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徐永芬:错就错了三年火腿照样赚钱
[致富经]错就错了 照样赚钱(201503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经过一年的建设,2007年底,农贸市场正式开张。可开张过去半年,徐永芬是真傻眼了。农贸市场没能容纳下全部的商贩,外面大马路上摆摊的一点
[致富经]错就错了 照样赚钱(201503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经过一年的建设,2007年底,农贸市场正式开张。可开张过去半年,徐永芬是真傻眼了。农贸市场没能容纳下全部的商贩,外面大马路上摆摊的一点儿也没 少,该拥堵还是拥堵。而且当地有每七天赶一次集的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很多年,这也没能随着农贸市场的建成而改变。偌大个市场,一年只能开张52天,收 52天的钱,剩下的时间只能空在那里。
村民许应:还不是以路为市,现在还不是,街天还是摆摊,你们也瞧得出来,变化不是很大。
记者:现在还是这样。
村民许应:现在还不是这么个样,容纳不下,那个地点容纳不下。
徐永芬折腾这么大个事儿,结果建市场既没解决交通问题,也没赚到钱,还让全乡人都看了大笑话。热闹过后,徐永芬万分惆怅。
徐永芬:第一年才收了两万块钱,我贷了180万,将近十几万的利息,那怎么能,还差着很多很多。
剩下的时间,徐永芬利用起来办婚宴酒席,尽管如此,整个市场的收入,还不够还利息的。
丈夫许家银:亲戚朋友那里借一点,还有从我的工资,我的工资一共也只有一千多块钱,也要养家糊口,但是没办法,因为这个贷款利息必须要按月还,我们也要讲一个信誉度,和银行贷款,如果没有这个信誉度,人家也不敢支持你,所以当时的生活是相当困难。
市场经营到这个地步,徐永芬骑虎难下。放弃舍不得,继续下去又很困难。唯一还能给她点安慰的,是她那个小小的火腿作坊。
在云南当地,一到冬至,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腌火腿,来年冬天就能腌好享用了,是云南山里人家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徐永芬在建农贸市场之前,有个火腿作坊,帮别的火腿厂代加工,一斤只赚两元钱,一年能卖个20吨左右,赚几万元钱。2008年冬至刚过,正是卖火腿的旺季,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徐永芬连火腿都不打算卖了。
经销商史华林:当年我们来拉火腿,有三四张车来拉火腿,她不卖,我们说有火腿,有钱你不挣,你怕是变成傻了。
本来已经债务累累了,这时候还不急着赚钱,徐永芬想干什么呢?她又是怎么在六年后达到年销售额7000万元的呢?
2007年改造农贸市场的时候,徐永芬去昆明参加了一个农展会,一条售价高达2600元,能生吃的火腿,吸引了她的注意。
徐永芬:以前我的火腿一只才卖一百多元,二百多元,他们的到两千多元,那就十倍多的价,我真的是太惊奇了,想都想不到,我说怎么卖那么贵的火腿。
人家介绍说,那是一种自然发酵三年,能生吃的火腿。徐永芬尝了一下,发现这种火腿生吃起来比她的一年火腿香。同样卖火腿,人家的火腿挂三年,卖价就能翻十倍,徐永芬很羡慕,也想尝试做。但这相当于资金压三年才能变现,她当时没有那个经济实力。
徐永芬:要压一百多吨的火腿,要压三年,那这三百多万元等于是摆在那里不能动,那时候我条件不成熟,我没有钱。
徐永芬算了算,要靠自己那一斤只赚两元钱的火腿还贷款,很不现实。要还上钱,她只有靠利润更高的三年火腿。
2008年底,徐永芬卖掉和农贸市场配套的三个门脸房,筹了40多万元开始疯狂收猪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把20吨猪腿,一批批上好盐储存起来, 谁来要都不卖[养殖网:www.nczfJ.com/],就等着三年后一鸣惊人。但她的这种憧憬,只持续了20天。当徐永芬按照惯例打开仓库查看火腿的时候,发现情况不对。
徐永芬:我一开门,闻见火腿的臭味。火腿像气球一样泡起来。我说怎么回事,我还有一线线的希望,我就觉得没关系,有几个坏的,我说多数还是好的。
腌火腿的时候偶尔坏几只很正常,但当徐永芬打开仓库继续往里走的时候,却越走心越凉。仓库里2000只火腿,几乎都胀气了。
徐永芬:好的没有几个,看到那种情景我腿都软了,我怎么办呢?计划好了应该是能赚钱,为什么一下子就成这样,我做农贸市场也亏了,做火腿也亏了。
徐永芬把还凑合能吃的火腿送人,剩下的舍不得扔,只好自己消化,家人、工人,天天吃臭火腿,吃到想吐。
员工许莲美:很臭的就没法吃了,多少臭一点的才能吃。天天吃,天天吃到不想吃了。
员工王桂芬:我们也替她担心,我们替她担心。但是我们心里不敢说,因为我们是员工我们不敢说,她当时那个情景,火腿腌坏掉了,她一直抱着头,她一直很痛苦。
在外人看来,徐永芬有农贸市场这么大一块地,应该不差钱,可家里的困难,只有自家人知道,徐永芬是有苦说不出。
二儿子许棋:刚上大学的第一年,第一年火腿臭了,上大学的时候,7月份去上大学,家里面资金比较紧张,连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去助学贷款去贷的。
大儿子许峻:但是对于外界来说,怎么那么有钱,还去弄这个,所以他们外面是不理解的,所以当时我也不理解,我觉得是让人笑话,当时所以我就没办,然后我弟去办了,助学贷款。
徐永芬:人家看来我做这么大的事情,在娃娃上,都感觉到拿一百元钱你都拿不出来,实际我心里一直在亏欠我的孩子。
痛苦过后,徐永芬还是决定再做一批火腿试试看。不同的是,这次她有了制胜法宝。
这是徐永芬在半山腰上建的一座小仓库,这个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水泥房子,里面监控森严。在这里面,藏有徐永芬这几年累积下来的全部三年火腿。这个小黑屋为什么能成为徐永芬的制胜法宝呢?
