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如何选种和水貂育种方法
育种是养貂业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长期性工作,对提高貂群生产性能和质量。育成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育种方向应该是培育出毛皮品质好,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命力强,体型大的优良品种。
育
确定育种方向
育种是养貂业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长期性工作,对提高貂群生产性能和质量。育成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育种方向应该是培育出毛皮品质好,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命力强,体型大的优良品种。
育种的具体做法必须贯彻“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相结合的育种办法,把育种工作和改善饲料结合起来,把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小型饲养场和专业户也应重视貂种的选育,引种时应引入优良品种,保持品种不退化。
水貂选种
选种是育种的基础。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优去劣,一般每年至少要进行3次选种,即初选、复选、精选。
初选在子貂分窝前后进行。主要根据配种期、产子哺乳期的繁殖情况选择成年种貂,并对当年子貂进行初步选择(窝选)。
成年公貂的选择应选择
配种开始早、性情温驯、交配能力强(交配次数8次以上)、精液品质好、所配母貂空怀率低、产子数多的公貂继续留种;反之应予以淘汰。
成年母貂的选择
选择发情正常、交配顺利、妊娠期短(55天以内)、产子早(5月15日前)、窝产子数多(5只以上)、母性强、乳量足、所产子貂发育正常的母貂继续留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均予以淘汰。
当年子貂的选择选择出生早(公貂5月5日前,母貂5月10日前)、发育正常、系谱清楚、采食旺盛的子貂留种。子貂应比计划数多留30%~50%。
复选
每年9月份~10月份进行复选。成年种貂,除了少数有病和体质恢复较差的应淘汰外,初选的多数不变。幼貂此时生长发育已基本定型,可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复选。要选择发育正常、毛绒品质好、体格健壮、体型大和换毛早的个体留种。淘汰那些经常患病、发育不良和换毛晚的个体。复选应高于计划留种数的20%~25%。
精选
于11月中下旬取皮前进行。对所有预选种貂进行全面鉴定,最后按计划精选定群。精选定群时,应把选种重点放在毛绒品质上。标准水貂要求毛色深(接近黑色),全身毛色一致,针、绒毛K度适中(背正中两侧采样,针毛长2.5厘米以下,绒毛1.5厘米以上),比例适宜(针、绒毛比值为1∶0.65以上),被毛分布均匀,毛峰平齐而有光泽,颌下无白斑或白斑不超过1立方厘米,全身无杂毛。体型大,体质健壮,无疾病。公貂后肢粗壮.尾长而蓬松,经常翘尾.精选时体重 2千克以上,体长42厘米以上;母貂体型稍细长、臀部宽、头部小,略呈倒三角形,精选时体重850克以上,体长37厘米以上。短、粗、胖的不宜留种。公母貂的留种比例为1∶3~1∶4。应优先选留老貂,不足部分用幼貂补充,当年幼貂的比例以不超过貂群的40%为宜。
水貂选配
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目的是继承、巩固和提高双亲的优良品质,以获得理想的后代。
同质选配 即选择体型大、繁殖力强、毛皮质量具有相似优点的公母貂交配,以期后代能巩固和发展这些优点。
异质选配选择具有不同优点的公母貂进行交配.在后代中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或者选择在同一性品质有所差异的公母进行交配(公貂的品质必须优于母貂),以保证后代的品质性能有所提高。
亲缘选配以生产为目的的饲养场,原则上应杜绝近亲交配,即三代以内有亲缘关系的公母貂不得交配,近亲交配可导致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体型变小,毛皮质量降低,有时出现畸形。亲缘关系越近和时间越久,后果越严重。
年龄选配种貂的年龄选配对生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2岁~3岁的种貂遗传比较稳定,选配效果也较好。所以,在年龄选配时,应采用2岁~3岁的成年公母貂进行交配,或者幼年公貂配成年母貂,成年公貂配幼年母貂。尽量减少幼年公母貂间的交配。
体型选配原则上应大配大、大配中、中配小。不能大配小、小配大或小配小。
纯种繁育和杂交
当某种水貂类型已具备育种要求,而不需要进行重大改良时,可采用纯种繁育,以保持和巩固本类型的优良性质,逐年进行选优去劣,不断扩大种群。而当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品系、品种或类型之间进行交配时,称之为杂交育种。
目前,养貂业中常采用的杂交办法有3种。
