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菌菜轮(共)作栽培模式
江苏省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业三新工程,推进农业新优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在全省涌现出一批蔬菜高产高效新模式。其中菌菜轮(共)作模式的生态、高效优势尤为突出,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技术发源地为淮安地区日光温室黄瓜产区。技术创新点为:黄瓜采用长季节栽培,采收期由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6 个月,产量可达10000kg/ 亩,草菇产量为800kg/ 亩。该模式通过与草菇轮作,利用草菇栽培基质及微生物调节土壤pH,达到土壤消毒灭菌、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克服连作障碍的效果。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
播种育苗:冬春黄瓜播种后于9 月下旬至10 月上中旬,苗龄30~40天时进行嫁接。
田间管理:
①温度管理。定植后立即封棚,保温3~4天,提高室温,促发新根。白天气温保持25~30℃,地温保持20~25℃;夜间气温18~20℃,地温15~20℃,最低地温保持在15%以上。缓苗后,适当降低室温,促进雌花形成,提早结果。一般白天气温控制在22~28℃,地温16~20℃;夜间气温控制在12~15℃,地温15~18℃。进入结果期,采取变温管理。一般揭苫后至14点,室温控制在28℃左右,超过30℃应及时通风降温;14点盖草苫,室温控制在20℃左右;前半夜控制在16℃左右,后半夜控制在12℃左右。生长后期,由于外界气温不断升高,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灼伤植株;外界晚上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②肥水管理。根瓜座住后,在晴天下午,结合浇水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穴施磷酸二铵或尿素15kg,迫肥后浇水采取膜下滴灌或暗灌。结果盛期,10~15天追肥1次,每亩施25%(NPK比例为1555 的复合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15kg,追肥后及时浇水,勤通风,同时用喷施宝进行叶面施肥。结果后期,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2~3次,以补充养分,延缓植株衰老。
③植株调整。当植株达5张叶片以上、茎蔓开始伸长时,采用塑料绳吊蔓;随着茎蔓的伸长,应多次理蔓,使茎蔓保持在1.2~1.5m的高度,防止茎蔓顶部接触薄膜被烧伤。在整个生育期内,不断摘除卷须、畸形花果、下部老叶病叶,及时疏花疏果,保持3叶1瓜。
草菇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6~9月,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即可栽培草菇。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稻草,放入石灰池中浸泡12小时,池水pH 调至12。稻草捞起后,用框架筑成墙式,如0.5m宽,0.6m高,2~4m长,当框架做好后把浸泡过的稻草放入框内,边放边用脚踩实至成形。当框架移开后,把草菇菌种塞入稻草缝隙内,而后在稻草表面撒上一层草木灰或火烧土。菇床顶上要遮阳挡雨,避免阳光直射。播种后7~10天出菇。稻草栽培草菇一般采收一潮菇,第二潮只有零星出菇,因此,为避免病虫害滋生,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就可清理废料。
病虫害防治:螨虫、菇蚊是草菇发菌期及出菇期的主要害虫,用1000倍菇虫净拌料和拌土,可收到显著防治效果。在杂菌方面有绿霉、鬼伞,要保持培养料发酵期一定的温度,才能有效地控制绿霉和鬼伞的为害。
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县、泗阳县、宿城区部分食用菌基地从2007年开始探索菌菜共作模式,平均效益远远高于食用菌单作基地,增强了食用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技术创新点:
①在砖混结构菇房南侧建设蔬菜日光温室,温室内种植设施蔬菜,可节省蔬菜大棚建设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食用菌和蔬菜优势互补,蔬菜产生的氧气促进食用菌生长,食用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
③蔬菜日光温室内产生的热量可供菇房晚秋和早春增温需要,这样早春可提前出菇2个月,晚秋延长出菇3个月,供应淡季市场,提高食用菌产出。
④可利用蔬菜日光温室换茬时做食用菌堆料场所,避免了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一举多得。
⑤充分利用了菇房之间的空地栽培蔬菜,可大大提高种植综合效益。
蔬菜日光温室建设:在食用菌菇房南侧,利用菇房南墙作日光温室北墙。一般温室北墙高4m,南侧水泥支柱高1.2m,东西两头北高南低砖混结构山墙各一道,温室内用三排水泥柱做支柱,温室顶用钢丝和竹子支撑。温室空间要尽量大,以利于农事操作及提供足够热量供给菇房。
食用菌、蔬菜周年生产技术:菇房秋、冬、春茬栽培As2796双孢蘑菇,夏季栽培V19、V23等草菇;蔬菜温室可种植几茬蔬菜,如冬春茬种植台湾小兰礼品西瓜,秋冬茬种植甘蓝、芹菜、莴苣等低温型蔬菜,也可全年种植一茬,如种植无限生长型黄瓜、番茄、茄子等,达到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提高效益。
相关配套技术:西瓜嫁接育苗技术、人工授粉技术、全地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技术、食用菌二次发酵技术等。
江苏省句容等地引进了高架草莓套种食用菌高效生产模式,主要是利用栽培草莓高架下的空间,采用围帘保湿、遮光等措施栽培食用菌,是一种既可以种草莓又可以种食用菌的新型栽培模式。
技术创新要点:
①大大降低草莓栽培中人工翻地、栽苗、除草、打叶、采果的劳动强度。
②草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食用菌生长需要充足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形成互补。
③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
①草莓架规格。架高约1m,长5.6m,箱陇宽约0.35m、高约0.35m。
②地面设施。草莓架下码放一层墙砖,砖缝在1~2cm。
③喷水设施。沿着高架草莓基质槽地步安装喷水设施,采用4方向滴头、间隔距离为1.2m。
④草莓架围帘。应以草莓架为标准,围帘高度应以距离地面5~8cm为宜。距离地面过高不利于保湿,过低不利于通气。
菌袋制作:在专业食用菌生产基地,根据预定出菇时间提前30 天生产菌袋,菌袋规格为22cm×48cm。适栽的食用菌种类有平菇、姬菇及杏鲍菇,以平菇为主。
菌袋入棚:将发满菌的菌袋按墙式栽培法码放于草莓架下。标准温室规格50m×8m,架子规格5.6m×1m×0.35m,每个温室可码放46 排草莓架,每架下码放3层,可码放100个菌棒,每个温室可栽培4600个菌棒。每个菌棒间可留有1cm左右空隙,以利于降温通风。
出菇管理:
①温度。以草莓生产的最佳温度为主管理,控制在7~22℃。
②空气相对湿度。食用菌现蕾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2%~95%,若水分缺失,导致菇蕾萎蔫影响产量。现蕾后将封口处报纸揭去,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每天应进行少量多次喷水,一般每天每次可喷水3~5 分钟,喷水时间为10~15点。
③光照。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必须有光线刺激,光线通常以能看报纸即可。
④通风换气。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氧气,须加强通风换气。一般冬季尽量在10点后和午后通风,少量多次,与喷水相结合,保持出菇环境的相对稳定。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介绍几种菌菜轮(共)作栽培模式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33602.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