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珍珠鸡 >>
 

珍珠鸡

珍珠鸡养殖孵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珍珠鸡养殖孵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一 通风
每天需打开孵化室门窗3~4次。入孵后1~7天关闭孵化机通气孔;8~12天打开一半,13天以后全部打开,以保持机内空气新鲜,有足够的氧气供胚胎发育需要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入孵后每隔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度,23天后落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种用珍珠鸡的育雏要点

珍珠鸡养殖种用珍珠鸡的育雏要点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种用珍珠鸡育雏舍要饲养同一日龄、同一品系的雏驳船、公母分栏饲养、有条件分舍养更好。育雏方式可分地面散养、地板风平养和笼养。地面散养时舍内地面春、秋季应铺5—7厘米厚的垫草,夏季铺沙土再加一薄层垫草。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作为种鸡的放牧管理

珍珠鸡养殖作为种鸡的放牧管理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种鸡要待长到4月龄后,方可根据冠子和体形分辩公鸡;冠小且黄,体矮背平的为母鸡。公鸡选择活泼健壮、肌肉发达、骨骼粗实,羽毛丰满富有光泽,体重在1.75公斤以上的留种;母鸡则必须具备眼大有神、肥瘦适度、体躯丰满、肛门宽大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养殖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育成鸡饲养到26 周龄左右,其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这时应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约在66周龄时淘汰,产蛋鸡在蛋鸡舍共生活41周左右。产蛋期是种鸡饲养全程的收益时期,任何饲养管理工作上的疏忽大意,都会直接影响到种鸡的生产成绩和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冬季应注意的问题

珍珠鸡养殖冬季应注意的问题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原产于非洲,耐热怕冷,经过驯化,在冬季气候条件下虽然能够生存,但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抗病力降低,繁殖力下降,所以,冬季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饲养密度
珍珠鸡的活动量较大,既要注意保温,又要及时疏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之珍珠鸡的生活习性

珍珠鸡养殖之珍珠鸡的生活习性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1.珍珠鸡喜干燥、怕潮湿、耐高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较强,很少生病。珍珠鸡善走动,有飞翔能力,应围网饲养。珍珠鸡食性广而杂,觅食能力强,特别喜欢青绿饲料。
2.合群性强,喜群居,性情温和,很少打斗,易于管理,喜沙浴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养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1 育雏方式
最好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即离地饲养,这样可减少雏鸡患病。
2 湿度
育雏期的相对湿度第1周内以65%~70%为宜,第2周60%~65%,第3周以后55%~60%。
3 通风和密度
要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饲养密度适中:1周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的四季管理要点

珍珠鸡养殖的四季管理要点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春季气候转暖,雨水多、疾病多,要定期做好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
夏季是珍珠鸡产蛋季节,要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供足饮水。注意棚舍内通风,保持室内干燥。
秋季气候干燥,光照时间短,要供足饮水和青饲料,并补充光照到17小时。
冬季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用药及免疫程序

珍珠鸡养殖用药及免疫程序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的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发病,用药及免疫程序如下:
1~2日龄:饮5%~10%葡萄糖水。
2~3日龄:饮0.01%高锰酸钾水。开食3~5日内,在饲料中加入0.02%土霉素,以防治雏鸡白痢。
7~15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点眼或饮水。
10~1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的日粮比例

珍珠鸡养殖的日粮比例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肉用珍珠鸡
肉用珍珠鸡一般采用散养,育肥阶段要喂给全价饲料,粗蛋白比例应提高到20%,其中动物性蛋白饲料应占日粮的7%以上。每晚要增喂一次。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限制活动。舍内要注意适当通风,防止空气污染;要经常清扫鸡舍, 保  阅读全文 >>

曙光林场职工养林下珍珠鸡

曙光林场职工养林下珍珠鸡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双丰局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以“一场一品”为目标,采取林畜、林禽、林果、林药等复合经营、合作化推进的生态新模式,推进林下经济快发展。这是该局曙光林场职工周立臣饲养的1000余只林下珍  阅读全文 >>

养殖珍珠鸡发家致富

养殖珍珠鸡发家致富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营养价值高,前景很好。我要扩大养殖场规模,尽量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4月10日,新疆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下武功村村民李欣告诉记者,他2013年底从部队复员后,就集中精力养殖珍珠鸡。
李欣说,从乌鲁木  阅读全文 >>

冬季养殖珍珠鸡应注意的问题

冬季养殖珍珠鸡应注意的问题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饲养密度
珍珠鸡的活动量较大,既要注意保温,又要及时疏群。有些养殖者为了节省保温开支而推迟疏群,随着日龄的增大,密度越来越大,使到舍内环境条件恶劣,珍珠鸡由于采食不均而出现个体参差不齐,强壮不一,体弱的容易染病而成为  阅读全文 >>

