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禾本科稻属Oryza L.,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稻米含有淀粉76%-79%,蛋白质8%-10%(高含量品种达标12%-15%),脂肪0.2%-0.4%。稻米蛋白质中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最适于人体的需要。因而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红水河畔,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总面积3009.6平方公里,新行政规划辖7个镇1个乡。总人口33.1万人,拥有22个民族,其中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有一席之地66.13%。处于东经106°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地势由贵州高原呈“簸箕口”向桂北丘陵过渡,北高南低,北连惠水、长顺,西邻紫云、望谟,东北与平塘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县城距省府贵阳166公里,距州府都匀187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451.95万亩,非耕地资源位居黔南首位。罗甸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气温19.6℃,无霜期达335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称。是贵州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县。2006—2007年,水稻霜霉病在茂井开始发生,没有对粮食产量造成重大影响,2008—2012五年间,随着气候异常变化,洪涝灾害频繁,该病害流行特别大,危害面积加重。五年发生面积8000余亩,其中绝收面积5375亩,损失粮食5000吨,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群众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为切实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我们对该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探索。现简述如下:
一、症状及发生规律
1.症状
该病害在田间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在营养生长期侵染(秧田期至移栽大田分蘖期以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色淡黄卷曲,叶梢长而叶片变短增宽,后期叶梢变脆易折断。二是在生殖生长阶段侵染,表现为部分病株显著矮缩,株高不到健株的一半,叶片淡黄而肥厚,病株心叶卷曲或捻转不抽出。
2.流行规律
2.1一般流行年份,秧田期感病,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带病秧苗移栽大田后继续发病,部分未发病的秧苗移栽上年发病的稻田,也引起发病,下游田块因上游病区水源下流,感染发病。罗甸县水稻一般在4月中旬至下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育秧方式主要是旱秧(规范化的旱育浅植占80%以上)湿润育秧和半旱式育秧。2008—2012年连续五年对茂井镇高里村、边圩村和兰西村优质稻区1490亩水稻苗床地进行试验观察,旱育秧秧田没有发生该病害,半旱式和湿润育秧均有发病。5月下旬未出现病株,5月中旬出现病株,下旬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为泥脚较深的冬水田和排水不畅的半旱式秧田,发病的品种有岗优725、富优1号、岗优22等。2012年在上几年发病严重的高里和兰西村进行试验对比,选择上年秧田期和大田期均发病的稻田和未发病的稻田制作苗床地,且同时在田块里作不同懂得育秧方式作对比,有农民都习惯的品种岗优22、岗优725、岗2009、汕优63、宜香优2308、D优527、中优85、Q优5号、Q优2号、B优827等10个品种分别播2平方米,播前全用25%叶鲜胺乳油2000倍浸种42小时,湿润育秧催芽播种,旱育秧直接播种(4月15日),观察发病情况。5月18日在上年发病较重的湿润育秧苗床出现病株,5月25日达到发病高峰,严重的品种有岗优725、岗优22和富优1号。其它品种基本一致没有发现该病害,而前几年未发病的秧田到移栽期都没有发病。
2.2大流行年份,因普降大暴雨,河流涨水,淹没农田,退水一周左右,田间开始出现症状,10天达到高峰期。2008—2012年产生大流行,流行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www.nczfj.com],流行前期都普降大暴雨(有记载2009年6月20—24日降雨量169.5mm,,2012年7月6—10日降雨量152.5mm),蒙江河及其支流涨水,两岸地势低畦稻田被淹,一般淹没在一天以下,退水较快的稻田不易发病,淹没在2天以上,易产生回水,退水较慢的稻田发病教重。此时,大部分水稻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造成植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和孕穗,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二、防治方法
1.一是对发病的稻田,收获前开沟排水,收获后种植蔬菜,对病稻草、稻桩收集焚烧,对不易排水的发病田,移栽多蘖老龄壮秧,增施锌钾肥,增强水稻抗性,选择抗病力较好的品种轮流种植;二要早播种,早移栽,使感病生育期错开;三要改进育秧方式,最好采用旱育秧,避免苗床期感病,培育多蘖壮秧,移栽大田后能够提高对霜霉病的抗性;四是选择上年未发病的田块作苗床和寄栽田,最好不要用泡冬田和半旱式田。
2.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2.2%的霜霉威水剂800倍,72的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任选一种每亩稻田喷施药液50公斤;稻田形成“鸡爪裂”后再灌水,防效可达89%。若在发病期施药,用上述方法间隔5—7天喷施药液一次,连施三次,同时加施水稻专用叶面肥,防效可达90%以上。
三、效益成果
通过5年来的实践探索,掌握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以来,没发生大面积的霜霉病,无一亩水稻绝收,该镇水稻产量达到持续增收,增长13.9%,创黔南水稻产量历史新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水稻霜霉病病源为上年发病遗留的稻草稻桩及其它受该病害侵染的植物,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该菌源能侵染禾本科43属,一般流行年份在翌年卵孢子萌发侵染杂草或秧苗,病秧苗移栽大田后继续发病传播蔓延;未发现水稻品种间有明显抗性,大流行年都普降大到暴雨,河流涨水淹没稻田,被淹没2天以上的,易产生回水,不易排水的稻田发病较重,感病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在防治上一是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二是改进育秧方式,搞好品种轮作,提高品种抗性使水稻易感病期与流行期错过;三是要及时排水晒田,并施药防治,若在发病初期施药,也需排水晒田,并同时加施叶面肥,避开病田水源,才能取得很好的防效。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201014257.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