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它可以制作盆景用于观赏,子实体和孢子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防治疾病、提高人体抗病力方面,具有不同的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秋季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栽培时间
春季种植以4—5月份为最佳,秋季种植以9—10月份为最好。
二、搭建灵芝栽培棚
搭建合格的灵芝栽培棚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保证。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要求栽培棚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便于管理操作,棚内地面要清洁,墙壁要光洁、耐潮湿。灵芝栽培棚的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一般把灵芝栽培棚建在房前屋后的树荫处和靠近水源的位置。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棚内空间用甲醛5毫升+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
三、选择栽培料
栽培灵芝的培养料配方为:棉子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糖0.5%。
四、配制栽培料
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子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拌均匀,再将其含水量调整至60%~65%,以用手攥紧时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400~450 克。选用聚乙烯料袋时,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选用聚丙烯塑料袋时,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袋冷却到30 ℃以下时,将其转入无菌室接种。
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种料袋40~45袋,一瓶棉子壳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预留人行通道。一般每周将料袋上下翻倒1次,以平衡温度,增加袋内氧气含量促进发菌,同时将出现绿霉杂菌感染的料袋除去。
五、管理技巧
灵芝是一种喜温型真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较高的温度。灵芝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 ℃为最佳,子实体在24~28 ℃温度条件下长势最好,低于18 ℃时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
1. 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30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天通风30分钟,每隔5~7天将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体发满料袋2/3时,将其移入培养棚内,然后松开料袋口,用手轻提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菌丝便可长满料袋。若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2. 出芝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料袋两端割成5 分钱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 ℃,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此期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8:00前及16:00 后要通风换气,气温低时可在12:00—14:00通风换气。灵芝原基膨大3~5 天即逐渐形成菌盖,需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时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时易出畸形芝,发现畸形芽时要及时将其割掉。待灵芝菌盖由白→浅黄→黄→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40~45天)。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并在通道地面上铺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灵芝时,应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可将采摘的灵芝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然后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
1、出芝前准备
(1)栽培场地:普通塑料大棚,遮荫程度达到“四分阳,六分阴”即可。场地选择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偏酸性砂质土。
(2)季节选择:栽段时间密云地区应选择5月时进行,平均气温在24℃左右。
(3)作畦、浇水:栽培场地去除杂草、碎石,翻土深为40cm。作畦,畦埂高10~15㎝,畦宽1.4m,间距0.3m,畦长按地形决定,浇透底水,随水浇灌福气多用来防治根线虫。
(4)排段埋土:以直径为35㎝菌段为例,将发好的菌段脱掉塑料袋,菌段竖立在畦床内,菌段间距5㎝,行距5㎝,排好菌段覆土厚2㎝。覆土后打水保持土壤湿润。
2、出芝管理
(1)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保持28℃左右为宜,最高不能超过35℃。若棚温高时棚膜上加遮阴网、草帘,棚内打水降温。
(2)水分管理: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0﹪。若有条件安地杈微喷,每天早中晚各喷水20-30分钟。打水时应将喷头对空、对地、对四周,在通风口喷重水,避免喷头直接对灵芝喷水,每天向棚内喷水3-4次,以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和地面潮湿。当子实体的菌盖边缘变成红褐色时,减少喷水。
(3)通风管理:灵芝是好气真菌,棚内通气良好,空气新鲜则形成的子实体品质好,质量高;从出芝到芝长5㎝时减小通风,随着子实体长大加大通风,棚前留1m高的通风口,棚后墙留通风口,促进子实体分化。
(4)光照管理:室内要充足的散射光。阳光不能直射,否则会引起菌柄枯萎,菌盖难以长大。
3、采收
当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由黄白色变成红褐色,菌盖表面已革质化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的灵芝子实体应及时洗净晒干或烘干。采收后及时清除残余菌根,喷施营养液促二潮芝芽出现。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若有条件可在通风口加涉防虫网。灵芝前期容易生小黑盖虫,咬噬子实体边缘,地面和周围空间喷1:1000倍的高效绿氰菊酯水溶液,每天一次, 连续用药三天,可以有效杀虫。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秋季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28236.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