在第一次屯火腿失败过后,徐永芬一直在寻找那次腌火腿与以往的不同。
徐永芬:因为我以前腌火腿在2200米的海拔腌,现在我又换了地点,在1600米的海拔腌,那温度就差了五六度。
在排除了季节、原料、手法之后,剩下唯一的不同,就是海拔。徐永芬以前在山上腌火腿,现在搬到了农贸市场,海拔差了五六百米,导致温度起了变化,才让她吃了大亏。这次,徐永芬把火腿在农贸市场统一上盐,每隔一个月换一次盐,三个月后,再运到山上的仓库里存放。
记者:这是第几次往上抹盐?
徐永芬:这是第一次,第一次抹盐。
记者:要抹几次?
徐永芬:小的抹三次,大的抹四次,慢慢地把它渗透进去,那盐巴就不会咸了。
三年里,徐永芬把每批火腿存一半,另外一半卖掉周转资金。经过三年的自然发酵,第一批存下来的火腿上长满了厚厚的霉菌,促使猪腿肉呈现出成另一种味道,这是火腿成熟的标志,也意味着徐永芬的坚持成功了。
徐永芬:表皮削出来就可以吃了。
记者:削开以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徐永芬:是的。可以吃了。
记者:直接吃?生吃?
徐永芬:对,相当香的。你吃一块。你吃。
记者:我不太敢吃。生的。
徐永芬:没关系,你吃吃看,吃吃看。
记者:生的?
徐永芬:嗯,太香了。
记者:我尝一点。
徐永芬:嗯,你尝。一样的。
记者:有点淡淡的奶味的感觉。
徐永芬:嗯,相当香。
记者:它没有那种生肉的味道。
徐永芬:没有,它已经(发酵)熟了,成熟了,三年了。
记者:市场上卖多少钱?
徐永芬:这个卖160元一公斤。
记者:你这儿有多少三年的火腿?
徐永芬:有一万多根。
记者:那值多少钱?
徐永芬:值一千多万元。
2011年中旬,徐永芬的存下的第一批三年火腿开始上市销售,因为当地没有同类产品,引来很多经销商的注意,这种以生吃为卖点的高价火腿一下占领了当地的中高端市场,徐永芬屯下的50吨三年火腿全部销售一空,再加上一年火腿,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00万元。
经销商卢红丽:这个三年的火腿比那个煮出来一年的火腿吃了味道比较鲜,而且也一点不咸,一般的火腿是比较腌咸的,这个三年的火腿吃上去味道就比较新鲜,
经销商史华林:都是买去送人的占多数,这些都是买回去送人的。都是好奇,火腿可以生吃。今天过来又订了十吨,没几天就卖完了,三年的火腿。
2012年,在三年火腿的带动下,徐永芬的火腿品牌在当地知名度大增,她的产品里无论一年火腿还是三年火腿,需求量都在增加,到2013年,徐永芬又增 加了火腿即食小食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此时,她的火腿产量已经饱和。可到2014年,徐永芬的企业年销售额竟然又增长了2000万元,她是怎么做 到的呢?
2012年底,徐永芬看上了一种本地特产,武定壮鸡。这是云南的六大名鸡之一,因为它的养殖周期长达一年,肉质比普通饲养的鸡更筋道,在当地人家餐桌上 几乎是必备的鸡。但徐永芬却发现,当地没有即食壮鸡产品,她很想把握住这个商机,可做成什么口味,她是一点儿谱都没有,就托家人朋友把市面上销售的熟食鸡 产品都买回来。
徐永芬:买了很多很多,你看。
记者:满满的一大袋子。
徐永芬:什么扒鸡,这个叫花鸡。
记者:烧鸡。
徐永芬:烧鸡,叫花鸡。买了很多很多,买来研究。因为当时我也没有想到做什么味道,在市场上能够销售。那我只要说是在市场上销售得好的,买回来,按他们的配料那些做出来。
买来的其它鸡产品,就是为了看人家包装上的配料表,人家写啥徐永芬做啥,但做来做去总觉得不对味儿。
员工许莲美:大众口味我们吃的有点,反正不同于我们这边。
员工王桂芬:就是那个味道,要吃了以后,反正不是那么香。
试验了大半年,老模仿人家,徐永芬越来越觉得这样失去了特色,到底什么口味适合武定壮鸡?就在她着急的时候,一帮外地来朋友来找她吃饭,让她找到方向。
徐永芬:他说,你们这个凉鸡挺好吃的,那我觉得本身这个味道就在我们身边,那我们还不知道,还去到处去参考人家的。
凉鸡是田心乡本地最普通的一种用武定壮鸡做的菜,农村家开席、做杀猪菜,都会有凉鸡。而且做法非常简单,只有花椒、草果、盐三种调味料。徐永芬没想到, 最能体现武定壮鸡鲜香口味的做法,就在身边。她赶紧改变调料配方,经过一年的试验,2013年底终于做出既能保持肉质筋道,又有武定壮鸡鲜香口味的即食产 品。
2014年,徐永芬在县城开了两家专卖店,而壮鸡产品也通过网络销售到了全国,再加上火腿的销量,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00万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致富经]徐永芬:错就错了三年火腿照样赚钱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15081.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