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身”下海捞出千万财富
“裸身”下海捞出千万财富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为了捞大海里一种特别的东西,渔民不穿衣物,全部裸体上阵。这种东西,在海水下三四米深的地方,个头很小,被称为米,为了找到它,渔民练就了一身绝技。原本这东西不值钱,这个叫阿壮的人,却能靠它一年卖出2000万元,还结下一段美好姻缘。记者亲身下海,带您一起海里捞米,探寻隐藏在水中的财富秘密。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域 2017年7月20日
今天,林群壮要带记者和游客看渔民捞一种藏在海里的东西,渔船在海上开了半个多小时,快接近目的地的时候,船长突然冲出驾驶舱。
船长张杰:谁谁谁,穿条裤子,叫他们穿条裤子,你比划一下,指一下裤子他们就知道了,快穿裤子。
记者:叫他们穿裤子?他们现在没穿吗?是的。
作业的渔民,全部裸体,不穿任何衣物。
不光是这一艘船,记者看到附近好几艘经过的渔船,有些渔民也是裸体的。看到记者的摄像机,渔民都有些不好意思。
记者:你以前听说过他们作业是裸体作业吗?
游客:听说过,但是没有亲眼见过。
记者:今天看到了。
游客:是的,大开眼界,你觉得怎么样看完之后,好开心,好开眼界。
记者:他们的衣服是刚穿上的是不是。
阿壮:是刚穿上的。
记者:很快的速度。
阿壮:一般他们这个作业没有接受过采访,也没有游客观看,所以我们今天客人来了,让他们穿上,比较文明一点,刚才船长就是叫他们穿一下衣服,有客人来了。
渔民们为什么要裸体干活呢?这跟他们下海捞的东西有关。他们要捞的东西,就在这海底下三四米深的地方,个头很小,很难打捞,但是渔民们都不带保护装置,个个练就了一身大海捞针的本事。
海底到底藏有什么财富秘密呢?记者想下去探寻。现在正是退潮期,水流很急,怕记者出事,他们让记者在腰上绑了一条绳子。
记者:我直接下去啊。
阿壮:直接下去,开心就好,安全第一。
现场:哈哈哈,潜不下去。
记者:下不去,不行,我拿这个下不去,看不见,下面看不见。因为我拿那个东西,下面看不见,没事没事。
记者:这绳子给我多松一点,这样拉着我下不去。
五秒钟过后,记者上来了,只抓到了两把泥。
记者:耳朵有压力,我只能下去很快抓一把上来,你说让我停留抓,我抓不了。
阿壮:他们渔民最起码在海里面要停留几十秒。
这位渔民叫林吉之,今年69岁,他在这海里已经打拼了56年,看到记者只捞到一些淤泥,林吉之要领记者下去。记者还没完全准备好,林吉之就已经拽着记者的手潜入了海底。
现场:他刚才拽着我下去力量很猛就下去了。
在林吉之的帮助下,记者终于捞到了渔民裸体作业要找的东西,它们就藏在这堆泥里。
记者:刚才他太厉害了,是大叔带着我的手下去,我觉得就像被一个潜水机拽着往下走,力量很足就往下去了,如果靠我一个人,我觉得我不可能把这个东西给捞上来,你是平时怎么弄出来的,怎么做到的
林吉之:靠练,练出来的
记者:你也不用头往下,就直接竖着往下。
林吉之:是这个脚往下头朝上,这样就下去了。
林吉之每次出海,都要潜水作业上百次。正是因为渔民们经常泡在水里,海上也没有女人,为了方便,他们才选择裸体作业。
渔民作业时,会带着一个网潜到三四米深的海底,在海底倒退着行走,同时用网把藏在泥里的一种东西刮起来,每次在海底憋气作业的时间接近一分钟。
然后他们再把刮到的东西倒进挂在渔船边上的清洗池里,用脚不停地踢,洗去淤泥。他们要找的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长在下面就是这样一团一团的。
阿壮:捞在这个网筐里面,这两个大哥就用脚来踢,把这些泥土都踢干净。
记者:我看你的脚经常踢是怎样的,你的脚。这么光着脚踢,不会把脚给划破吗?
