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的变化与细菌类型的探讨
对鸡肉、猪肉和牛肉的理化特征及其细菌类型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室温和冷藏两种方法测定肉的各项指标。通过对感官、理化及细菌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保存的肉类保鲜期很短,为12~24h;4~8℃冷藏条件下保鲜期相对较长,约为60h。热鲜肉是指凌晨屠宰、清早上市,肉温一般在室温至42℃之间(是微生物繁殖的适宜温度)。冷却肉是严格按照宰前检疫、宰后检验,采用科学的屠宰工艺,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分割加工,使屠体或分割肉深层中心温度在24h迅速降至4~8℃,并在随后的冷藏、运输、展销环节中始终保持连续的4~8℃冷藏链的一种预冷加工肉。通过试验比较研究证明,冷却肉的变质时间明显比热鲜肉的变质时间长得多。随着温度的降低,微生物繁殖减慢,对肉品的分解作用减弱,反之温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质的变化与细菌类型的探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原料材料:取自新鲜宰杀剔骨后猪瘦肉、牛后腿瘦肉、鸡胸肉。设备:冰箱,消毒台,微波炉,高压灭菌器等。
1.2 方法
1.2.1 肉样的处理
选取鸡、猪、牛的瘦肉500 g,在无菌条件下将肉分成小块。鸡肉分成25 g重的小块,共16块,随机分成2组,每组8块;猪肉、牛肉按照此方法各分成2组,每组8块;所有肉块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沥水3~5 min,然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内,真空包装贴上分组标签。其中鸡肉、猪肉、牛肉各放1包共3包人4~8℃冰箱中保存,其余3包置于室温下保存。
1.2.2试验分组
将鸡肉、猪肉、牛肉分为对照组(室温)和比较组(冷藏)两个组,分别于O、6、12、24、36、48、60、72 h观察肉的颜色、气味,用pH试纸测定肉表面酸碱度,然后作细菌总数测定。
1.2.3测定项目与方法
颜色:开袋后马上采用3人肉眼观察,用比较判别法鉴定,最后综合评定。气味:开袋后马上采用3人嗅闻肉块的气味,并进行综合判断。
pH值:采用pH试纸测试,测试时每块肉样测定3个位点,根据3个读数值计算平均值,为该肉样贮存一定时间后的pH值。
菌落总数的测定:将对照组和比较组的三种肉样各取25 g,置于烧杯中,充分剪碎,加入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浸泡30 min,用pH试纸测该液体的酸碱度,对该液体进行适当稀释,取0.1 ml.涂布于营养琼脂板表面,培养24 h,记录菌落数,对不同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对细菌作大概分类(球菌、杆菌、弧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2、结果与分析
2..1 肉的颜色变化
经感官测定综合评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热鲜肉采用真空包装,常温下对照组肉色泽变化较快,于12 h颜色开始变深;而比较组肉颜色变化较慢,比对照组推迟36 h。
2..2 肉的气味变化
热鲜肉采用真空包装,常温下对照组肉气味变化较快,从24 h开始出现异常气味;而比较组气味变化稍慢,比对照组推迟24 h。
2..3 肉的pH值变化
对照组与比较组肉的pH值变化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热鲜肉采用真空包装,对照组肉pH值变化较快,从12 h开始明显降低;而比较组肉在保存12时,pH值稍微降低,60 h的pH值与对照组肉12 h的pH值基本相同。
2..4 浸泡30 min后肉的pH值
对照组与比较组肉浸泡30 min后的pH值变化结果见表4、表5。
由表4、表5可知,热鲜肉采用真空包装,对照组肉浸泡30 min后pH变化较快,从6h开始降低,12 h降低显著;比较组肉浸泡30 min后pH变化较慢,于60 h降低显著。
2..5 菌落总数的测定
常温下不同时间鸡、猪、牛肉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见表6、表7、表8。
3、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肉的颜色、气味、pH值的变化与温度和保存时间有关,在常温情况下变化较快,在4~8℃冰箱中变化较慢,比常温下推迟24~48 h。
随着时间的递增,肉中生长的菌落数目呈递增的趋势。在常温情况下的菌落数目较冷却情况下的菌落数目多。
通过本次初步试验,可以发现肉在冷藏过程中,采用真空包装时,某些感官指标和细菌指标的变化,即理化指标和细菌指标并未达到较大值时,而感官指标变化较大,例如颜色、气味、pH值等。这是因为有的感官指标(例如颜色)的前期变化同肉中所测的理化、细菌指标关系不太大,而是受真空包装隔氧的影响,有的指标(如气味、pH值等)不仅因为肉中自身酶的作用,受理化指标的影响;也受微生物污染和生长繁殖的影响,而使其变化快于单一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
肉的真空包装时汁液渗出量较大,不仅同真空状态有关,而且同沥水时间,沥水设备,温度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28260.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