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粮油 >>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致富早班车]

2014年11月12日 来源:致富早班车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 1、主持人: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杨林。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节目。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概括起来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二个方面。其中生理需水是水稻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
 

1、主持人: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杨林。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节目。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概括起来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二个方面。其中生理需水是水稻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以满足个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谢所消耗的水量,生态需水是水稻体外的群体间和生活的土壤环境的用水,把水作为生态因子调节稻田湿度、温度、肥力和水质以及通气作用等所消耗的水量,主要包括稻田的棵间蒸发和渗漏两部分。生态需水虽然与生理需水有关,但在一定条件下减少生态需水,也能满足水稻正常生理需水的要求,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可以说水稻不同的生育期,生理需水有不同的要求,而关键需水期缺水将对产量形成较大影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以优化水稻生理需水,尽量减少棵间蒸发和渗漏量为原则,人为控制无效用水,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结合气象、土壤、肥料及农业措施,实施田间高效水分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一项先进的农业技术。那到底如何做到水稻的节水灌溉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2、主持人:今天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宝林教授,现在我们连线杨老师。杨老师,您好!感谢您介绍我们的采访。您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专家: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生理生态需水特性和要求而进行灌溉排水,使之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达到节水高产目的的一项技术措施。

  3、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那采用水稻节水灌溉这项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吗?

专家: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农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为满足人口的增长需要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在不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需要应对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65%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生产为我国十几亿人民的粮食供给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水稻也是用水的第一大户,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全国用水量约50%。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用于作物灌溉的水资源愈来愈匱乏。此外,稻田的灌溉方式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发展。如何在有限水资源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水稻产量甚至进一步提高产量?这是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实施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是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主持人:欢迎回来,您现在收听到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早班车》,今天我们为您介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宝林老师。杨老师,下面您介绍一下水稻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专家:所谓水稻灌溉模式,是通过灌溉与排水,使水稻田间在不同阶段形成的水分状态。灌溉模式不同,灌溉制度(灌水次数、时间、定额与灌溉定额)亦不同,对水稻产量以及水土环境亦有显著影响。在我国《灌溉试验规范》中,对于稻田田间水份状况提出了以下标准:深水——水深大于60mm;浅水——水深为10-60mm;湿润——水稻根层土壤含水率为饱和含水率的80%至田面10mm水深;晒田——根层土壤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的80%。

根据我国多年的试验研究与实践,基本可归纳为以下4类水稻节水灌溉模式。

5、主持人:具体是哪四个模式呢?您分别介绍一下吧。

专家:第一“浅、湿、晒”灌溉技术

该模式是我国应用地域最广、时间较久的节水灌溉模式,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面积推广的“薄、浅、湿、晒”灌溉,浙江推广的“薄露”灌溉,北方推广的“浅湿”灌溉等。其技术要点为: 浅水插秧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此灌溉技术可实现节约用水约11-39.6%,产量提高11-35%。

 6、主持人:“浅、湿、晒”灌溉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那各地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呢?

专家:我国北方以及南方的湖北、安徽等省成功地采用了这种模式。“间歇淹水”模式。 其水分控制方式为: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后期晒田,黄熟落干,其余时间采取浅水层、干露(无水层)相间的灌溉方式。一般每5-8d灌水一次,每次灌水30-70mm,使田面形成20-40mm水层,自然落干,大致是有水层3-5d,无水层2-4d,反复交替,灌前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间持水率的85-90%。该技术可减少32-39%的用水量,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7、主持人:这是第二个模式“间歇淹水”模式。您继续介绍。还有什么模式?专家:(3) 控制灌溉(半干旱栽培)技术

这一模式与上述两类模式有较大差别,除在返青期,或是返青与分蘖前期建立水层外,其余时间则不建立水层,而是通过观测稻田土壤含水量多少判断灌溉与否的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

控制灌溉操作比较简单,笼统地讲,就是“灌一茬水露几天田”,“前水不见后水,见到裂缝再灌水”。这种灌溉方法只是在过去“浅、湿”灌溉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干”的环节,即“浅、湿、干”。操作上基本按照“浅、湿、干”循环交替的方式进行灌溉。其操作要领主要在这个“干”的环节,不同生育期“干”的程度不同,不同土壤“干”的要求不同。到底应该“干”到什么程度,按照本地不同生育期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下限值控制即可。“浅”指灌溉水层上限为30mm;“湿”指水层为零,土壤含水量100%;“干”指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要求的下限值,可通过仪器测试,或依据不同下限值对应的土壤裂缝宽度、脚印深度等经验值判断。一般不到土壤含水量下限值不灌溉。何时灌水依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到了下限值就灌,不到就等。除了大量降水超过规定的蓄雨上限和盐碱地排碱要求外,一般不排水。该技术可节约30.5%左右的水资源,提高约9%的水稻产量。

8、主持人:有些地区比较干旱,灌溉比较困难,但是有的地区降水非常丰富,针对这样的气候环境,有没有合适的灌溉技术呢?

