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技术
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比单种辣椒每667平方米(1亩)节约成本400~500元。每座温室(长60米、宽7.5米、高3.6米)平均出菇3600公斤,按照市场批发价每公斤8元计算,收入可达到2.8万元左右;每座温室辣椒产量可达到185
一、效益分析
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比单种辣椒每667平方米(1亩)节约成本400~500元。每座温室(长60米、宽7.5米、高3.6米)平均出菇3600公斤,按照市场批发价每公斤8元计算,收入可达到2.8万元左右;每座温室辣椒产量可达到1850公斤左右,按照春季辣椒平均市场价每公斤5元计算,辣椒又可增加收入9000元左右,种植经济效益高,收效快。
二、茬口安排
双孢菇培养料于8月上旬建堆发料,9月中旬播种,10月初开始覆土,10月下旬开始采收,翌年2月上旬采收结束。辣椒从12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上中旬在培养料上移栽辣椒,4月上旬辣椒开始上市,7月中旬生产结束。
三、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双孢菇原种一般选用我国主栽品种AS2796。草料选用当年无霉变的优质麦草,畜粪以黄牛粪为主;基质配方为(以110平方米菇棚为例):麦草2500公斤、牛粪1000公斤、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50公斤、石膏75公斤。根据栽培面积一次性备足。
(1)建堆。建堆前7~10天将干粪用水淋湿,粪水比例为1.0∶1.6。建堆前将麦草切小段并全部用水均匀淋透。料堆呈南北向,堆底宽1.5~2.0米,高1.5米左右,长度依场地而定。要求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均匀堆料,到第4层时开始浇水,从第4层到第8层逐层均匀加入过磷酸钙和一半量的尿素,共堆10层,堆高达1.5米左右。
(2)翻堆发酵。建堆后注意用温度计测量堆温。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75~80℃时,保持6~7天开始第1次翻堆,翻堆时把剩余的尿素、过磷酸钙全部拌入料中。翻堆时保证堆上堆下[www.nczfJ.com/]、堆内堆外的原料互换位置,同时均匀洒水,把含水量调节至70%。翻堆结束后把料堆重新建好,当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到60~70℃时,保持6天进行第2次翻堆。此次翻堆根据料内水分多少适当补水,使含水量维持在60%~65%。当料温再次达到50~60℃后,保持5天进行第3次翻堆,此次翻堆加入全部石膏。4天后进行第4次翻堆,加入1%石灰调节pH值。经过4次翻堆发酵,使培养料达到质地疏松,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无粪臭、无酸败或霉味,颜色为棕褐色;含水量60%~63%,pH值7.5左右,无害虫及杂菌。
2.播种及覆土:
(1)播前消毒。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菇棚前在料堆及菇棚周围用40%敌敌畏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彻底的杀虫、杀菌、消毒。培养料进菇棚后按照南北走向,建成宽90厘米、间距35厘米、料厚25~28厘米的龟形畦。然后用甲醛和40%敌敌畏乳油对菇棚进行24小时密闭熏蒸消毒。
(2)播种及管理。播种采用撒播法。先将菌种量的2/3撒于料面,然后用手或耙将菌种抖入料内,深不超过5厘米,再将剩余的1/3菌种覆盖在料面,用木板轻轻拍实,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最后在培养料面覆盖塑料薄膜。播种后菇棚温度控制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播种后3天菌丝开始萌发,此时要经常检查菌种成活情况和培养料的干湿程度,及时补种。菌丝基本封面后,要加强通风换气。当菌丝吃料达一半时,可用三齿钩斜插畦面入料深3/4处进行撬料通气,促使菌丝向下继续生长。
(3)覆土。采用一次性覆土。覆土以壤土为主,一般在播种后的15~20天进行,覆土厚4厘米。覆前对土壤进行暴晒,使含水量达18%~20%。覆土要均匀,应根据培养料的厚薄、透气性调整厚度。一般培养料较厚,粪多草少覆土应稍薄;培养料较薄,草多粪少覆土可稍厚。覆土后,土粒含水量保持在18%~20%,温度控制在22~26℃,加强通风换气。
3.出菇管理:覆土后15~18天,菌丝长到覆土层的2/3时就进入了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管理重点是控制好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控制在15~18℃,覆土含水量保持20%~22%,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加强通风换气,保证棚内空气新鲜。双孢菇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均不需光照,因此应将菇棚盖严,不能强光照射。菇蕾形成到采收期,温度要稳定,温差不能超过10℃以上,当菇棚内温度降低到8℃以下时,子实体基本停止生长;当温度超过22℃时,会使已形成的菇蕾因得不到营养和水分而萎缩死亡;当菌盖直径达到3~4厘米时,及时采收。
四、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或中早熟、高抗病毒病、丰产性好、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如陇椒3号、陇椒5号等。
2.育苗及管理:采用72孔穴盘基质育苗。在装基质前首先对基质、穴盘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基质装至穴盘高的2/3处,穴盘平放于苗床上,并在盘下铺一层地膜与土壤隔开。然后把催好芽的种子点播于穴孔内,每穴3~4粒,播后覆1厘米厚基质,覆盖地膜保持湿度,待出苗50%后撤去地膜。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5~18℃。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用3克/公斤尿酸+1克/公斤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2次。2月上中旬辣椒幼苗长到8~9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3.定植:在双孢菇培养料上直接定植。当双孢菇生产结束后,将料面踏实整平,高温闷棚3~4天,然后在垄面铺1.2米的白色地膜。采用双行错位栽培,每穴2株,株距45厘米。移栽时在垄面距膜边8~10厘米处开5~6厘米深的定植穴,将穴底的料挖出,穴内回填部分覆土,保证土壤与辣椒根系充分接触。苗放置于定植穴中,培土浇足水,再封穴培垄。因培养料中残留大量的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碳氮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因此在移栽时不需施肥。
4.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一周内要保持高温的环境并结合适当的遮阴。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保持在15~18℃;定植7天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13~16℃,此时外界气温还很低,应加强温室的保温工作;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夜间保持在13~17℃,此时外界温度逐渐转暖,要做好温室通风换气,以防温度过高。
(2)水肥管理。缓苗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1~2次后进行蹲苗,以利秧苗的发根。门椒坐稳膨大时浇1次透水,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含氮46%的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有效磷含量≥60)15~20公斤。整个生育期应小水勤浇,选择晴天上午浇水。
(3)光照管理。在保证温室内温度适宜的同时,应尽量将草帘早揭迟放,延长光照时间,并及时清洁膜面,增加光照。特别是阴雨天、雪天,白天要揭帘增加光照。
(4)保花保果及植株修整。辣椒花小,一般采用浓度为25~30毫克/公斤的番茄灵喷花。高50厘米以上时开始吊秧。采收期要及时清理残枝落叶,保持垄面、垄沟干净。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晓萍 邮编:735000)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日光温室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技术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10680.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