林吉之:不会。
记者:皮已经厚了,皮已经变厚了。
林吉之:慢慢来。
记者:要踢成什么样,踢成那样。
记者:要踢成这样,那这得踢好久。
阿壮:最起码要一个多小时。
记者:你们太辛苦了,这个工作。
林吉之:要赚钱一定辛苦了。
经过初步清洗,渔民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小贝壳,学名叫寻氏肌蛤,这种贝壳的壳很薄,当地人形象地叫它们 “薄壳”,脱去壳以后的肉长度大约一厘米,所以当地人就把薄壳肉称为“薄壳米”。
薄壳的生长方式比较特别,在海底的泥里,它们靠一种丝连在一起。
阿壮:它每一粒都连着这个根,也是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脐带,它是供给养分的。供给养分的。第二个呢,就像在大海里面手牵手,互相保护,抵挡风浪,要不然这个个子着么小,风浪一大就飘走了。
就是这么一种丝,曾经困扰了很多喜欢吃薄壳的人,薄壳味美,可丝不好去,加工困难,再加上打捞难度大,以前很少人会靠它挣钱。但是阿壮却靠他年入两千万元,甚至还因为薄壳娶了一位小他9岁的女子。
阿壮:其实当时我也根本不敢想。毕竟年龄的问题,年龄相差九岁。
谁都觉得两人不可能,可没想到,正是薄壳促成了这段姻缘。小小薄壳,阿壮是怎么靠它赢得财富,获得爱情的呢?
黑场
在阿壮家,记者看到了很多桶,阿壮说,改变他命运的东西,就藏在这些桶里。采访时,工人们把薄壳缠绕在一根长度50厘米左右的竹杆上,然后在手上飞快地转动着。记者也想试一下,却发生了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记者:这个有点难度,怎么了,我给自己的手上划了个口子,这个还挺危险的,怪不得你们要戴手套。
阿壮:以前没有手套,就经常划伤。
记者:没事没事,流血了,没事没事。
这是给薄壳去丝的传统手艺,给薄壳去丝很容易把手划伤,是一个又苦又累的工作,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阿壮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行呢?
1999年,在市场帮人杀鸡的弟弟林群雄告诉阿壮,那些市场上卖薄壳的人,为了给顾客脱去薄壳的丝,忙到中午都没时间休息。
这让阿壮看到了商机,他们家就有这种给薄壳脱丝的手艺。于是,阿壮辞掉了毛衣厂的工作,回家专业帮卖薄壳的人脱丝。
用这种专业的脱丝方式,速度能快五六倍。记者决定再试一下,这一次,记者戴上了手套。
现场:你要这样拿着这个线是不是,对,然后这样捞,成一串了,然后呢?然后把棍子穿进去,直接一转。好难呀,真的有薄壳掉了。
记者:像他们快的,一天能干多少斤?
阿壮:一天一千来斤。
记者:就是这么不停的弄。
阿壮:对。
记者:一千来斤能挣多少钱
阿壮:几百元钱。
第二年,阿壮一天可以帮别人加工五六千斤薄壳,每斤收取五毛钱加工费,阿壮挣到了第一桶金。随着找他加工的人越来越多,阿壮改变了做法,他到码头上大量采购薄壳,脱完丝后再批发给农贸市场的薄壳经销商。
字幕: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大澳村2017年7月21日
每年的七八月份,这里每天都有几十艘船在这里交易薄壳,现在正是最繁忙的时候,多年的经验告诉阿壮,要想买到又大又好的薄壳,上午九点半就得到。
记者: 今天多少钱一斤
老板:一斤8元多,批发八元多,人家还要去加工,去市场,加工去市场一定要十多元钱一斤。
阿壮:交易都是在船上交易,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用称,用那个桶。这个桶就是一桶50斤,传统的交易方式,这个桶也是通过本地的老人协会鉴定。
2000年,阿壮还不到30岁,借助传统的脱丝工艺,他成了这个码头上进货量数一数二的客户。
因为比较辛苦,从事薄壳行业的绝大多数是男人,但是谁也没想到,在这个码头上,阿壮遇到了一位小他九岁的女子,可令人费解的是,一开始,阿壮连走路也是有意躲着她,因为他们年龄相差九岁。
这位女子叫林格慧,当时她跟阿壮一样,也在码头上收购薄壳。她注意到,阿壮虽然比较瘦小,但是精力十足,干活很卖力气。阿壮能第一个想到帮别人脱薄壳丝,说明他聪明能干,她就喜欢这样的男人。
林格慧: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那种男人,虽然是小小的身板,他当时批发的已经是很大的,我觉得他真的很棒的那种。
阿壮29岁那一年,这段因薄壳而起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婚后没多久,阿壮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汕头市盐鸿镇很多人也学着阿壮干起了薄壳脱丝,竞争越来越激烈,阿壮决定开创新路子。
阿壮:按现在来说,其实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打开这个财富之门,人家看不好的东西,我越想去尝试,失败就失败了,我一出生连衣服都没有带就来了,就闯一下。
该怎么闯呢?阿壮发现,很多本地人对薄壳的爱简直无以复加,有人可以一顿三餐都吃薄壳就白粥,唯一让他们觉得不爽的,就是薄壳吃起来太费劲。