专家:(4)蓄雨型灌溉技术

为了充分地利用降雨,在不影响水稻高产的前提下多蓄雨水,以提高降雨利用率。各地推广上述浅湿晒、间歇淹水和半旱栽培等节水模式的农田中,可同时采用蓄雨型模式,其要点是:平时可按上述各种节水灌溉模式进行灌溉;若遇降雨,不仅是当成一次灌水,而且对于雨水形成的水层,可以超出灌溉水层上限的标准,达到雨后极限。这种少灌多蓄的灌溉模式,降水利用率提高10-20%,再节水约10-15%,而且减轻排水负担。由于只是在雨后多蓄,并非长期淹水,仍保持湿润、露田、晒田的条件,这种极短期的蓄水对水稻生育和产量并无明显影响。

 9、主持人:我们继续介绍水稻节水灌溉的相关内容。通过前面杨老师的介绍,我发现水稻的灌溉有明显的地域性,各地方差异很大,那能不能以江苏为例,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进行节水灌溉呢?专家: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现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和各地节水灌溉的实际经验与成果,主要推广以下节水技术:

(1)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水稻浅湿灌溉即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适时落干、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模式。(2)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是把浅水、湿润、间歇3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3)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0.5-2.5cm的浅水层,返青以后田面不再建立水层。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特点,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控制耕层土壤含水量在60-80%),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较大幅度地减少水稻生理生态需水量。(4)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技术。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是指在旱育秧的基础上,在移栽后覆膜旱管,整个大田期田面不建立水层。根据根层土壤含水量下限指标和土壤表层地温来确定灌水时间,采用沟灌结合膜上灌溉。

10、主持人:在江苏地区就要采用4中不同的技术,看来广大农户在学习各项农业技术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的应用,才会有效果。杨老师,在水稻节水灌溉中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专家:(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渠道节水潜力很大,目前,跑、冒、渗、漏现象比较严重,各地渠系水的利用率很低,浪费很大,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跑、冒、渗、漏,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2)田间灌溉中的节水:可以采取管道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3)用水过程中的节水: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实行定额用水,加强田间用水的管理。

(4)采取农业措施节水:大力推广旱耙、泡田、整地、插秧一茬水的节水灌溉方法,要实行一把锹管水制度,突出一个“早”字,即早育苗,早整地、早泡田、早插秧、早整地、整好地,对已翻地块,要早施、早耙、改变过去传统的泡垡灌水方法,有效利用仅有水源,扩大水田面积;对未秋翻地块,全面推行早旋、早整地、早泡田,当土块泡透后,充分利用田间回归水进行水耙地,及时插秧,能串灌的串灌,尽量不排水,节约用水。还要做到三个集中,即集中放水,集中泡田、集中插秧,千方百计缩短插秧期。

(5)合理灌水节水。水田灌溉的原则是:以浅为主,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以水保温,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活秆成熟。具体措施是:花达水插秧,做到寸水不漏泥;浅水促分蘖,昼停夜灌,提高水温;分蘖后期主要控制无效分蘖,在6月末,当水稻计划茎蘖数达到80%时,进行排水晒田,时间5~7天,之后实行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技术,以浅为主,7月中下旬出现低温在17℃以下时,深水护胎,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以后恢复浅水灌溉,出穗期浅水灌溉,齐穗后间歇灌溉,既保证水稻需要水,又保证土壤通气,前期多湿少干,后期多干少湿,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停水时期应在出穗后35天以上,保证优质米的质量,同时还减少裂纹。

11、主持人:到这里关于水稻节水灌溉的技术内容就介绍完了。杨老师,据我了解,现在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还不错,那这项技术的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呢?您来谈谈您的看法。

专家:(1)调亏灌溉技术 。与其他灌溉技术不同的是,它是根据作物的遗传和生态特性,在作物生长的某一适当阶段,人为主动地对其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影响作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对作物进行抗旱锻炼,提高作物的后期抗旱能力,即通过作物自身的变化实现高水分利用率。调亏灌溉还可以控制营养器官生长,提高根冠比,改变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的分配比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经济价值。调亏灌溉实现了产量水分利用品质的全面提高,并且对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没有局限,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

