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养殖技术
一、经济价值
乌鱼肉多而白
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生鱼、斑鱼、才鱼等,属鱼纲鳢科动物。我国除西北高原外,各地淡水域都有分布。目前乌鱼在国际市场上届于畅销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人工养殖乌鱼大有前途。
一、经济价值
乌鱼肉多而白嫩,味鲜美,富有营养。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25毫克、尼克酸2.8毫克。乌鱼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脾、补血滋乳汁、愈合伤口、利水消肿之功效。在港澳地区,尤其在日本,被视为珍贵补品,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晶。
二、乌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约40厘米;头尖而扁平,头上覆盖鳞片。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向前突出,向后达到眼的后缘。上下颌骨、锄骨、口盖骨均具有尖锐的细齿。眼位于头侧前上方。鳃耙10—13。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折断处两段相隔2行鳞片;侧线鳞60—67。背鳍、臀鳍均长,达到尾鳍基部。背鳍47—52。胸鳍短12—13,末端约达腹鳍中部;腹鳍18,不达臀鳍。臀鳍31—33。尾鳍圆形。全体灰黑色,背部与头面较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两条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和尾臀均具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和腹鳍呈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图20)。
(二)乌鱼的生活习性
乌鱼栖息于水草茂盛、水色较深的混浊水体中,常潜伏在淡浅水水草较多的水底。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强。乌鱼有“鳃上器官”,可借以呼吸空气,在低氧及高温的水中也能生活。冬季蛰居于泥中停食不动。乌鱼有逃向低水位的本能,流水冲击、下雨可刺激乌鱼跳跃逃走,成鱼可跃离水面1.7米,10厘米长的鱼种也能跃高30—50厘米。
(3)乌鱼的食性
乌鱼为凶猛的鱼类,纯肉食性并且贪食。3厘米以下的幼鱼以桡足类和枝角类为食;体长3—8厘米的幼鱼以水生昆虫、仔鱼、小虾为食;成鱼则以小型野生杂苗为主食,如鲫龟、铂鱼、泥鳅等。乌鱼釆食强度大,并且有自相残食的习性,能吞食为本身体长三分之一以下的同类个体。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四)乌鱼的繁殖与生长
2龄乌鱼性成熟,此时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体重500克左右,在我国华南地区4—9月中旬为产卵期,5—6月为盛产期;华中和华东地区5—7月产卵,以6月较为集中。产卵期水温约20—30℃。
产卵前,雌鱼和雄鱼在水草繁茂处,用口将水草筑成约1米直径的“鱼巢”,产卵在宁静的早晨日出之前,先是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腹部向上成仰卧状态。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随后雄鱼以同样的仰卧姿式射精。产卵时亲鱼感觉十分灵敏,遇到外界干扰时立即中止产卵。
乌鱼的怀卵量,每公斤体重为2万颗左右,卵为一次成熟,分批产出。产出的卵漂浮于鱼巢之中,温度在26℃时经36小时孵化出,30℃时32小时孵化出。刚孵化出的鱼苗体长3.8—4.3毫米,9毫米长时开始摄食。当幼鱼长到4—5厘米时,开始独立生活,亲鱼也离开幼鱼群,有时也残食离群的幼鱼。乌鱼生长迅速,在池塘养殖中,1龄鱼体重100—500克,2龄体重500—1000克。水温在30℃以上时,生长更快,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生长缓慢。
三、乌鱼的养殖技术
(一)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可在冬季将捕获的500克以上、体格健壮的乌鱼作为亲本,放人有水草的池塘培育,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可单养,也可与家鱼混养。在池中投放一些小虾,杂鱼,或蛋白质较丰富的精饲料。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到次年4—5月,便可发育成熟,水温适当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2.亲鱼雌雄鉴别
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突出,胸部丰满圆滑胸鳞白嫩微黄;生殖孔大而突出,呈三角形、粉红色;身体比同龄的雄鱼短;背鳍上的斑点较大而模糊,不甚规则,呈淡黄色、半透明。雄鱼体较长,生殖孔较小,充分成熟的雄鱼未射精以前,体侧稍呈美丽的紫红色,腹部肥软,背鳍上有白色小圆斑,自上而下排列整齐,圆点愈白、愈多则愈成熟。
3.自然产卵