阿壮决定对薄壳做进一步加工,把薄壳的肉取出来卖。
可是,个头这么小的薄壳,取肉谈何容易呢,他想到用一个传统工艺试一下。
记者:水一开就把这个新鲜的薄壳米倒下去。
阿壮:用竹把,用竹把搅拌。
记者:得搅多长时间。
阿壮:大概一两分钟,这样就猛打,让它壳跟肉自动分离。
记者:这个锅有什么特点。
阿壮:这个锅就是阴阳火
记者:什么叫阴阳火
阿壮:就是这边会滚开,那一边不会滚开
记者:这边是滚的,那边不是滚的
阿壮:等一下我们一猛打,肉跟壳自动分离之后,肉就浮在上面。
记者:一般多少斤薄壳能打出多少薄壳米。
阿壮:一般一百斤能打十五斤左右
用这口大锅很容易就把薄壳的肉跟壳分离开来,分离出来的肉就叫“薄壳米”。
这种薄壳米既可以马上食用,也可以包装销售,非常便利,很快成了当地一道可用于送礼的美食,一下子让阿壮的薄壳销量大增。
不久,阿壮发现,取肉之后剩下的壳,扔掉了实在可惜。他在这些下脚料中的一个发现,让阿壮一年多收入700万元。
现场:上面有肉吗,有,我看看,哪里,你指指,这个就是肉,那么多肉。
利用这些下脚料,阿壮一年养了7万只鸡,给他省下不少饲料钱,阿壮说吃薄壳米长大的鸡,产的蛋品质很好,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下。
记者:这蛋黄好结实,我可以捏起来
阿壮:我来捏捏看
记者:这个蛋黄是特制的蛋黄一样
阿壮:很结实,钙质比较好,有韧度。煮熟的话,吃起来又一种QQ的感觉
靠鸡和鸡蛋,阿壮一年可以收入700万元。
2009年,阿壮的另一个创新,让他一年销售额接近2000万元。
他开了一家以薄壳为主题的餐厅,在当地很受欢迎,但是他觉得薄壳的销售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他要让外地人也认识薄壳,阿壮想到了举办薄壳美食节,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觉得阿壮是痴人说梦。
同行林剑文:小小的薄壳米搞什么美食节,什么东西,人家根本就不懂。外面过来旅游,根本就不懂这个东西,人家第一印象就是你肯定倒闭。
同行陈法然:这边这个薄壳是普通的食材,不看好。看他办起来可能影响没有那么大,都不看好他。
用薄壳办美食节,怎么办呢?阿壮的第一感觉就是,要像请客一样,一定要有一顿丰盛的菜,而且全部得跟薄壳有关,可是有人问他,小小薄壳能做几个菜呢?这个问题把阿壮问急了。
林群壮:我随口就说出十来道菜,那天晚上我琢磨了一个晚上,我睡不着,其实我这个人也是,我们潮汕一句俗话叫牛仔不怕虎,既然答应下来了,就扛下来吧,就碰一碰。
话既然说出去了,就必须做到。阿壮发动全家一起出主意。研究了整整一个星期,先后开发了十来道跟薄壳有关的菜。
但是,阿壮觉得要办一次有潮汕特色的美食节,必须得有丸子,因为丸子在潮汕人的宴席中必不可少。
阿壮:我们潮汕牛肉丸比较出名,所以我在我这个薄壳宴上要怎么去体现这个丸子,所以就想到我这个薄壳鸡,可能要做鸡肉丸,想去创新。
阿壮叫弟弟杀了三十只鸡,剔骨取肉,按照牛肉丸的方法制作鸡肉丸。当时阿壮不知道,他正在肯一块硬骨头,当地没人敢用鸡肉做丸子,因为鸡肉的粘性不够,做出来的丸子弹性不够。
阿雄:做了好几次,三四次,就差不多杀了一百只鸡,当时我自己想要放弃了,跟我二哥说,没办法,这样坚持下去肯定划不来。
可阿壮不服气,丸子是潮汕人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如果没有薄壳米鸡肉丸,他的美食节将大打折扣。于是他四处打听,有人告诉他,要想做成鸡肉丸,纯鸡肉不行,必须加进去30%的鲜猪肉才行,而且为了保证脆爽的口感,肉打成浆以后,必须半个小时之内就把丸子做出来,阿壮决定最后一试。
记者:你们做得好快啊。
阿壮:如果这个浆打好,要马上越快越好,第一时间把它揉成丸子,如果一个人来揉的话,时间太久,上面这个好了,下面这个就已经变质了。
加了猪肉的鸡肉丸终于制作成功。阿壮找到旅行社,把外地的游客请过来参加美食节,在美食节那一天,阿壮用薄壳做的十几道菜让游客赞不绝口,一直到现在,阿壮的薄壳米鸡肉丸,依旧是餐厅里的一道热门菜。
香港市民:第一次尝试到这个薄壳米喂鸡做出的鸡肉丸,确实比较爽口,咬起来还有嚼劲,确实是比我们一般的牛肉丸还比较爽口。
第一届美食节到场的有200多位客人。为了加深游客对薄壳的印象,吃完饭以后,阿壮又把那两百多人拉到海上去,请游客观看薄壳的捕捞过程。这次美食节非常成功,很多人后来都成了阿壮的客户。
导游:她虽然没有给我广告费,但是我还是照样给她广告。到外边还要给他宣传,带团过来,给他宣传。我们跟朋友,每年都过来。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 2017年7月14日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正赶上阿壮举办的第九届薄壳美食节。
从2009年到现在,阿壮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薄壳美食节,慢慢使薄壳成为汕头的一张美食名片,很多外地人来了,都要慕名尝一尝。
现场:你们觉得这食物怎么样?很好。
记者: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
