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移入水体养殖的条件
银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银鱼科。银鱼科有2个亚科8属20种。据调查我国有6属15种,目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银鱼是栖居于大中水面畅水区的野生小型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是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多年来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内陆水域优越水质条件和天然饵料资源,增殖银鱼资源,已越来越受到水产界的重视。实践证明,银鱼经一次性移植,收到渔业效果后,只要合理利用资源,不需每年投放鱼种、饵料、设施,就可持续受益。为确保移植万无一失,应全面分析银鱼移入水体的环境因子。
移入水体:自然界中每一个水体都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结构组成、地貌、土壤、植被、水源等因子各不相同,这些因子决定各个水域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诸方面的特性。通过对移植银鱼的水体调查和测试,根据银鱼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认为银鱼移入水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生物学环境因子
鱼类区系组成:鱼类区系组成结构简单且有空闲生活环境,特别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上层生物量不能饱和,同时考察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如果水体中上层优势种群是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虾为主要食物的鱼类,不宜移植银鱼;如果优势种群是其它食性鱼类,移植银鱼比较适宜。
敌害鱼类:银鱼体小,游泳能力较弱,是马口鱼、红鱼白鱼等中上层凶猛性鱼类的猎获对象,移入水体中凶猛性鱼类不宜超过年总渔获量的15%,最好控制在5%以下。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太湖新银鱼全生命周期和大银鱼幼鱼阶段的主要饵料。如果浮游动物数量多,生物量大,则银鱼生长好,种群增殖快,渔业产量高;反之渔业产量低。因此,移入水体要求浮游动物资源丰富,数量最少不低于300个/升,生物量在1.2毫克/升以上。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的饵料,是银鱼饵料的基础,移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最少不宜低于50万个/升,生物量在1.5毫克/升以上。
小型鱼虾类:小型鱼虾是大银鱼成鱼阶段的主要饵料。实践证明,水体中小型鱼虾类资源丰富,大银鱼生长好,个体大,体长可达27厘米;水体中小型鱼虾数量少,大银鱼生长差且肥满度低,最大个体仅10厘米左右。因此,移植大银鱼的水体既要有丰富的浮游动物,又须有较多的小鱼、小虾。
生物学环境因子
水温:非生物学环境诸因子对水生生物影响最复杂、最大的是水温,它是诸多理化因子起作用的媒介。如水温从20℃升高到30℃,水体溶解氧降低17%。水温决定或改变水生生物代谢的快慢以及呼吸频率、血液循环、酶的转换、能量的激活等。移植实践证明,银鱼适温能力较强,在我国北至吉林、内蒙古,南至福建、云南,移植都已取得成功。适合银鱼移植水体平均水温为10.9~17.6℃,以15~17.5℃最好;水温年变化幅度0~31.8℃;生命周期积温为3982~6430℃。繁殖期适温:太湖新银鱼为9.2~22.2℃;大银鱼为0.5~9.6℃,最适宜水温为3.8~5.5℃。
透明度:透明度是评价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银鱼移入水体适宜透明度为20~350厘米。
水体面积:水体面积与其它物理因子一样,对水体能量和营养成分的收支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多年的移驯实践证明,0.2~45万亩的水面移植银鱼均可以成功。水体面积是决定投放数量和移植成功后总产量的重要因子,笔者认为以l~10万亩的水面为好,过大常会因资金等因素限制投放数量,潜伏期过长,见效慢;过小会因将来总产量少,效益不明显。
水位与水深:水位以相对稳定为好,水深以5~15米为好。水太深,不易增肥,影响饵料生物量;太浅,逢干旱易枯,会造成移植前功尽弃。
产卵场底质:试验证明,砂砾底质孵化率最高,淤泥底质孵化率最低。
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大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氧随水温的升高、气压的降低、盐度的上升而减少。溶解氧低,鱼类的摄食量下降,饵料系数增高,生长发育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会造成死亡;溶解氧过饱和,鱼易患气泡病而死亡。我国渔业水质溶解氧标准为5毫克/升以上,银鱼适宜的溶氧量为5.33~10.8毫克/升。
