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养殖技术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和对策
浏览:268 目录:养鹅技术
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O~3周龄的小鹅,因初生雏鹅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发育不良,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患病甚至死亡。为了降低雏鹅的死亡率,须了解引起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阅读全文 >>
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方法
浏览:307 目录:养鹅技术
雏鹅具有绒毛稀少,体质娇嫩,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易感染疾病以及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等特点,雏鹅的饲养一直都是养鹅生产中的一个难题,雏鹅饲养的好坏可直接决定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管理的好坏则直接影响了雏鹅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如果饲养管理不合理,会造成 阅读全文 >>
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因素
浏览:194 目录:养鹅技术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种鹅的使用年限及体况健康程度、环境因素、饲料的质量及营养水平、疾病和应激等。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针对以上各种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依实际情况分析、处理和解决生产上的所遇到的问题,做到科学饲养,以达到提高种鹅产蛋性 阅读全文 >>
鹅的生活习性及育肥方法
浏览:611 目录:养鹅技术
鹅肉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风味佳、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低等优点,加上鹅是草食性动物,抗病能力强,饲养污染小,作为绿色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其生活习性比较特殊,例如,具有喜水性、警觉性、耐寒性、生活规律性等,充分掌握好鹅的生活习性,对于 阅读全文 >>
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
浏览:311 目录:养鹅技术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黏病毒I型引起的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不同日龄鹅都具有易感性,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危害较严重。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治情况,供参考。 阅读全文 >>
肥育商品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浏览:179 目录:养鹅技术
育成鹅达70日龄左右时,体重在2kg以上,大型鹅可接近4kg,此时即可上市出售。育肥期一般为20~30天。育肥前的准备包括育肥鹅的准备、分群饲养和驱虫;常用育肥方法有放牧加补饲育肥和围栏育肥,现重点介绍了围栏育肥,围栏育肥包括填饲育肥和随意采食育肥。 阅读全文 >>
仔鹅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观察
浏览:213 目录:养鹅技术
利用HE染色方法,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对脾、哈德氏腺、腔上囊等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腔上囊淋巴滤泡形状为椭圆形和圆形,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个别淋巴滤泡中出现了2~3髓质部的现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大小不等,多呈豆状。胸腺小体 阅读全文 >>
鹅肥肝生产的技术方法
浏览:459 目录:养鹅技术
鹅肥肝是一种特殊的肝脏,通过实施人工强制肥育,大量填饲高能量的玉米,形成巨大的脂肪肝,但不同于病态脂肪肝。现主要介绍了鹅肥肝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即肥肝鹅的选择、肥肝鹅的体重、肥肝鹅的性别、肥肝鹅的年龄选择、肥肝鹅的饲粮及加工。 阅读全文 >>
雏鹅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
浏览:198 目录:养鹅技术
雏鹅曲霉菌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烟曲霉而引发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食入含有曲霉菌毒素的发霉饲料而导致。任何禽类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幼禽发病症状比较严重,且雏鹅通常呈群发。另外,雏鹅接触发霉的垫草或者吸入存在于空气中的孢子都能够发生感染。 阅读全文 >>
鹅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浏览:463 目录:养鹅技术
鹅肉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很低,对人体健康很有利,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农户将养鹅作为致富之路。必须使用兽药进行鹅病的预防和治疗时,应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应先确定致病茵的种类,以便选择对症药品,避免滥用药物,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或者改变给药途径。对 阅读全文 >>
鹅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浏览:224 目录:养鹅技术
鹅绦虫病是由于雏鹅或者中鹅的小肠内寄生有绦虫而引起,其中矛形剑带绦虫是主要病原。当病鹅的肠道内寄生有绦虫,能够导致肠道梗阻,抑制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引起体质渐进性消瘦,且其能够分泌产生毒素,会阻碍机体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必须在鹅饲养过程中给予足够的 阅读全文 >>
雏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控方法
浏览:233 目录:养鹅技术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且其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该病往往呈急性发病,且快速传播,主要是7~20日龄的雏鹅容易感染发病,而成鹅较少感染发病,但能够携带病毒而成为传染源。该病是鹅只育雏阶段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损害鹅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采 阅读全文 >>
影响鹅孵化率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浏览:190 目录:养鹅技术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人工孵化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是在鹅孵化过程中常存在着一些异常的现象,而使鹅的孵化率降低。引起鹅孵化率降低的原因有多种,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要注意分析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鹅的孵化率。 阅读全文 >>
北方地区肥肝鹅的饲养管理
浏览:208 目录:养鹅技术
肥肝鹅就是以生产鹅肥肝为主要产品对象的肉鹅。对已达体成熟且生长发育良好的肉用仔鹅,实施人工强制肥育,使肝脏中沉积大量脂肪,形成特大脂肪肝。其饲养管理分为培育期(初生至110日龄)、预饲期、填饲期三个阶段。肥肝鹅在育成期内,最好放牧饲养,多喂青饲料,以扩大食管容 阅读全文 >>
鹅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方法
浏览:158 目录:养鹅技术
鹅肉的特点是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鹅肉的品质受遗传、营养、饲养管理以及屠宰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来改善鹅肉的品质,现简单介绍鹅肉品质的营养调控。 阅读全文 >>
提高种鹅繁殖性能的方法
浏览:229 目录:养鹅技术
鹅的优点是耐精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目前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鹅的繁殖性能是发展肉鹅养殖的关键,而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光照、饲养管理等。在饲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 阅读全文 >>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症状和防治
浏览:796 目录:养鹅技术
鹅曲霉菌病也叫做鹅曲霉菌性肺炎,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曲霉菌属的烟曲霉侵入而损害呼吸器官。通常雏鹅容易发生该病,且往往呈急性群发,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导致大量死亡。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且在气囊和肺脏上出现大面积炎症反应,形成霉菌结节,必须加强防治。 阅读全文 >>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其防治
浏览:304 目录:养鹅技术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也叫做“蛋子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产蛋母鹅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导致,此外白痢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也能够引发该病。该病往往在母鹅开产后发生,停产后则逐渐停止。母鹅患病后能够出现成批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到约20%,必须采取有效的防 阅读全文 >>
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筛选
浏览:166 目录:养鹅技术
为了能够更有效控制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筛选出有效的免疫程序,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雏鹅600只,随即分成6组,分别是A、B、C、D、E、F组,每组100只,针对北方饲养情况设计5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O、7、14、21、28、35、42、49、 阅读全文 >>
提高肉鹅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浏览:172 目录:养鹅技术
肉鹅具有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鲜美、安全性好的优点,市场前景良好。肉鹅的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好、劳动强度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想获得良好的肉鹅养殖经济效益,养殖者首先要选好场址及品种,并且提高优良的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阅读全文 >>
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五大主要因素
浏览:932 目录:养鹅技术
一般来说鹅和其他家禽相比,产蛋性能较低,直接影响了其后代的繁殖数量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遗传因素、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水平、环境因素、应激反应等,现通过上述几个方面介绍的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主要因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