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汽车贴膜]柯秋平:汽车贴膜大王赚到的亿万财富
[致富经]贴在车窗上的财富(20120702)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短短几年,柯秋平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2004年,他甚至用闲钱在广州一口气买了七套房。但他没想到,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个危
[致富经]贴在车窗上的财富(20120702)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短短几年,柯秋平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2004年,他甚至用闲钱在广州一口气买了七套房。但他没想到,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个危机让他几近倾家荡产,也是这个危机让他进入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行业,在短短三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财富。
2005年的一天,柯秋平刚进办公室,员工就告诉他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儿:由于看到大陆车膜市场的火爆,一直给他们供膜的台湾企业,跳过柯秋平直接给下游经销商供货,培养自己的市场,对柯秋平则是控制货源。
员工时招军:发货的频率比较低,给我们的货非常少,比如以前我们要十个货柜,他可能就给你一个货柜。
柯秋平:现在市场做得这么好,反而被货源给卡死了。
断了货源就等于断了财路,柯秋平决定找对方谈判。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他特意从网上下载了生产太阳膜的资料和图纸。2005年5月的一天,柯秋平带着资料找到台湾客商,他警告对方,如果再不正常供货,他将自己生产太阳膜,可台湾客商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柯秋平:就算我把机器从我台湾搬到你大陆装起来,你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江西省彭泽县定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艾增新:你假如能把这个太阳膜做出来,我把这个头挂在脖子上。当时台湾人那样跟他说。
生意没谈成,还被人奚落一顿,对方的话深深刺激着柯秋平的神经,他下定决心要开工厂生产太阳膜,但这却成了同行的笑柄,因为那时候国内还没人能自主做出太阳膜。
经销商黄志华:咱们说钱这一块,已经几千万了,说到技术这一块,没这技术有钱还不一定做得了。
经销商温友江:帮他们卖了很多货,我们去到工厂,他都拒绝我们参观那个生产部分的工厂,就说只看仓库、样品间。
柯秋平初中毕业,连生产设备都没见过,他要生产,所有人都说他是痴人说梦,但柯秋平却对自己信心十足。那时候,他经常像这样开着跑车上演速度与激情。在他看来,自己连改装汽车、造飞机都不犯怵,何况只是生产一层薄薄的膜。
柯秋平:改装车,不是经常有时候轮胎、刹车,各方面的。
姐姐柯红霞:还改车,做直升飞机都做。在广州,买了一大堆零件放在屋顶上。他说,到时候,一年之后你就看我的吧,飞机飞上天。
柯秋平:喜欢机械,喜欢刺激,疯狂。
2006年,时任定山镇书记的艾增新找到柯秋平,告诉他回乡创业有优惠政策。半年后,柯秋平就在老家建起厂房,买回做太阳膜的设备,开始试验生产。然而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生产的膜有黑点,是废品。很快,报废的膜就堆成了山。
柯秋平:一袋一袋的都是钱,像这个,一袋下去,像这个一袋估计得一两万了。
记者:一袋啊?
柯秋平:一袋。对着这些废料,心里……心都碎了。
每天生产投入将近五万元,一个月下来就得一百多万元,柯秋平心急如焚。当时,生产太阳膜的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定制,质量没问题。柯秋平想尽各种办法,甚至让工人把所有机器零件拆开,把每一颗螺丝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样折腾了半年,也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工人竟然请了人来看风水。
员工刘鹏:我们这里最有名的风水大师,请过来了,在我们车间走了一遍。
柯秋平:这个桌子当时就是这样横着的,他说你横着在这个地方不大好,要顺着机器这样。
记者:有效果吗?
柯秋平:后来也没什么效果。
2007年4月的一天,工人突然发现柯秋平不见了。直到几个小时后,有人才在一辆车上找到了他。眼前的那一幕,让时招军吓了一跳。
员工时招军:他当时就这样抱着,躺在那里,他一个人都不理,我们敲门敲得那么响,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
姐姐柯红霞:就那样歪在车上,我们都怕他想不开了。
柯秋平:什么都没有了,好像感觉这个事情怎么这么难,太难了,好难,好难。
建厂半年,干投入,没产出,手上六年的积蓄上千万已经花光了,自信满满地回来,如今生意还没开张就要倒闭,别人怎么看?柯秋平的情绪彻底崩溃了。那一天,他在车里整整呆了一个下午。远在广州的父亲听说后,赶紧给招商回来的镇书记艾增新打了一个电话。
艾增新:(他父亲)说,艾书记,你真要帮帮忙,劝劝我儿子,叫他不要干了,这样干下去,人真的是会得神经病的,会发疯的。
父亲柯均安:人搞成精神病,回家定一下心,我叫他回来,不要再去搞。
母亲时福妹:跪在那里就说,老天爷啊,外国的人做得出来,我怎么做不出来,我怎么这么笨。
就在关键时刻,父亲给柯秋平指了一条道:广州的七套房产,2007年时每年的租金已经有二十多万元,他完全可以靠租金在广州过上好日子。柯秋平却听不进去,他还要卖房去做膜。
柯秋平:搭了命也要上去,一定要成功,再苦再累,哪怕死掉了,死都要死出个样子。
2007年8月,柯秋平拿着卖房的三百多万元回到工厂。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车间里,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一天,一个试验结果引起了柯秋平的警觉。
柯秋平:那天有两个结果,上午是没出问题的,下午是出问题的。
柯秋平赶紧回到生产车间,让工人完完全全按照上午和下午的操作流程重新演示了一遍,他发现,工人在倒原料时动作上有一个破绽。
柯秋平:原料桶,他们是用吸管吸的,下午就是原材料不多了,他就直接倒进去了。停,我说,你再拿一桶,另外放旁边的那几桶,你不要倒,静悄悄地拿过来,然后用吸管再给我吸一遍。
原来,倒桶会把沉淀带入原料,吸管吸则不会有问题,困扰柯秋平半年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动作。他这才明白,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每一个都可能是生产膜的致命杀手。柯秋平马上带着工人对所有的机器重新修整。
2008年,柯秋平生产的太阳膜投放市场,这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很多人惊呼:柯秋平推进了中国业界的历史。
经销商熊木发:以前的膜都是进口,他现在能把这个膜做到出口去。
经销商李湘菊:我在问柯总,我说,真的是你生产的?他说,是啊。因为真的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韩国客商李基晶:价格也不高,还有质量和高档货一样的。
靠着低成本和运输优势,柯秋平的产品很快打开国内市场。到2011年时,柯秋平已经拥有八条生产线,工厂24小时生产,订单还经常排到一个月之后。生产步入正轨,柯秋平再次消失在众人眼前,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建筑膜。
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因此,柯秋平能否成功,关键就在这台机器上。他告诉记者,这台设备从国外购买要五千多万,但他却只花了一千多万元。
柯秋平:我们自己组合在一起的,美国的一些电源、一些配件,然后再加上国外的一些配件,配在一起,这样整个价格就下来了。
柯秋平用一年半的时间组装成功。目前,建筑膜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同时推出的还有手机膜、白板膜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很多人都惊讶。
艾增新:他做这个膜,就像变魔术一样,你今年是一个这个东西,明年就出一个那个东西。
柯秋平:我要拼命往上爬,再不爬,大帮人都涌上来了,我不用力爬,就会向下滑。
从一个打工仔,六年时间成为国内车膜界重量级人物,27岁进入太阳膜生产,六年钻研从外行成为内行,成长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初中毕业的柯秋平实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飞跃,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记者:谭思晨
摄像:刘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致富经汽车贴膜]柯秋平:汽车贴膜大王赚到的亿万财富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6415.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