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本文主要讲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90年代在我县推广春种农大60、晋单27时开始发生粗缩病,以及后来推广西玉3号、掖单12、掖单13等掖单系列品种时发生偏重。2004年以来推广先玉335、郑单958、浚单18、20、晋单系列品种发生面积逐年下降。
二、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
玉米粗缩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病株节间粗短,生长迟缓、矮化。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虚线褪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9-10叶期,上部节间短缩粗肿,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多不结实。
三、灰飞虱的传播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玉米粗缩病不能通过种子、土壤及汁液摩擦传播。该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MRDV),该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影响很大。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植物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增殖和越冬。
第二年玉米出土后,粗缩病毒借灰飞虱传染到玉米苗上,辗转传播危害。研究表明,越冬代灰飞虱虫量、带毒率、麦田绿矮病株率等是造成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的主要原因。气象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介体灰飞虱的发生繁衍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灰飞虱喜温暖潮湿(适生温度为23℃-25℃),5月份降雨对灰飞虱孵化、活动有利。
灰飞虱一旦得毒,终生带毒,蜕皮后病毒仍在其体内繁殖,属持久性传毒。灰飞虱发育适温为15℃-28℃,夏季30℃以上高温不利于其发育繁殖。在北方以3-4龄(少数5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尤以背风向阳处为多。气温高于5℃时,能爬上寄主取食;低于5℃时,潜伏在寄主根际和土壤缝隙中不食不动。当早春旬均温度10℃左右,越冬若虫开始羽化,12℃以上达羽化高峰。
灰飞虱获毒时间最少时间最少为一天,虫体内循回期为10-15天,最短传毒时间为5小时,玉米感病后的潜育期为15-20天。
四、玉米粗缩病暴发的其他影响因素
1.气温。暖冬有利于传毒介体越冬;春夏季降雨偏多、气温偏低有利于传毒介体发育、繁殖,而且玉米免疫力下降,所以在冬暖夏凉时粗缩病常发生较重。
2.叶龄。玉米出苗至7叶期如果与灰飞虱迁飞高峰相遇,发病就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关系密切。晚春播玉米和麦套夏玉米的苗期阶段,正值田间灰飞虱从杂草、麦田迁移的盛期,此时处于苗期的玉米最易感病。
3.品种。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都不抗粗缩病,在灰飞虱种群数量大的情况下,即使是有一些耐病性的品种,也不能起到耐病作用[www.nczfj.com],这样在遇到足量的毒源、介体情况下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4.管理。玉米粗缩病毒可侵染50余种禾本科植物,因此禾本科杂草不仅是传毒介体生存的适宜场所,而且也是病毒的繁殖寄主,因此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极易造成毒源积累。玉米和小麦套种,有利于带毒昆虫把病毒从小麦传播到玉米幼苗。
五、玉米粗缩病的防治策略
1.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播种玉米应尽量做到使玉米易感病的苗期(3-4叶)避开灰飞虱第一代成虫的盛发期。
2.清除田间杂草,秋收之后及时灭茬,清除田间、玉米田边的杂草,以减少灰飞虱和病毒的越冬越夏寄主,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夏玉米在播种前,灰飞虱转迁到沟边、地头等特殊环境,此时要集中喷药防治,效果显著。避免麦田套种玉米,大力推广夏玉米铁茬直播,推迟播期到6月15日以后,可显著降低粗缩病的发生。同时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3.防治麦田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小麦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防治一代灰飞虱。
4.拔除病株,结合玉米间苗、定苗,注意及时拔除病株,带离田间并深埋,压低病情。
5.大力推广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及时喷药防治灰飞虱。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对苗期灰飞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出苗前后1-2天内,如果田间仍可见到灰飞虱,建议统一喷施杀虫剂。同时,加施植病灵、病毒A、喹啉酮等抗病毒药剂,以增强植株耐病性,尽量减少损失。玉米出苗后每隔4-7天喷1次,连喷1-2次,重发区喷2-3次。
6. 选用抗、耐性品种
六、玉米粗缩病防治的策略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玉米一经病毒感染,很难治愈,发病率即是损失率,因此要降低此病为害,必须加强预测预报,采取预防措施。每年3月份要关注当地灰飞虱种群动态,一旦灰飞虱虫口密度出现暴发的迹象,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杂草,在适当的时间统一灭杀灰飞虱,有条件的地区应种植抗、耐病品种。
2.推广麦收后铁茬直播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和适期晚播技术。在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广夏玉米铁茬直播,避免和减少晚春播玉米和麦套玉米。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是减少和降低玉米粗缩病为害的最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杜绝麦田套播,部分油菜、大麦、大蒜等早茬口也可以待麦收后再播种玉米。
3.加强引导,多方协调,及时采取多种应急防治措施。生产上一旦灰飞虱大暴发,生产、推广、科研、农业等部门要积极沟通,通报有关玉米病虫害发生动态,全面布局统一行动,集中防治或改种,科学引导农民有效控制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量损失。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201014003.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