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在代料黑木耳安全生产中的具体措施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贸易大国,但不是食用菌出口贸易强国。原因在于: 我国在加入WTO后,随着传统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大幅削减,以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为标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正迅速盛行起来,食用菌作为我国极具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由于产业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品质不高、生产加工环节标准缺失等原因,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遇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生产者、出口商常常因此而损失惨重[1]。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的增加,栽培资源种类的拓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地域的扩展,一些产区为追求高产任意改变配方,添加一些用途和机理不明的化学成分;或者为片面追求省工,采取一些不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再加上周边自然环境、水质对栽培环境的影响,食用菌栽培受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2],食用菌检测不合格报道经常可见。根据每年国家监督抽查公报显示:食用菌检测合格率较低,其中以木耳尤甚。因此,有必要提出和实施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通过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来保障食用菌质量安全。下面以木耳栽培引入GAP为例来论述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的实施。
1 GAP机理和主要内容
良好农业规范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是通过实施种植、采收、清洗、包装、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为害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它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管理控制模式。GAP是一套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它通过农场选址、菌种及基质组成、种植用水、肥料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作物生产过程管理、收获、加工及储存、员工健康和卫生、设施及包装设备、土壤及周边环境监测以及运输和质量安全溯源等建立良好规范要求并实施[3,4],从而达到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建设进程,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保障初级农产品安全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员工健康、安全福利以及动物福利等目标。
GAP内容包括可追溯性、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环境保护以及工人健康和安全和福利等方面。GAP在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同时,兼顾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官方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的重视,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产品种养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下面将根据GAP 机理要求对木耳质量安全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2 食用菌安全生产遵循的一般原则
2.1 栽培场所的选择
宜选在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水源充足、土质清洁、无污染、排水通畅的地方;要远离工厂、禽畜场、垃圾场、废菌料堆等,避开公共场所、公路主干道、生活区、原料仓库;栽培场周围建立隔离网或隔离带,防止外源污染;内部合理分区使用,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耳区、产品晾晒区、仓库区合理分区[5]。
2.2 菌种与原辅料的筛选
选用无公害原料是防止食用菌产品被污染的重要基础环节[2],确保菌种和作为培养基质的木屑、棉籽壳、麸皮、作物秸秆、覆土材料与各种添加成分的安全性,在使用前进行科学筛选(www.nczfJ.com/),菌种应使用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69和NY/T1742的规定[6,7]。杂菌污染后的、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的原材料不可用于栽培,以防有害物质的积累或富集。栽培时要严格按配方用料,配方的组成要严格执行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8],不可随意加入自认为可增产的化肥、营养剂等成分。
2.3 栽培管理过程的控制
2.3.1 农业投入品的控制
栽培过程中,病虫防治与生产、加工环境的治理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决不允许向菇体直接喷洒农药。在不得不使用药剂时,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制剂,用药剂的时间和剂量应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空间消毒剂提倡使用紫外线消毒和75%的酒精消毒[2]。
2.3.2 水质和工具使用的控制
栽培过程所用的水和使用的工具、机械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耳管理用水应符合GB5749的标准要求[9],采收的用具应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卫生要求,采收特殊用途的产品时,采收人员还应戴专用手套等。
3 GAP在代料黑木耳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实施
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发展应用,黑木耳代料栽培逐渐取代段木栽培,很多农林副产物开始被作为基质使用[10],原料来源更广,但安全隐患因素也更多。生产上除了遵循上述要求外,根据代料木耳生长特性还可采取以下安全生产具体实施:
3.1 采用物理方法防除杂草,禁止使用除草剂除草
黑木耳大都采用露天栽培,生产季节以春秋为主,其间畦面上易长杂草,这些杂草生长在菌棒之间,既影响木耳采摘,又会造成通风不良,导致菌棒底端的木耳发生腐烂等现象,因此必须将其清除。木耳菌棒排场前,使用“薄膜+稻草”、“编织袋+稻草”和“黑白膜覆盖”等物理防治技术,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的生长,又可防止畦床上的泥沙粘附在耳片上;对于前期未采取正确防治措施的,畦床上有杂草生长的,可用手或工具拔除的方式进行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3.2 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农药
木耳生产中难免受到虫害侵袭,建议采取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防治木耳出耳期间的菌蝇、菌蚊等害虫[11],尽量用物理方法替代化学农药来防治菌棒腐烂,具体遵循以下几点:(1)受生产期和天气的影响,黑木耳菌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可采取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因排水不畅、水漫过畦床浸泡下半部菌棒而流耳或烂棒。
(2)对于腐烂比较严重的菌棒,要及时挑选,远离耳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菌棒间相互传染;对于部分感染杂菌的菌棒,应采取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促使其尽快出耳,禁止朝菌棒上喷洒杀虫杀菌剂。
(3)对于确实需要使用农药的,应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剂量和施药方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做到适时、适量与合理使用。
3.3 选择正确收获采摘时间,严防流耳发生
应尽量选择晴天采摘木耳,及时晒干进行出售或贮藏。如遇持续4d以上的阴雨天气,有条件的农户应抢在连续阴雨天气之前采摘,采取冷库低温贮藏的方式;也可采取在畦床上平拉薄膜的方法遮挡雨水,防治流耳现象发生,视天气情况抢晴天晒干。
3.4 使用正确的方法干制贮藏木耳,防止泥沙或其他不洁物粘附耳片
近年来,出口干木耳被国外通报检出不洁物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与干制方法、处理过程及验收有关。若是采用自然晒干,则采摘的木耳必须远离公路、畜禽舍等尘土飞扬或有其他污染物的场所干制,不得直接将采摘后的黑木耳摊晒在无隔离物的水泥地上,防止泥沙或其他不洁物粘附在耳片上,影响木耳的质量;若是采用人工干制,可用蒸汽或电烘干技术,禁用熏硫脱色,以控制二氧化硫残留。木耳干制后,密封包装贮藏在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最好贮存于冷库中,防止掺水、掺杂现象发生。
3.5 循环利用废弃菌渣,不得随意丢放废弃菌棒
木耳采收后的废弃菌棒、废菌渣易滋生病菌、害虫,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当季病虫害大暴发,而且会影响下一季的生产,因此,在木耳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挑出耳场上的废菌棒,远离耳场晒干,用于生产毛木耳、还田和菌棒灭菌燃料,也可出售给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有机肥、机制炭、生态砖生产。
3.6 建立基地档案,提供质量安全溯源依据
食用菌出口企业原料基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要求农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每个原料基地都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木耳生产所涉及的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溯源记录,记录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
4 结语
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出口的贸易量和价格,增加菇农收入。GAP作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目前,ChinaGAP认证已经取得了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的互认,成为我国首个被国际组织承认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出口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规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的同时,更好地配置资源,寻求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亚千,刘晓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J].中国检验检疫,2012,7:31-32.
[2]王晓丹. 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技术[J] 福建农业,2012(11):12.
[3]GB/T20014.2-2008 良好农业规范 第2部分,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S].
[4]GB/T 20014.3-2005 良好农业规范 第3部分: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S].
[5]万鲁长,刘广建等.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6):121-124.
[6]GB19169 -2003,黑木耳菌种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标准[S].
[7]NY/T1742-2009,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S].
[8]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S].
[9]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10]张介驰,戴肖东.黑木耳产业和应用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2,3(1).
[11]张帆,陈小娟等.木耳出耳期间菌蝇、菌蚊防治方法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6:2249-2252.
基金项目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助(FK2012-042)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GAP在代料黑木耳安全生产中的具体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9978.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