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托起致富梦
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所以香菇的市场是非常大的。小香菇托起致富梦,下面具体出来看看,种植香菇的致富故事:
走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解放村五队香菇种植大棚内,便见村民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一个个菌袋排放整齐有序,菌袋上一株株乳白色、灰褐色的香菇如花一样绽放,长势旺盛,刚采摘的香菇装箱待发。
“你看这些香菇长得多好。我租了4 个大棚,现有香菇5 万余棒,一个菌棒能产3 次菇,现在都供不应求了,前景相当看好……”谈起香菇事业,村民丁学忠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48 岁的丁学忠在接触香菇种植之前,一直在吴忠市开电焊部,因近几年生意平淡,他萌发了转行的想法。后来经外地的朋友介绍,香菇种植投资少、利润大、风险小且易学,他开始反复考察香菇种植,下定决心后并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到山西专门学习。2014 年,丁学忠和朋友杜昆鹏投入40 余万元,在上桥镇解放村五队租了4 座大棚,开始种植香菇。经过发展,现在丁学忠一个棚一年可纯收入18 万元。
谈到未来,丁学忠和杜昆鹏表示,一方面将扩大香菇的生产基地,成立香菇生产加工制作公司。同时,他们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着农民干,带动周边失地农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促进农民致富
初秋时节,走进庙子乡兴隆场村,在离村不远的靠近山边的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大棚里,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伞,村民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菌棒上已经长出密密麻麻的香菇,煞是喜人。三万多袋香菇清香扑鼻,大棚里几位农家妇女正忙碌着采摘香菇……。
怀揣梦想 踏上新征程
“首先要对香菇分个等级,再交售,等级不同,香菇的价钱也不一样。”聂太高一边忙着采摘,一边介绍,“这是一级香菇,在市场上能卖5到6元一斤,这里的香菇都能卖这个价。”
“我要买十斤。”一位从大竹镇仙鹅坝村过来的小俩口,骑着摩托车,问这问那,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里。小俩口挑选了10斤香菇,拿在手里左看右看,闻了又闻,总感觉香菇品相好,味道香。
“这几天,正是香菇上市的时候,邻村的人纷纷过来挑选鲜菇,有时一天在家门口要卖出几百斤呢!”这么好的增收途径,是谁想到并做到的?带着这个好奇,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
聂太高今年38岁,这是他第一年种植香菇。他说:“以前开过电视机维修店,卖过烤火炉子,走南闯北搞建筑,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他总是有个梦想,如何能多赚钱,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跟着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带着这个梦想,他搞调查,摸市场,得知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追求生活品质和健康,食用菌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市场前景好,生产工艺并不复杂,易掌握。香菇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家门口有的是,在聂太高心里认定是一条可带领乡亲致富的好路子。
村支部书记赵善奎告诉记者,聂太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怀惴梦想,敢想敢干,把学到的种植香菇技术应用在基地,一茬茬香菇纷纷上市,让致富梦想变成了现实,以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道理。
宁静致远 描绘新蓝图
其实,创业之初,聂太高尝尽了苦头。从整地、搭建大棚,到拌料、装袋,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尤其是在菌料装袋的时候,为了抢抓时间,他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这都不算什么,最怕的是菌棒发霉坏掉,一切辛苦都白费了。”聂太高说道。“要做就要做成功!” 聂太高在心底为自己打气加油。
“近些年,我到省内外进行过市场调查,食用菌销售市场广阔,受到消费者热捧。我在兴隆场村种香菇,为的是这里有发展的空间,得到政府和兴隆场村两委的支持,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更多的贫困村民共同发展香菇,能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能挣钱,真让人高兴啊!”看着眼前丰收的香菇,聂太高兴奋地说道。他详细制订了今后的发展规划,以生产香菇为主,让村民们掌握制棒、灭菌、接种、发菌、脱袋、喷水等香菇栽培种植的全套技术。一方面加大与各大销售市场的联系,扩大香菇销售,占领市场份额,打响香菇品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邀请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开发市场前景,种植优良的香菇。
据了解,去年九月份开始投产,聂太高种植了3万多袋袋料香菇,分布在这几个大棚里,基地生产的鲜香菇质量佳、颜色正、味道好,长势喜人,让人见了都兴奋。
“这一茬我们摘了5000多斤,收入3万多元,估计现在还能摘500多斤。”聂太高信心满满地说,这三个大棚里的香菇最少能摘四茬,预计一年下来能收入12多万元。
创新模式 带富众乡邻
“自去年9月份开始试种香菇以来,已喜获丰收,第一批3万棒菌种累计收入3万多元。目前,正进入第二茬采摘期。
“现在我在家打工也一样能够赚钱,不一定要到外地去打工,既可以看孩子,又可以照顾老人,特别方便”。46岁的陈友本是土生土长兴隆场村人,由于多病,干不了重活,刚开始修建香菇大棚时,陈友本就在工地上拉土拉沙,按天赚取工资。现在他的主要工作是给菌棒上撕膜、排放菌棒、采菇,平均每天能赚60元。如今像陈友本一样每天固定在香菇棚里工作的村民有10多人,主要是当地的贫困村民,这些村民工作固定,收入也比较稳定。“香菇长到3.8公分就要采摘,3.8公分到5公分之间才能保证肉厚鲜嫩,再大就不值钱。而且香菇生长周期短,一茬香菇能采摘10天左右,初次采摘后,一个星期就能再次采摘”,符必树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的采菇经。
聂太高告诉笔者:“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今年起开展精准扶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要在自身边发展的同时,边帮助周围的贫困户,提供香菇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椴木菇,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生产。香菇上市时,统一按市场价收购贫困户香菇产品。”
目前,来找聂太高购买香菇的人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他自感压力大,责任重。为此,在制作过程中他严把品质关,既保量又要保质。他希望自己能够带动更多村民来种植香菇,使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33607.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