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貂的繁殖技术
笼养紫貂性成熟较野生紫貂晚,母貂多数在27个月达到性成熟,有的更长一些,39个月以后性成熟。野生紫貂在每年2—3月份发情。主要表现为公母貂相结伴。公貂睾丸体积稍增大,性活动逐渐增强,追逐并
(1)紫貂的生殖特点
笼养紫貂性成熟较野生紫貂晚,母貂多数在27个月达到性成熟,有的更长一些,39个月以后性成熟。野生紫貂在每年2—3月份发情。主要表现为公母貂相结伴。公貂睾丸体积稍增大,性活动逐渐增强,追逐并接近母貂。母貂愿意与公貂相伴,但公母貂并不交配。妊娠期为256.7天左右。紫貂平均产仔数1一5只,大多数为2—3只,最高可达10只。
(2)紫貂的繁殖技术
1)发情鉴定和交配行为
公貂睾丸从冬至开始发育,春分后加快发育,到6月中旬直径可达9mm,重量3g左右,具有弹性,有成熟精子产生。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声,并有趋向异性的特征,说明公貂已进入发情期。
母貂除有发情行为表现外,主要是外阴部变化明显。发情期阴门开张,肿胀,增大,长圆形,色微红,有分泌物。发情持续期阴门高度肿胀,外翻,长圆形或椭圆形,有皱褶,急剧增大,色红或粉红,有黏液性分泌物。发情后期阴门逐渐萎缩,有皱褶,黏膜千涩,分泌物干涸或消失,色变灰白。静止期阴门紧闭,长2—3mm,色黑,细缝状,五分泌物。根据发情时的行为及外阴部变化,来判断发情,因此掌握发情鉴定是放对配种的基础,特别是初情貂必须等到发情持续期,才能试情放对,小母貂外阴部变化,必须由圆形变成长圆形时,才能放对交配。
紫貂择偶性很强,一对公母貂配偶一旦形成,情感较深,有时甚至几年不忘。放对前1一2天,将发情初期的母貂放在相邻的公貂附近,通过异性刺激有助于人为组成和谐的配偶,来提高受配率。为完成配种任务,初次交配的公貂均应进行精液晶质检查,确定公貂精液晶质,检查确认精液品质较好的公貂,在以后的交配中,可以不检查或抽查即可。
2)妊娠
紫貂妊娠期可分为3个阶段,受精卵经分裂至桑葚期至囊胚期大约需3—5天,为经常期;以后囊胚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时间长达220—250天,称为滞育期;翌年2—3月间胚胎植入至胎儿出生需30一35天,称为胎儿发育期。影响妊娠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滞育期的长短,而滞育期长短与交配时间结束早晚有关。交配结束越早妊娠期越长,反之交配结束越晚妊娠期越短。
3)产仔
一般笼养后代产仔集中于3月下旬至4下月旬;野生驯养的紫貂集中于4月下旬;野生怀胎的母貂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母貂产仔前临产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正常,大部分拒食一顿,也有个别废食几顿者。变懒、不安、有叼草的行为。产仔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个别在白天。产仔成活率达90%以上。笼养紫貂窝产仔为1一5只,一般多为2—3只。紫貂仔兽的成活率一般都较高,很少死亡,主要原因是产仔少、母性强,但个别母貂因不太适应笼养环境,运动不足,光照太少,也因乳汁不足,弱胎或无奶等原因,而造成仔貂死亡。为此要加强仔貂的护理,首先对产仔后的母貂及时检查,若发现泌乳差时,要采取措施,进行催乳,同时将仔貂让产乳力强的母貂代养,也可进行人工哺喂。
4)提高紫貂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驯化程度:驯化程度与繁殖力有密切关系。笼养的野生紫貂随驯化年度和驯化程度的增加繁殖力逐渐提高。增加紫外线辅助照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试验(1982—1984年)结果显示:利用紫外线灯从冬至开始或春分开始直到配种前进行照射(开始照射时间是5—10min,逐渐增加到30—40min),使初情貂的发情率和受配率分别提高17.3%和15.8%。这说明增加紫外线照射町提高紫貂的繁殖力。应用激素:据试验应用丘脑下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1RH)可以提高紫貂繁殖力,效果良好。如利用“1RH'’用于母貂受配后和胚胎植入时期前后相继注射时,可使54%连续接受交配不产仔或不能连续产仔的母貂恢复正常产仔。采取远缘选配的措施:远缘选配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繁殖力。据试验,利用阿尔泰紫貂和长白山紫貂进行亚种间杂交,除改善长白山紫貂毛皮品质外,其杂交后代繁殖力比长白山群繁育的后代明显提高www.nczfj.com/。加强饲养管理:如在准备配种期对个别过肥或过瘦貂进行调整饲养,增加催情饲料(脑、肝、麦芽、维生素E等),加强异性刺激等,均可显著提高紫貂的繁殖力。
(3)紫貂的育种技术
1)紫貂的选种选配
幼貂:在品质鉴定前(9月下旬),详细观察幼貂,根据系谱、生长发育情况选择优良后裔。品质鉴定后,根据毛色、毛绒品质、体型进行选择。当然也要考虑绒毛颜色、白毛和喉斑等。种用幼貂在基础育种群的后代中选取,有时也可在大群中选择。种用公貂要求,应尽量保留不低于二级优良标准无喉斑的个体。种用母貂毛被颜色不低于二级标准。选择当年生幼貂作种用的数量要比计划留种数多5%一8%,最后精选各方面表现良好的1.5岁幼貂作种用。
选配原则:一般原则是优良的公貂和优良的母貂选配,特别要注意优良幼年母貂(1龄的)的选配效果。一旦初次配对成功,很容易在以后的配种时固定下来。选配的公母配比为1:3.05,个别可达到1:5—7。一只幼龄公貂(2岁龄)可固定配对3只优良母貂。
2)基础群的编制