(2)蓄雨( 水) 型节水灌溉技术 。利用稻田及稻田周边设施蓄积自然降水或灌溉水,缓解双季稻地区换茬期的水缺乏问题,同时减低因换茬期因泡田整田所消耗的水量,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2种较为有效的蓄雨( 水) 型节水灌溉技术,如稻沟系统和蓄水收获模式。稻沟系统是指在稻田周围建立蓄水沟或蓄水池,即可以蓄积自然降雨,也可以减轻稻田灌水或排水时的负担,减少经地表水流走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蓄水收获模式是指在早稻黄熟期后,稻田不晒田,而是继续灌水,直到水稻成熟收割,收割后不翻耕,直接种植下一季水稻这样减少了晒田再灌水而浪费掉的水资源,抑制旱生杂草的生长,减少了耕作时间和劳力,秸秆还田,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稻田营养损失。

12、主持人:现在膜下滴管技术应用的很广泛,在各个地区都有应用。您能不能为农民朋友详细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呢?

专家:(3)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2012年在新疆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膜的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水稻种植的“水作”方式,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膜下滴灌技术通过水肥精确调控,化学调控和及时控制分蘖数量等措施提高产量;将覆膜直播与滴管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已有水稻覆膜技术育苗移栽,分厢开沟等费时费力及肥料和水分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节水60%以上,同时覆膜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增温,防除杂草,降低病虫害的效果,降低了肥料和农药的污染。不起垄,可以提高土10-15%的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面积。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无水层,大大减少了大田中CH4的排放,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3、主持人:还有哪些?您继续介绍。

专家:(4)保护性农业( 少免耕)。保护性农业是指收获后不将作物残渣烧毁或将生物质翻耕于地,而是将其作为土壤覆盖留在原地。在下一农季开始时,完全不用耕地,而是利用特殊设备将种子直接播入土壤。除减少矿化侵蚀和水土流失以外,表层覆盖还抑制杂草发芽,保护土壤微量元素并帮助有机质形成。同时还可以减少用于整地的时间和劳力,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化学投入物需要量,并提高单产和农业收入。(5)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是基于节水灌溉技术原理与作物感知缺水的根源信号理论,通过交替对部分根区进行灌溉,改变根区剖面土壤湿润方式从而刺激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以调节气孔开度,减少叶片奢侈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达到节水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根系传导功能的加强和土壤表面湿润面积的减少,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增加,减少水分肥料的损失和浪费,土壤有氧时间加长,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另外,在国外地下灌溉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应用推广的速度较慢,但科技含量愈来愈高,许多理论实践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致富早班车]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201012760.html

 
上一篇: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致富早班车]
下一篇:水稻螟虫、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致富早班车]
扩展阅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

整站推荐:
致富要有的“三只眼”
眼光,是人们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对事件发展前景的预测。一个人的眼光如何,往往决定着事业的...
未来农村什么人最赚钱?在农村只有这5种人将最赚钱!
种植养殖都是赚辛苦钱,干什么赚钱,种玉米、种水稻、种蔬菜、种果树、搞养殖?都不是。什...
未来十年,有机农业原来有这么多赚钱机会!
2017年7月,中央深改小组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养猪不赚钱?换个品种,年赚百万
近些年猪肉价格持续起伏变换,养殖户常常的苦不堪言,许多养殖户不得不另觅出路。下面具体...
在农村做这十个项目,又有补贴又能赚钱
近几年农村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国家更是积极扶持农业政策,支持农业向资源节约、高效生态转...
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赚钱是我们每个人的想要的,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1、田园欢乐谷田园...
同类推荐
农作物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作物价格行情 农作物粮食品种 农作物种植视频 农作物种植新闻
相关分类
水果蔬菜种树养猪种树种植技术养牛水产农作物养鸡养猪养殖技术养羊药材蔬菜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养牛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养鸡养殖技术特种养殖兔子泥鳅养羊养殖技术黄鳝药材价格行情养兔奶牛菊花蝎子蔬菜价格行情杜鹃花水果种植技术蚯蚓蜜蜂君子兰鹌鹑蘑菇竹鼠鸭子狐狸养猪价格行情苹果栀子花蝴蝶兰养鸭特种养殖技术鸵鸟养猪猪病防冶土元龙虾梅花鹿茶花月季花水蛭养鹅水貂农作物价格行情野猪牛蛙豪猪玉米孔雀鸡蛋发财树奶牛养殖技术桂花甲鱼蜈蚣兰花水产养殖行情火鸡葡萄绿萝养蜂刺猬药材种植技术黄粉虫养蛇茶叶肉鸡小麦山鸡大闸蟹水产养殖视频水果新闻资讯长毛兔獭兔向日葵水稻虎皮兰吊兰肉狗长寿花梅花养牛疾病防治螃蟹养鸡价格行情辣椒水果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