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
真菌毒素是真菌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动物因食用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饲料中毒,又称真菌毒素中毒症。家畜吃了由多种有毒的霉菌发霉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各种动物都可发生。由于引起复合毒菌中毒的霉菌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现重点介绍赤霉病麦中毒、麦角中毒、黄变米中毒等三大方面的真菌饲料性中毒症。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
1、常见霉菌
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在国内各地普遍发生,国外也有报道。现已证实能引起畜、禽中毒的饲料中霉菌常见的有:黄曲霉、寄生曲霉、产毒青霉(如红色青霉、软毛青霉、黄绿青霉、橘青霉、岛青霉、荨麻青霉、圆弧青霉)、杂色霉、葡萄状穗霉、稻曲霉、镰刀菌等。很多是以其毒素单独引起中毒、发病,如黄曲霉毒素中毒、青霉毒素中毒、杂色曲霉毒素中毒等。但也有一些是几种霉菌同时存在而引起复合霉菌中毒。霉菌产生的毒素视霉菌而异,如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红色青霉产生红色青霉毒素,软毛青霉、徘徊青霉产生震颤青霉毒素,黄绿青霉产生黄绿青霉素,橘青霉产生橘青霉素,岛青霉产生黄天精、含氯肽,荨麻青霉产生展青霉索,杂色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等。引起畜禽肝脏损害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毒素、黄天精、含氯肽等,引起畜禽肾脏损害的有橘青霉素等,引起畜禽神经损害的有黄绿青霉素、震颤青霉毒素、展青霉素、环并偶氮酸等。
2、赤霉病麦中毒
引起麦类赤霉病的真菌主要是玉米赤霉菌,其无性世代为禾谷镰刀菌。此外,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以及燕麦镰刀菌,都可侵染危害。病原菌生长适量温度为15—28℃,相对温度为85%,故在麦类生长后期和收割期,若遇连绵阴雨的气候,极易发生大量的赤霉病。病菌常以无性的分生孢子和有性的子囊壳附着麦粒上,或以菌丝潜入种子内部进行传播。病原菌能够产生很多种类的毒素,一般分为四大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串珠镰刀菌素等。毒素具有较强的抗热力,在120℃下不能破坏其毒性,用碱或高压蒸汽处理后,可破坏部分毒素。赤霉病麦毒素能引起人、猴、猪、马、犬等动物急性中毒,但牛、羊、家禽却无明显反应,人进食毒麦后30~60 min即可中毒,其主要症状是头昏、腹胀、呕吐、手足发麻、颈面潮红和酒醉样状态,病程较短,2~4 h后即可恢复正常。赤霉病麦能否急性中毒与一次摄人量有关,例如供人食用的面粉(出粉率85%),其中若含有病麦7%~lO%,即可引起急性中毒;含有9. 3%病麦的病粮,饲用时可使猪发生急性中毒症。病原菌不仅危害麦类,也可侵害玉米、水稻等。麦类生长的各阶段都能受害,带病种子在贮藏期,如环境适宜,病原菌可生长繁殖,直接侵害麦类。被害麦粒重病者,皱缩干瘪,色苍白,腹沟和表面有红粉或丝状物;轻病者籽粒欠饱满,皮下有菌丝,病粒有红斑。被病菌寄生的轻、重病粒,都有不同程度的带有毒素,并以重病粒带毒量高,故在加工时,首先应淘汰重病粒,以减少面粉的含毒量。
3、麦角中毒
麦角菌隶属于子囊菌纲,麦角菌科,麦角菌属。其常寄生在麦类及禾本科牧草上,在染病的麦穗上,可生出一至数个暗紫色微弯的角状物,即菌核,俗称“麦角”。麦角中含有多种毒性生物碱,如麦角碱、麦角胺以及麦角新碱。动物若食用含有麦角毒素的饲料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孕畜可导致流产。粮食中若混有0. 5%的麦角,其加工制成的饲料即可引起中毒。麦角含量若达7%,即为致死量。
4、黄变米中毒
引起大米黄变并产毒的真菌是一些贮藏真菌,如黄绿青霉、岛青霉、橘青霉等。它们主要是在稻谷和大米贮藏期间进行危害,使米粒的局部或全部呈黄色。上述霉菌的产毒条件是,温度为27~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以及与此湿度相平衡的粮食水分在15%以上。上述各种青霉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如黄绿青霉产生黄切青霉素,岛青霉产生黄米毒素、岛青霉素和环氯素等,橘青霉产生橘霉素。黄变米中的青霉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以及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其中毒症状主要是肝脏碱化、肝脏肿瘤、肾脏肿大,尿量增多以及神经麻痹等。上述几种产毒青霉,主要危害大米,导致大米黄变,米质松脆,并有异味。同时它们也能危害大麦、小麦、玉米等粮食及其制品。
5、预防措施
饲料的防霉有许多环节,首先是清除、抑制或杀灭霉菌,包括用熏蒸法抑制或杀灭霉菌,用防霉剂掺入饲料抑杀霉菌,用电离辐射法抑制霉菌的繁殖和杀灭霉菌,控制饲料的水分含量低于10%、相对湿度低于70%~80%、温度低于10℃也是防霉的重要手段,将饲料与空气隔绝,有密封袋时,可抽空充氮,防霉效果很好,饲料半年不会变质。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28361.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