每年到了繁殖季节,性腺成熟的乌鱼多集中在湖泊、河边和池沼水草茂盛的浅水地带产卵、受精,进行自然繁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获得大量的鱼苗,也可摸拟自然条件让其自行产卵。
(1)产卵季节
乌鱼的产卵季节为4—9月,华南地区从4月中旬到5月为产卵的盛期;华中和华东地区为5—7月中旬,以6月较为集中;黄河流域地区为6—8月。
(2)产卵
产卵容器可用l平方米的小水泥池、土池或水缸、木盆、小网箱,每个容器放亲鱼1组,雌雄配比1:1。也可用较大的产卵池,面积0.3—3亩均可,池底要有深浅两部分,池塘边沿和中央较深,水深约1米,其余部分较浅,水深o.5米左右。水质要保持清新,池内要栽植水草加水浮莲等,池堤周围用砖等材料加高30—40厘米,以防亲鱼跳出池外。每2平方米可放l尾雄鱼和l尾雌鱼。每天要绐亲鱼投喂小杂鱼,投喂量以每尾25克左右为宜,以免让亲鱼长得过肥。临近产卵前,雌鱼先用口将水草围成团状的草堆,然后口吐泡沫做巢。
产卵一般在黎明前进行。产卵时,雌、雄亲鱼先后游至鱼巢下产卵、受精。产卵后,雌、雄亲鱼都不离开鱼巢,潜伏在鱼巢下保护鱼卵。鱼卵呈黄色、属浮性卵。孵出的仔鱼为黑色,成群在水面或水底游动,亲鱼则在旁边守护。当幼鱼长到1—3厘米时,体色逐渐转为黄绿色,腹部灰白、浮动活泼,活动范围也随着扩大,亲鱼就开始放松保护。
当幼鱼长到4—5厘米,体色由黄绿转为墨绿,开始独立生活,亲鱼也离开鱼巢和幼鱼群。所以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应巡视产卵池周围的草丛,一旦发现受精卵或刚孵化出的仔鱼,就应及时捞起,移人孵化池或鱼苗池。
4.乌鱼的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可采用鲤、鳙、鲢的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注射。脑垂体的剂量为:雌鱼每0.5公斤体重用鳙或鲢的脑垂体7个(鲤鱼脑垂体1个相当于2.7—3个鳙或鲢脑垂体),第1针注射2个,第2针注射5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量,雌鱼每0.5公斤体重注射800一1000国际单位,第1针注射总量的1/3,其余作第2次注射。雄鱼用药量为雌鱼的一半,在雌鱼注射第2针时才注射。两次注射的时间差为24小时。给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即可将雌、雄亲鱼配对放人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产卵期间,应严格遮光,池顶要覆盖,以防亲鱼跳出池外。
5.孵化
亲鱼在产卵受精后,即可收集受精卵放人孵化池中孵化;或者将产卵后的亲鱼从产卵池中捞起,移人其他水池中暂养,让受精卵留在原产卵池中孵化。产孵池要用0.1ppm的孔雀石绿消毒一次。消毒以后,为保持水质清新,要一边注水,一边排水,保持水位不变,以免振动受精卵。受精卵也可放人脸盆或网箱中静水孵化。1个脸盆可放鱼卵500粒左右;网箱每平方米可放鱼卵1—2万粒。孵化中不需换水,只要及时拣除死卵就行,若生产规模较大,也可以把受精卵放人环道池中流水孵化。
受精卵在2—3天左右即可孵出鱼苗。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囊为营养,3—4天后,卵黄囊消失,并开始摄食,即转入鱼苗池进行培育。
(二)乌鱼的苗种培育
1.水泥池培育
水泥池大小根据生产鱼苗的规格而定,水深0.5—1.0米。放鱼苗前要先行消毒。首先排干水、晒底,每亩用200公斤生石灰消毒,并施加有机肥培养浮游生物。经一星期,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后,鱼苗即可下池。每平方米可放养鱼苗200—300尾。若天然饵料不足,可用尼龙细纱布做的手抄网到野外或专门培育池采集水蚤和轮虫,也可用蛋白质饲料、人工培育的酵母制成混合饲料作为饵料,但必须做到少量多餐,均匀撒布于水面、让鱼苗充分摄食。乌鱼有互相残食习性,应及时捕捞过筛,大小分养。饲养20天左右,鱼苗达到3厘米以上,就应转入面积较大的土池或池塘中培育。这时可直接投喂蛆、蚯蚓、小虾等活饲料和剁碎的鱼类肉类。这种饵料可连续用4—6周,待鱼苗长度达到5—6厘米时,便可转人成鱼池中养殖。
2.池塘培育
池塘条件和培育方法与家鱼苗培育基本相同。放养鱼苗前,鱼苗塘应先清理消毒,并施放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每南可放鱼苗5—10万尾。放鱼后头一周,可不必投饵,以后就要适时追肥,并捞取水蚤投喂,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水蚤3—4公斤(www.nczfj.com/)。经20天左右的培育,幼苗全身变成桔黄色,不久又变成黑色,全长可达3—4厘米。这时应及时进行分塘饲养,每亩放养密度减为3000—4000尾。每天应投喂切碎的小鱼、小虾,并投喂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再经过1个月左右的饲养,全长达5—6厘米,即可转入成鱼池养殖。
(三)乌鱼的养成
乌鱼成鱼的养殖,常见方法有主养和混养。
1.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
面积1—2亩,水深1。5—2.0米,水源要充足:为防止乌鱼跳出池外,池堤四周要用竹篱笆或塑料网纱加高50—60厘米;同时还可在水面放养一些水浮莲,供乌鱼在炎热天气避暑。
(2)鱼种放养
一般每亩可放养5—6厘米的鱼种5000—8000尾,或10—15厘米的鱼种3000—4000尾。此外,还可混养少量鲢、鳙、鲤鱼等,以控制池塘水质。
(3)饲养管理