紫貂基础群配备与其他毛皮兽不同,因为紫貂夏季配种,翌年春天产仔,产仔后对那些没有繁殖力的紫貂要进行淘汰,秋末到初冬取皮。
基础群选择工作应在6月5日前进行,以免影响.6月底开始配种。选种要保留70%以上的成年貂,仅选择30%的后备母貂,并配备适当比例的公貂。基础群年龄不超过)2岁。
淘汰母貂主要包括:
①4岁以上两年连续不产仔者。
②吃仔貂、难产、流产、无乳,两年产仔不活者。
③产仔少,在3—4年间每年仅产1一2只仔貂者。
④10岁以后繁殖力降到1—2只仔貂者。
⑤交配期晚(7月20日以后)繁殖不正常者。
⑥2岁尚未交配者。
淘汰公貂主要包括:
①2年9个月列人基础群4岁龄公貂,但1一2年没有交配者。
②连续2年所配的母貂全部空怀者。
③由它所配母貂都产仔少(1—2只仔貂)或者它可配母貂在2—3年间均难产者。
④交配能力低的幼龄公貂,年龄不到5岁的公貂。
根据上述条件,除在配种前对基础群进行淘汰外,秋天经过品质鉴定之后,结合妊娠诊断,还要对产仔质量差的公母貂进行再次淘汰。此外,对后备幼貂(18—20月龄),经过2年品质鉴定,毛色太差或毛皮有缺陷者也应淘汰。基础群应具备下列特点:后代品质好,毛绒优质,遗传稳定,毛色深,具有正常的繁殖力。后备幼貂应在1月1日当幼貂达到2年8个月时进入基础群。每年都要从基础群中淘汰15%的母貂和10%的公貂。基础群母貂正常年龄组成比例如下:2岁龄占10%一15%;3—8岁占75%一80%;9一10岁占5%一8%;10岁以上老母貂为1%一2%。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diao/20106090.html
[养貂养殖技术]貉子又叫狸、土狗等,外形像狐,但个头要比狐狸小。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可口的野味食品,而且还可入药,是高级的滋补营养品。貉子的毛也是主要价值来源。貉子的环境适应力极强,在除荒漠以外的...
[养貂养殖技术]母貂产仔哺乳期,是从第一只母貂产仔哺乳开始,到最后一只母貂哺乳结束.此时的中心任务是给母貂创造良好的哺乳条件,力促母貂有正常的母性、充盈的乳汁,更好的哺育仔貂;给仔貂创造适宜的窝温、健康...
[养貂养殖技术]哺乳期乳母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高 ,以保证自身机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完成 ,水貂产仔期是最重要、最繁忙的饲养时期。此阶段母貂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代谢也比较旺盛,为满足仔貂的生长,母...
[养貂养殖技术]水貂配种期一般从每年的3月上旬开始,而每年9月至第二年2月为准备配种期。准备配种期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水貂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调整体况。准备配种期可分为3个阶段,准备配种前期、中期和后期。准备配...
[养貂养殖技术]母貂产仔哺乳期,是从第一只母貂产仔哺乳开始,到最后一只母貂哺乳结束.此时的中心任务是给母貂创造良好的哺乳条件,力促母貂有正常的母性、充盈的乳汁,更好的哺育仔貂;给仔貂创造适宜的窝温、健康...
[养貂养殖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水貂可将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用于能量代谢、转化为糖原、非必需氨基酸、储存脂肪或用于合成乳糖,节省了部分蛋白质的供给,降低了饲料成本.碳水化合物也有利于水貂正常粪便的形式,...
[养貂养殖技术]于春玲(辽宁省铁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2000)摘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猪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贫血、全身皮肤红热。笔者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
[养貂养殖技术]任二军,刘 洁,刘进军,韩学良,王 静(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050041)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由阿留申病病毒(ADV)引起的一种缓慢发展的进行性衰弱的疾病,侵害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以浆细胞弥漫性...
[养貂养殖技术]朱凯宗1,李群杰2,孙美玲1(1.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山东寿光262700;2.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寿光262700)作者简介:朱凯宗(1987 -),男,山东寿光人,助理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禽疾病的研究。水...
[养貂养殖技术] 徐海瑜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乐亭063600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浆细胞增多、血丙种球蛋白含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