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用菌栽培的关键技术
1.发酵。注意均匀发酵料,除双孢菇、鸡腿菇等必须进行发酵料播种的品种以外,平菇
每个季节,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一味生搬硬套,其结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这就是技术随季节而调整的基本概念。那么秋季食用菌生产应掌握哪些技术?
1.发酵。注意均匀发酵料,除双孢菇、鸡腿菇等必须进行发酵料播种的品种以外,平菇、姬菇等也有应用,多年的实践和调研告诉我们:发酵料栽培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发酵不均匀,熟化度不一,含水率不一,甚至出现厌氧发酵等各种非正常情况,而造成栽培效果不佳。因此,应注意翻堆原则:内外均匀、上下均匀,根据发酵温度和天气状况,每次翻堆应予适当补水。双孢菇的二次发酵,一定要达到温度要求,并保持规定的时间,否则,极有可能大量发生鬼伞,导致生产的失败。
2.注意虫害。大多地区的3月份直至10月底,菇蚊菇蝇类害虫基数一直较高,尤其粪蝇更是活跃,基料拌料或发酵期间,它们趋味而来,近料产卵,使得生料栽培时带卵播种,发酵料播种时活虫进袋或上床,发菌期间便会形成危害,导致“退菌”,即开始阶段菌丝浓密,而后菌丝越来越少,直至完全退菌。因此,拌料前先清理周边环境,喷洒一次药液。拌料或装袋期间,如有菇蚊菇蝇类,则喷洒药物驱杀,并尽快完成播种。
3.湿度。秋季空气相对湿度及地面水分均较大,如在大棚发菌,遇有高温或通风不好,发生污染的概率相当大,这也就是早秋季节为何鲜菇上市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物主要有常见的木霉、曲霉、毛霉等,熟料栽培时,链孢霉则是“头号杀手”,一旦形成蔓延,将导致栽培失败。因此,发菌棚启用前严格消毒,清理干净后,喷洒药物,然后揭掉草苫,令其晒栅,高温条件下,药物充分发挥作用,2天后,覆盖草苫降温,将地面撒一层石灰粉,之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人进入发菌期。发菌期间,应喷洒药物预防。注意所选药物应是无公害的、对人安全的药物。
4.剔杂。发菌期间,严格进行剔杂,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将污染菌袋移出棚外,用药处理,以防蔓延。
5.采收。早秋气温对出菇很是合适,子实体发生较快。由于长速较快,故应及时采收,原则是采早不采晚,宁愿因采早而减少产量,也不能因采晚而使之老化。老化菇不但食用口感差,而且还浪费大量基料营养,并且,鸡腿菇等品种,一旦采晚,便会开伞自溶,丧失商品价值。
普思润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5127.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