池塘主养乌鱼,投喂饲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投喂活饵,当年乌鱼主要投喂小鱼虾;第2年除投喂小鱼虾外,还可投喂青蛙,根据鱼的大小每尾每天3—10只。要注意控制投喂数量,让鱼养成一次吃完所投饲料的习惯,以免发生浮头现象。
另一种是投喂以鱼粉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但要注意从小就开始驯饵,一直坚持投喂配合饲料,以固定它的食性,切忌在驯饵中途投喂活饵,以免使驯饵失败。每天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5%一7%。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鱼种生长情况,及时将生长较快的、达到商品规格的乌鱼用网捞起,以免大鱼种残食小鱼种。
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每天要加注一些新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养鱼。饲养1年时间,平均个体可达0.5公斤以上,亩产可达150—200公斤。
2.混养
在养殖四大家鱼或主养罗非色的池塘中混养乌鱼,不必专门投饵,可让乌鱼摄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以及过度繁殖的罗非鱼苗,对家鱼、罗非鱼生长有利。但一定要使其他鱼类的规格比乌鱼大一倍以上,以免受其伤害。一般成鱼池可混养5—6厘米的乌鱼40—50尾,亲鱼池混养20—30尾。经过5—6个月的饲养,一般每尾可长到150—400尾,大的可长到500克以上,亩产可达15—20公斤。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ujishu/20106254.html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白海参的养殖环境1、白海参不适合野生养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难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敌发现后吃掉,而且当它鼓起身体漂浮的时候,会被海浪冲得很远,甚至消失不见。2、白海参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的海域。一般应选择水深在5米以上,并且受到风浪或者潮汐影响比较少的海湾,而且海湾的潮流要畅通、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饵料丰富。2、选择网箱。考虑到操作方便,网...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网箱养海参每箱投多少苗? 网箱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2000只/箱,放苗规格在200-3000只/斤都有。每个网箱一般长3米、宽1.5米、高0.8米,放苗前期网箱上面会覆盖遮阴网,等海参苗适应环境以后,为了方便管理...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锦鲤鱼的饲养方法1、选择鱼种选择鱼体健壮、没有损伤、颜色华丽、边缘整齐、斑纹清晰、鱼背挺直,鱼体平衡度好、身体雄壮有力、游水姿态稳重、鱼鳍对称、灵活敏捷的鱼种进行养殖。2、选择水箱...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海参养殖大棚建设1、位置选择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地势稍高的地方,以方便抽取海水、排放废水。①取水口海水取水口处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取水水泵、水龙头用滤...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区别主要在于鱼头的形状、鱼尾的长度、背鳍鱼鳞以及食用口感等,野生大黄鱼鱼头小且尖,鱼尾修长,背鳍有锯齿呈黄色,养殖大黄鱼鱼头大而浮肿。鱼尾短小...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梭子蟹从蟹壳寄生物、腿脚钳子的状态、透光的面积和肚子的颜色等能判断是否肥美。蟹壳上有寄生物说明螃蟹状态好,腿脚不残缺、钳子锋利说明食物充足,透光面积小说明肉质体积...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九节虾不是基围虾。九节虾的外壳上有一深一浅的环状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白色环状花纹,因此得名九节虾,价格昂贵且虾壳硬、肉质有韧性,而基围虾是一种用基围养殖的刀额新对...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蜜蜂吃的东西主要是蜂蜜、花蜜、蜂王浆和糖浆豆粉等。大多数的蜜蜂都是以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的,蜜源不足会补充糖浆和黄豆粉,幼虫前3天食用蜂王浆,后期食用蜂蜜,一生食用蜂...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黄鳝在选种和放养时需要注意养殖池的建设、鳝种的挑选、鳝苗的处理和放养的方法等。养殖池要用水泥抹底,安装铁丝网防止逃脱,鳝种不选病鳝、伤鳝等,鳝苗要用稀盐水浸泡进行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