硬度、碱度和酸碱度:硬度、碱度和酸碱度是考察渔业水质的重要指标。据调查,银鱼移入水体的硬度为1.78~6.29毫克当量/升,碱度为0.93~3.02毫克当量/升,酸碱度pH值为6.5~9.2。我国湖泊(水库)水质大多在此范围内,可以移植银鱼。
营养盐类:营养盐类主要是指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氮、磷、硅是水生生物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是渔业水质的重要考察指标。硝酸盐可直接被水生植物和细菌利用,参与水体的物质循环。银鱼移入水体的适宜硝酸盐浓度为0.075~1.919毫克/升。磷酸盐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力,是限制藻类等水生生物生长的重要因子,银鱼移入水体的适宜磷酸盐含量为0.033~0.115毫克/升。硅酸盐是藻类尤其是硅藻的重要营养元素,银鱼移入水体的硅酸盐含量为l.22~6.85毫克/升。
总之,银鱼移入水体要求鱼类区系组成结构简单,水体生态系统中上层有空闲生境,凶猛性鱼类较少,饵料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面积适中,水位稳定,水深5~15米,砂砾底质的适宜繁殖场所,溶氧量为5.33~10.8毫克/升,水质清新,无污染,理化性质适中。
原文:水产渔业 >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银鱼移入水体养殖的条件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ujishu/210438.html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白海参的养殖环境1、白海参不适合野生养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难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敌发现后吃掉,而且当它鼓起身体漂浮的时候,会被海浪冲得很远,甚至消失不见。2、白海参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的海域。一般应选择水深在5米以上,并且受到风浪或者潮汐影响比较少的海湾,而且海湾的潮流要畅通、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饵料丰富。2、选择网箱。考虑到操作方便,网...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网箱养海参每箱投多少苗? 网箱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2000只/箱,放苗规格在200-3000只/斤都有。每个网箱一般长3米、宽1.5米、高0.8米,放苗前期网箱上面会覆盖遮阴网,等海参苗适应环境以后,为了方便管理...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锦鲤鱼的饲养方法1、选择鱼种选择鱼体健壮、没有损伤、颜色华丽、边缘整齐、斑纹清晰、鱼背挺直,鱼体平衡度好、身体雄壮有力、游水姿态稳重、鱼鳍对称、灵活敏捷的鱼种进行养殖。2、选择水箱...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海参养殖大棚建设1、位置选择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地势稍高的地方,以方便抽取海水、排放废水。①取水口海水取水口处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取水水泵、水龙头用滤...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区别主要在于鱼头的形状、鱼尾的长度、背鳍鱼鳞以及食用口感等,野生大黄鱼鱼头小且尖,鱼尾修长,背鳍有锯齿呈黄色,养殖大黄鱼鱼头大而浮肿。鱼尾短小...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梭子蟹从蟹壳寄生物、腿脚钳子的状态、透光的面积和肚子的颜色等能判断是否肥美。蟹壳上有寄生物说明螃蟹状态好,腿脚不残缺、钳子锋利说明食物充足,透光面积小说明肉质体积...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九节虾不是基围虾。九节虾的外壳上有一深一浅的环状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白色环状花纹,因此得名九节虾,价格昂贵且虾壳硬、肉质有韧性,而基围虾是一种用基围养殖的刀额新对...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蜜蜂吃的东西主要是蜂蜜、花蜜、蜂王浆和糖浆豆粉等。大多数的蜜蜂都是以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的,蜜源不足会补充糖浆和黄豆粉,幼虫前3天食用蜂王浆,后期食用蜂蜜,一生食用蜂...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黄鳝在选种和放养时需要注意养殖池的建设、鳝种的挑选、鳝苗的处理和放养的方法等。养殖池要用水泥抹底,安装铁丝网防止逃脱,鳝种不选病鳝、伤鳝等,鳝苗要用稀盐水浸泡进行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