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蜈蚣体长10 - 15厘米,背腹扁平,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整个身体为几丁质外骨骼所包围。头部由6节愈合而成,背面两侧各有l对集合眼,每个集合眼包括4个单眼,彼此很靠近,故很像复眼。除第1体节在成体业已消
蜈蚣的外部特征:
蜈蚣体长10 - 15厘米,背腹扁平,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整个身体为几丁质外骨骼所包围。头部由6节愈合而成,背面两侧各有l对集合眼,每个集合眼包括4个单眼,彼此很靠近,故很像复眼。除第1体节在成体业已消失及第3节无附肢外,共有4对附肢,即1对触角(为第2节附肢)和3对口器。口器包括l片上唇(非附肢)、1对上颚和2对下颚(第4、5、6节附肢)。
其中第2对下颚呈足状,是蜈蚣的摄食器官。
蜈蚣躯干部无胸、腹之分,由22节组成,第1节由2个体节合成,故在外表上仅能看到21节。巨型蜈蚣除头部 及躯干部的第1节呈红色外,躯 干部每节各有附肢l对,第1节 圈2巨型螟蛀头部囊面理42对,其中第1对为顸足,两颚1越角2下囊3囊足4第2足的基部合成基板,其前缘有锯对步足5躯干郭第2体节齿,末端有毒爪,内有毒腺。
蜈蚣的内部结构:
蜈蚣的消化道为一直管,分前肠、中肠、后肠。前后肠很短,中肠的长度几乎与身体等长。前肠有二三对唾液腺通入,具有消化作用。在中后肠交界处有l对马氏管,起排泄作用。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但较昆虫发达得多,心脏呈管状,很长,位于身体背面,除每节具有1对心孔外尚有侧血管:自心脏前方分出1支头动脉,通向头部的器官,向两侧也有l对血 管沿着消化道至腹面合并为神经上血管,这些血管分支而人血腔。呼吸系统为具有几丁质内壁的气管分布至垒身并交织 成网状。
神经系统包括1个脑神经节,有神经分支至触角及眼;1个咽下神经节分支至头部的其他附肢及颚足;以及1个腹神经链,每节都有1对神经节。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不成对,位于消化遭的背面,通出1条生殖导管以后,又分成2条围绕着后肠并开口于肛门下方的生殖孔。
另外,还有2对附属腺通人生殖管的后端,在雄性体内还有2个贮精囊,雌性体内有2个受精囊都通人生殖导管的后方。
网址:https://www.nczfj.com/wugong/2010834.html
[蜈蚣综合] 蜈蚣的药用价值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此之后的古籍书中对蜈蚣的记载也非常多见。周代编著的<尔雅>书中称蜈蚣为“蒺藜”、“郎蛆”,其后在春秋末叶的<府子>、西汉淮南王刘安...
[蜈蚣综合] 蜈蚣养殖对温度度的要求: 温度的变化,对蜈蚣的活动影响很大。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少。每当惊蛰一过,气温转暖,蜈蚣的冬眠开始苏醒,出土活动,一般它很喜欢栖居...
[蜈蚣综合] 1.喜群居。胆小怕惊 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样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但是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
[蜈蚣综合] 蜈蚣属于唇足类。唇足类的体内各系统与其他陆生节肢动物。的相同,它包括肌肉、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和生殖等系统。 (一)肌肉系统 作为唇足类的蜈蚣,其肌肉系统起源于胚胎早期的中胚层,是由...
[蜈蚣综合] 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
[蜈蚣综合] (一)蜈蚣的栖居地 蜈蚣分布较广,南从湖北、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北至华北地区各省均有分布,但较多的是陕西、河南、江苏等省。 栖居环境,蜈蚣喜欢居于潮湿、阴暗的地方,多栖息在腐木、石缝和阴湿...
[蜈蚣综合] 蜈蚣在野生条件下喜食昆虫、蜘蛛和蚯蚓等,是一种以内食为主的小动物,但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偶尔也吃一些多汁的植物性饲料。 l蜈蚣的食物种类在自然界,物种生存斗争的规律是弱肉强食。蜈蚣个体...
[蜈蚣综合] 蜈蚣的外部特征: 蜈蚣体长10 - 15厘米,背腹扁平,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整个身体为几丁质外骨骼所包围。头部由6节愈合而成,背面两侧各有l对集合眼,每个集合眼包括4个单眼,彼此很靠近,故很像复眼。除...
[蜈蚣综合] 蜈蚣是雌雄异体动物,雌雄鉴别对雌雄合理搭配饲养,减少饲养雄蜈蚣的支出,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蜈蚣的雌雄鉴别比较复杂,需从头部、体型、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头部呈扁平状而较大,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