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 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症状及治疗
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以脱毛为特征的慢性、表在性的真菌性皮炎。皮肤真菌病对家畜来说是非致死性疾病,但有传染性,可引起大批动物(尤其是毛皮动物)感染。猫、犬、牛、马最易感,猪、绵羊和山羊次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和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症状及治疗。
1、病原
皮肤真菌按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四十余种,其中二十余种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根据皮肤真菌的自然寄居特性,可分为亲人性皮肤真菌群,主要感染人,很少感染其他动物;亲动物性皮肤真菌群,主要寄生于动物体,但也能在人体引起癣病,如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亲土壤性皮肤真菌群,栖居于土壤中的真菌,仅有少数是动物和人的病原体,如石膏样小孢子菌。犬皮肤真菌病的病原主要为小孢子菌,其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猫皮肤真菌病病原约98%是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各占1%左右。此外,从犬、猫皮肤上常可分离絮状表皮癣菌、厚皮马拉色菌等。马拉色菌为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菌,为人类和温血动物皮肤上常驻的条件性致病菌。马拉色菌能像酯酶一样分解脂肪,而且能引起角质细胞形态改变和细胞凋亡。牛的皮肤真菌病常见病原主要为疣状毛癣菌,偶尔为须毛癣菌,马最常见皮肤真菌为马毛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羊的皮肤真菌主要是疣状毛癣菌,猪则主要为猪小孢子菌。患有皮肤真菌病的动物为皮癣病的主要来源,皮肤真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被其污染的媒介物而感染。
2、症状
犬皮癣病主要表现脱毛、毛发断裂、鳞屑、形成脓疱、丘疹和皮肤渗出、结痂等。典型病变为脱毛圆斑,界限清楚,中央呈康复状态,如铜钱,又称钱癣,但大多病灶呈不规则状。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可引起毛囊破裂、疖病及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形成圆形、隆起的结节性病变,往往继发中间葡萄球菌感染,又称为脓癣,多见于四肢和脸部。患免疫缺陷或系统性疾病的犬可发生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出现全身性脱毛和脂溢性皮炎或局灶性皮癣。马拉色菌可在潮湿皮褶、趾(指)间部位等引起红斑、丘疹、油性物渗出,慢性病例出现苔藓样病变、角化过度和色素过度沉着的红斑。猫皮癣病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脱毛圆斑较少见。因瘙痒、毛囊炎症等而过度舔梳使被毛大量脱落。牛的皮癣病易发生在头部、颜面部、颈部和躯干部,有时四肢也可发生。初期病变局限,逐渐从病灶外缘以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可形成豌豆大的结节状隆起,被毛脱落或减少。病灶呈白色乃至灰黄色,痂皮块呈石棉状(厚2-7 mm)。痂皮下湿润呈血样,有小凹窝。痂皮经1-2个月脱落、干燥,留一秃毛斑。病初和痊愈期痒觉明显,经常啃咬和摩擦。马皮癣病易发生在头部、颈部、肩部、胸壁部和臀部。患部红斑、结痂,脱毛,有时有扁豆大的圆形秃毛斑。有的病初呈小结节状隆起,被毛竖立、蓬乱,胶结成簇。病灶表面有渗出,呈淡黄色、湿润,覆盖柔软的厚痂。羊皮癣病常发部位为鼻背、面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等处。病变直径1 cm左右,近圆形脱毛部,上面覆盖一层灰白色厚鳞屑,没有痒觉。猪皮癣病较其他家畜少见,常发部位为头部、面部、眼周围、背部、胸侧部、臀部以及四肢外侧部。病初患部潮红,后转为褐黑色或黑色,呈不规则或小圆形隆起,有鳞屑并形成肥厚坚硬的痂皮,界限明显,痒觉及脱毛不明显。在仔猪颊部形成大面积坚硬痂皮时,可使其不能吸吮奶汁而死亡。
3、诊断
直接镜检:刮取病变部位被毛、痂皮、鳞屑等镜检,显微镜下见有一定量真菌孢子即可确认真菌感染。若用过碘酸希夫染色(PAS)染色时,则染成明显的红色。疣状毛癣菌感染时,可见分生孢子呈镶嵌状或石头墙状的链状排列。注意真菌为动物皮肤常在菌,镜下仅见个别真菌孢子,不能作出诊断。
伍德氏(Woods)灯检查:在暗室内小孢子菌经伍德氏灯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苹果绿颜色的荧光。
分离培养:皮肤真菌的分离培养可采用沙氏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DTM培养基等。马拉色菌易在含橄榄油或麻油培养基生长。现有商品化的真菌培养基供临床使用。4治疗
患部周围剪毛,洗去皮屑、痂皮等污物,用抗真菌药膏,如硫磺软膏、克霉唑软膏、酮康唑软膏、硝酸益康唑软膏等涂擦,每日2次。5%硫酸铜溶液涂擦患部,也较为有效。对于感染严重或感染面积大者,可用灰黄霉素灌服(犬、猫)或在饲料中加入灰黄霉素喂服(牛、羊等),每日1次,连用1周。其他抗真菌药,如酮康唑、特比奈芬,也可口服使用。多数抗真菌药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疗程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妊娠家畜不宜全身使用某些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否则可造成胎儿畸形。治疗期间,注意隔离,防止传播。平时应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消毒。犬、猫应定期梳洗。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 家畜真菌性皮肤病的症状及治疗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28482.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