客人:我喜欢薄壳米春卷。很好吃。
在美食节的影响下,阿壮的各种薄壳产品销量大增,一年能卖出两千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薄壳知名度越来越高,当地从事薄壳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行章先生:我们薄壳养殖业也沾他的光,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价格,没有价格就养不了。
汕头市旅游局副局长陈耿楠:他们兄弟俩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吸引了很多人来这边品尝,来这边观光。没有他们来做,也许没有今天,把这个品牌能打出来。
小小薄壳米,阿壮用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网址:https://www.nczfj.com/bzzx/201028936.html
[帮助中心农广][致富经]稻田里抓出来的4000万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致富经]稻田里抓出4000万 20170907 致富经:稻田里抓出4000万(20170907)他放弃城里的生意,非要回农村老家养一种当地很少有人见过的小龙虾,面...
[帮助中心农广]蚕和乌鸡的种植养殖 餐桌上不同寻常的美食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本片向观众介绍了陕西安康市石泉县的两个特色农产品蚕和略阳乌鸡。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长江最...
[帮助中心农广]陈波日入十万的财富路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他自恋,他矫情,他招人讨厌。他原本在都市创业,一天能赚2万元,为了一种神奇的树叶进深山。这种树叶连牲口闻了都不爱吃,更没有人想过,这玩意能变成钱。让...
[帮助中心农广]香椿芽进大棚 种养效益最大化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老龙湾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西南的临朐县境内,它是由众多的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流而成的,因传说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而得名。得益...
[帮助中心农广]深海抗风浪网箱 台风季里的大收获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海南省的临高县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很多天然的渔港,这里的人们以近海捕捞和深海养殖为生。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农广天地》栏目摄制组一...
[帮助中心农广]“蜀宣花牛”的特性特征、品种优势及养殖技术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农广天地》栏目摄制组一行人来到了四川省达州市的宣汉县。从古至今,牛都是宣汉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帮助中心农广]滇西雨乡品三黄“龙陵三黄”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文章是介绍云南保山市的龙陵县的“龙陵三黄”的视频。这里所说的“龙陵三黄”是指1.黄蜂 2.紫皮石斛 3.黄山羊。在本期的节目当中,让我们一起...
[帮助中心农广]不服输男人怎样实现人生和财富的逆袭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他因为养青蛙,闹得妻子烧掉结婚照,左邻右舍人见人烦;他曾经穷得娶不上媳妇,梦想要从黑泥塘里捞出财富。冷嘲热讽,遭人嫌弃,是经不住打击,...
[帮助中心农广]抓不住的猪 陶鹏养猪年销售额400多万的财富故事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他的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小耳朵、齐刘海,成群结队过马路,一见到人就疯狂飞奔。抓猪勇士围追堵截,猪没抓住却被困大山,这种猪让...
[帮助中心农广]孵化大王的创富秘籍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环境及农业生产本身的信息不透明性、盲目性的影响,鸡蛋行情变化不定,而与之相辅助配套的蛋鸡苗孵化也备受牵连。本片就以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