。若能保持微流水则更佳。另外,水泥池、大  阅读全文 >>

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一、防敌害设施不可忽视
一是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在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除掉敌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对泥鳅的侵害。二是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在养  阅读全文 >>

台湾泥鳅养殖中后期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台湾泥鳅养殖中后期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台湾泥鳅中后期溃疡病症状:头部下颚、鳃部、身体发病早期,开始白色,逐渐整块烂掉死亡量快速增加,水质指标,亚硝酸盐非常高,氨氮正常。
台湾泥鳅中后期溃疡病防治参考方案:
中后期,残饵和粪便对池塘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导致亚盐  阅读全文 >>

如何提高泥鳅种鱼催产后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泥鳅种鱼催产后的成活率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尽量在种鱼捕捞和挑选的时候减少种鱼的外伤,用合适的水温和容器暂养种鱼,以免造成因外伤引起病菌感染和温差过大,密度过高引起的应激反应。
二、催产药的注射剂量不要过大,一般每尾鱼注射0.3毫升为宜。过大剂量的药  阅读全文 >>

五大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五大泥鳅疾病防治方法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泥鳅寄生虫病
主要症状: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鱼体。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打转。常流行于5—8月份。
防治方法:(1)每立方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2)每立方水体  阅读全文 >>

辽宁“盘锦泥鳅”正式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辽宁“盘锦泥鳅”正式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泥鳅产业第一市”的要求,认真调研、积极筹划,在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盘锦泥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去年11月,相关申报文  阅读全文 >>

七八月份泥鳅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七八月份泥鳅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搞好降暑降温:最适合泥鳅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夏天阳光暴晒易使泥鳅中暑。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阳,也可在鳅池水面投入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阳(但面积不  阅读全文 >>

野生泥鳅苗成活率为何偏低

野生泥鳅苗成活率为何偏低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在外收购或捕捞时,因捕捞方法不同,而又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受伤。
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体表黏液大量外  阅读全文 >>

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技术

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技术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池塘选择
应选择面积为1-3亩,最好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的池塘。池壁高90-110厘米,水深60-70厘米,进出水口要用密眼网扎好(60-80目),防止敌害的进入及鳅苗逃跑。
二、泥鳅夏花鱼种培育: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  阅读全文 >>

泥鳅涨肚和全身红点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泥鳅涨肚和全身红点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发病概况
广东省江门市睦州镇一泥鳅养殖池塘,面积7亩,水深90cm,3台增氧机。2016年2月17日放苗,共放规格1000尾/斤的泥鳅苗45万尾。
2月18日,用五黄解毒液解毒;2月20日,用敌百虫杀虫;2月23日,用车轮神杀杀虫,开始连续内服氟  阅读全文 >>

泥鳅养殖常见疾病及治疗措施

泥鳅养殖常见疾病及治疗措施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水霉病: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或者聚维酮碘等浸洗5~10分钟。
2、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份。可用1g/m3的漂白粉或2~4g/m3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3、赤鳍病:此病对泥鳅  阅读全文 >>

泥鳅养殖为乡亲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泥鳅养殖为乡亲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养殖大户陈朝福正在基地里忙碌着,看到他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仿佛看到了他在无数个日晒雨淋下的辛勤劳作,也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圆了返乡创业的“致富梦”。陈朝福是玉蕉村人,一直在外打工。2014  阅读全文 >>

江苏赣榆县规范泥鳅养殖过程 加强质量管理

江苏赣榆县规范泥鳅养殖过程 加强质量管理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为了减少损失,大多养殖户已开始投喂各种药品进行防治。
为了保证墩尚镇泥鳅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政府、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组织泥鳅技术指导员配合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工商、水产技术指导站等相  阅读全文 >>

泥鳅养殖的水体环境要求

泥鳅养殖的水体环境要求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一)水源要有良好的水质供给。养鳅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量的饵料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较低,水质容易  阅读全文 >>

泥鳅的干塘捕捉妙法

泥鳅的干塘捕捉妙法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吃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
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  阅读全文 >>

泥鳅养殖的土壤环境

泥鳅养殖的土壤环境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
泥鳅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  阅读全文 >>

泥塘里泥鳅养殖前景大

泥塘里泥鳅养殖前景大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现在,王海智不仅自己走向了致富道路,还开设了培训班,传授育苗和养殖技术,带动周边数十户农户共同致富。
他自豪地说,自己所掌握的一整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育成功率,目前,他的寸苗亩产量可达30万尾,市价800元/1万尾。1个半月  阅读全文 >>

泥鳅的袋捕妙法

泥鳅的袋捕妙法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的袋捕妙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  阅读全文 >>

湘潭3000公斤台湾泥鳅滞销

湘潭3000公斤台湾泥鳅滞销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俗语说“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意思是两者都是难得的美味,泥鳅也素有“水中参”的美誉。
可近来,湘潭县河口镇的张幜一家,却望着自家养的3000多公斤台湾泥鳅发愁。原来,由于市场供给量大增、价格下滑,各地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