珍珠鸡的品种介绍

珍珠鸡的品种介绍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一)西伯利亚白色珍珠鸡是原苏联畜牧专家在西伯利亚地区育成,由银斑珍珠鸡浅色羽毛的突变种,经近交及严格选育而培育的优良种群。70日龄育成鸡活重达850—950克,90日龄活重1.2千克,150日龄平均活重达1.6千克,年产蛋量1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轻松生长快吃草吃虫

珍珠鸡养殖轻松生长快吃草吃虫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同德县巴沟乡下阿格村珍珠鸡养殖点,只见周围树林茂密,一群形似孔雀,全身羽毛中布满亮晶晶圆点的鸡,正在林子里追逐、觅食、嬉戏。
经下阿格村村委会主任华太介绍,才知道这种鸡叫珍珠鸡,是他去年从网上订  阅读全文 >>

冬天要怎样养殖珍珠鸡

冬天要怎样养殖珍珠鸡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饲养密度珍珠鸡的活动量较大,既要注意保温,又要及时疏群。有些养殖者为了节省保温开支而推迟疏群,随着日龄的增大,密度越来越大,使到舍内环境条件恶劣,珍珠鸡由于采食不均而出现个体参差不齐,强壮不一,体弱的容易染病而成为  阅读全文 >>

珍珠鸡不同龄段配方说明

珍珠鸡不同龄段配方说明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1.0~4周龄配方
配方中大豆蛋白质饲料用量较高,可加入玉米蛋白粉9.58%,去掉大豆粕,调整玉米为42.67%,小麦麸为10.65%。或加入花生仁饼5%和高粱5%,调整大豆粕为7.92%,玉米为42.31%,下麦麸为2.68%。或减少大豆粉10%,加入花生仁  阅读全文 >>

珍珠鸡种蛋的装运

珍珠鸡种蛋的装运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启运前,必须将种蛋包装妥善,盛器要坚实,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变形,并且还要有通气孔,一般都用纸箱或塑料制的蛋箱盛放。装蛋时,每个蛋之间上下左右都要隔开,不留空隙,以免松动时碰破。通常用纸屑或木屑、谷壳填充空隙。装蛋  阅读全文 >>

珍珠鸡用药及免疫程序

珍珠鸡用药及免疫程序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的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发病,用药及免疫程序如下:

1~2日龄:饮5%~10%葡萄糖水。

2~3日龄:饮0.01%高锰酸钾水。开食3~5日内,在饲料中加入0.02%土霉素,以防治雏鸡白痢。

7~15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点眼或饮水。

10~1  阅读全文 >>

珍珠鸡飞进城里人家

珍珠鸡飞进城里人家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原产于非洲,前几年明溪县也有人饲养,但都失败了。胡坊镇柏亨村村民郑德宝饲养的珍珠鸡却“飞”进大城市,成为美味佳肴,效益可观。秘诀在哪?
珍珠鸡又称珠鸡、山鸡、几内亚鸟,喜干厌湿、耐高温、抗寒冷、抗  阅读全文 >>

珍珠鸡雏鸡高效饲养管理措施

珍珠鸡雏鸡高效饲养管理措施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提前订雏

在本身没有种鸡的情况下应提前订雏,订雏数应为育成鸡数加预防生长期间死亡、淘汰和鉴别误差的鸡数。订雏种禽场应选防疫管理好,种蛋不被白痢杆菌、霉形体、马立克病、副伤寒、葡萄球菌  阅读全文 >>

珍珠鸡的支原体病病防治

珍珠鸡的支原体病病防治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1.病原 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慢性呼吸道病。特禽中火鸡、雉鸡、珍珠鸡、鹌鹑及鸽均易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幼鸡比成鸡易感。病原经蛋传播,也可通过病禽或带菌禽污染饲料、饮水或经飞沫感染健禽。病的发生  阅读全文 >>

初养珍珠鸡一定要掌握好四点

初养珍珠鸡一定要掌握好四点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初次饲养珍珠鸡时要了解它的一些特性和经济价值。珍珠鸡是“野禽之王”、“动物人参”。珍珠鸡是粮草兼食的节粮型特禽,它既可舍养,又可放牧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抗病、抗寒、耐热、适应性强  阅读全文 >>

珍珠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要注意三点

珍珠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要注意三点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珍珠鸡饲养到26周龄时,迎来产蛋期,产蛋期一般持续40周左右。该阶段是影响养殖收益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提高珍珠鸡的产蛋能力和鸡蛋的质量,具技术要点如下:
一、调节鸡舍温度和光照
珍珠鸡在产蛋期对温度  阅读全文 >>

珍珠鸡养殖场垫沙好处多

珍珠鸡养殖场垫沙好处多

浏览:0  目录:特养技术

养殖珍珠鸡,要有一大片垫满沙子的饲养场地。珍珠鸡养殖场地垫沙有五大好处:
1、供珍珠鸡沙浴:珍珠鸡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保持珍珠鸡身体的清洁卫生,使鸡体更加健康。
2、为珍珠鸡散发热量:珍珠鸡体内没有汗腺,在盛夏时期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