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属双翅目瘿蚊科,我县为黄吸浆虫。早在20世纪5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属双翅目瘿蚊科,我县为黄吸浆虫。早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将该虫列为要求定期消灭的病虫之一。小麦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具有毁灭性,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产。
1 发生特点
小麦吸浆虫为一种完全发育的害虫。在我省1年发生1代,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为为害虫态。
卵:长圆形,长径约1mm,微带红色。
幼虫:呈扁纺锤形,橙红色,由14个体节组成,体长约2~2.5mm,根据其在土壤中潜伏年限个体大小有明显差异。
蛹:体长约2mm,裸蛹红褐色,其发育经历前蛹、中蛹和后蛹3个阶段。观察蛹发育进度,可以推算成虫羽化、产卵期,确定防治适期。
小麦吸浆虫平均1年发生1代,也有的遇到不适宜的环境多年发生1代,红吸浆虫可在土壤中滞留7年以上,甚至滞留12年仍可羽化成虫。黄吸浆虫可滞留4~5年。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越冬。一般黄河流域在小麦返青后(3月上、中旬)土温达1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时越冬幼虫破茧向地表上升。小麦拔节期(4月初)幼虫上升到表土层3~7cm的地方准备化蛹。在小麦孕穗期(4月20日左右)地温达15℃左右时,幼虫在离地面2~3cm的土中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25日~5月1日,当小麦开始抽穗,土温达到20℃时,成虫羽化出土,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或正在开花的麦穗产卵,卵多产在护颖内,一般3~7d后孵化为幼虫,幼虫从内外颖的缝隙侵入麦壳内为害,吸食浆液,经20d幼虫老熟,在小麦收割之前遇到下雨或是露水较大时,虫体迅速脱皮,随即爬出麦壳,落地入土,作圆茧越夏、越冬。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迟早虽然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但与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基本相吻合。一般小麦拔节期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期幼虫上升至地表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羽化,抽穗盛期也是成虫羽化盛期。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受气候、品种等多因素影响。如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小麦吸浆虫的大发生,尤其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危害较重。小麦芒少,小穗间空隙大,颖壳扣合不紧密和扬花期长的品种,利其产卵危害重。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两期错位则发生轻。(www.nczfj.com)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小麦吸浆虫具有“富贵性”,小麦产量高、品质好,土壤肥沃,利于其发生。
2 为害习性
小麦吸浆虫幼虫从内外颖缝隙间侵入,以口器刺伤麦粒果皮吸食流出的浆液,被危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吸食,麦粒变瘦,甚至成空壳,出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产量”的残局。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品质的不断提高,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机免耕作业,跨区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3 调查虫情,确定防治指标
3.1 淘土调查幼虫密度
选代表性麦田1~2块,随机挖取10cm×10cm×20cm的小土方5~10个,混拌均匀后,取其中1/5~1/10土样,用60~70目尼龙筛反复几次淘洗,滤去泥土,检查筛上留下的虫体,当麦田平均每小土方有虫2头以上时则需进行防治。
3.2 网捕成虫调查
在小麦抽穗初期手持捕虫网(口径30cm)在麦田漫步前进,往返捕网10次,记录虫数,有成虫30头,需立即防治。
3.3 扒麦调查
傍晚用两手扒麦查看,一眼可见成虫3~5头时即可防治。
4 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蛹期防治为主”的指导思想。
4.1 选用抗虫品种
一般穗型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溢的品种抗虫性好。
4.2 农业措施
对重发区实行轮作,不进行春灌,实行水地旱管,减少虫源化蛹率。
4.3 药剂防治
(1)中蛹期防治方法:小麦孕穗期即小麦抽穗前3~5d(中蛹盛期)毎667㎡用1.5%甲基异柳磷粉剂2.5~3kg或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g,加细土20~25kg混匀,顺麦垄均匀撒施。施药应在上午10时以后田间无露水时进行。施药后浇水,以确保防效。
(2)成虫期防治方法:当小麦抽穗率达70%~80%(成虫盛发期)时,立即用药防治。毎667㎡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30ml对水30kg喷雾,或吡虫啉与辛硫磷混配制剂喷雾。防治时要求小麦全株着药,喷匀打透,毎667㎡药液量不少于35kg,同时加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或格鲁克高产素达到防虫促长的作用。
4.4 安全用药注意事项
(1)准确使用农药。由于目前农药市场尚未完全规范,况且同类产品生产厂家产品登记的范围有差异,选用农药时一定要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农药登记标注的使用范围和稀释倍数使用农药,不得随意混配或加大农药用量,以防造成药害损失。
(2)使用器械及喷液量。使用手动喷雾器,毎667㎡喷液量不少于30L,机动喷雾器毎667㎡用水不少于15L,干旱年份的喷液量需酌情加大。
(3)最佳施药时间。选择无风晴朗天气施药,按照吸浆虫发生规律和特点,每日喷药时间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为宜,药效会更好。高温时节应避免中午炎热天气喷药,防止施药人员中毒,保障人身安全。
作者简介:
杨树华,男,生于1981年5月14日。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农牧局参加工作。现任农牧局生产办主任、新能源办公室主任。上班伊始,便参加农业技术实验、推广等农技工作,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生态家园建设先进个人,2012、2013年被评为衡水市农牧系统先进个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参展工作先进个人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201015924.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