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的目的是引进少量的优良水貂与原有品质低劣的貂群杂交,使繁殖的后代接近或达到引进种貂的水平,从而改良原有的貂群的质量。其方法是先将引进的优良种貂与本场原有的种貂杂交,再把杂交一代与引进的种貂回交,第二代杂种又与引进的种貂回交。依次类推,其结果是后代中优良性状种貂的比例越来越高。级进杂交一般进行到3代~4代,然后进行自然繁育。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中小型饲养场和专业户使用。
三系杂交
先用两个不同品系进行杂交,然后从获得的杂交一代中选留母貂.再与第三个品系的公貂进行杂交。
轮回杂交
先用两个纯系进行杂交,而后从所获得的第一代中选择优良母貂,同两纯系中之一的公貂交配,这样轮回杂交下去,这种杂交方式叫做两系轮回杂交。三个纯系参加的叫三系轮回杂交。三系杂交和轮回杂交的优点是在提高水貂质量的同时,又注意避免了近亲繁殖,这种方法适合大中型饲养场选用。
建立育种核心群
在精心选种的基础上,由最理想的一级种貂组成核心群。核心群始终是全场质量最高的一群.要严格淘汰不理想的后代。核心群的种貂不断向生产群扩大,以逐渐代替原有生产群,使整个貂群的生产性能及质量不断提高。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diao/20105396.html
[养貂养殖技术]貉子又叫狸、土狗等,外形像狐,但个头要比狐狸小。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可口的野味食品,而且还可入药,是高级的滋补营养品。貉子的毛也是主要价值来源。貉子的环境适应力极强,在除荒漠以外的...
[养貂养殖技术]母貂产仔哺乳期,是从第一只母貂产仔哺乳开始,到最后一只母貂哺乳结束.此时的中心任务是给母貂创造良好的哺乳条件,力促母貂有正常的母性、充盈的乳汁,更好的哺育仔貂;给仔貂创造适宜的窝温、健康...
[养貂养殖技术]哺乳期乳母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高 ,以保证自身机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完成 ,水貂产仔期是最重要、最繁忙的饲养时期。此阶段母貂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代谢也比较旺盛,为满足仔貂的生长,母...
[养貂养殖技术]水貂配种期一般从每年的3月上旬开始,而每年9月至第二年2月为准备配种期。准备配种期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水貂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调整体况。准备配种期可分为3个阶段,准备配种前期、中期和后期。准备配...
[养貂养殖技术]母貂产仔哺乳期,是从第一只母貂产仔哺乳开始,到最后一只母貂哺乳结束.此时的中心任务是给母貂创造良好的哺乳条件,力促母貂有正常的母性、充盈的乳汁,更好的哺育仔貂;给仔貂创造适宜的窝温、健康...
[养貂养殖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水貂可将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用于能量代谢、转化为糖原、非必需氨基酸、储存脂肪或用于合成乳糖,节省了部分蛋白质的供给,降低了饲料成本.碳水化合物也有利于水貂正常粪便的形式,...
[养貂养殖技术]于春玲(辽宁省铁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2000)摘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猪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贫血、全身皮肤红热。笔者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
[养貂养殖技术]任二军,刘 洁,刘进军,韩学良,王 静(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050041)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由阿留申病病毒(ADV)引起的一种缓慢发展的进行性衰弱的疾病,侵害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以浆细胞弥漫性...
[养貂养殖技术]朱凯宗1,李群杰2,孙美玲1(1.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山东寿光262700;2.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寿光262700)作者简介:朱凯宗(1987 -),男,山东寿光人,助理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禽疾病的研究。水...
[养貂养殖技术] 徐海瑜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乐亭063600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浆细胞增多、血丙种球蛋白含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