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技术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黑木耳俗称木耳、云耳。属担子菌亚门、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它的胶体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到清胃和消化纤维的作用,还有补血、镇静的功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根据黑木耳吸收营养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北方早春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黑木耳生长的养料进行人工袋栽,生产优质黑木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袋栽黑木耳技术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环境条件要求
温度和湿度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喜温,20~28℃为适宜的发菌和出耳温度,25~28℃为最适发菌温度,不能高于32℃和低于20℃。发菌阶段环境相对湿度50%~70%为最适,出耳阶段环境相对湿度要求达到80%以上,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达到65%。
空气和光照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好气,有充足的氧气菌丝和子实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发菌时需要黑暗条件,培养菌棒需要微光,出耳时需要强光,只有经过强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耳。
酸碱度黑木耳菌丝生长适宜的酸碱度为pH6~7,拌料时要求培养料的酸碱度达到pH8 左右,经过灭菌后培养料的pH 就自然会降到6~7。
栽培季节
根据黑木耳的生长温度和浙江丽水的气候特点,秋季和冬季为袋栽黑木耳的适栽季节。冬栽一般安排在10 月底至11 月下旬制作菌袋比较合适;秋栽一般安排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制菌袋比较合适,夏季室内最高气温一定要低于30℃时才能制菌袋,也不能过迟制菌袋,否则会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培养料的制作
培养料的配方袋栽黑木耳可以选用无油脂的阔叶树木屑、玉米芯、棉子壳、麸皮、米糠、石膏粉、红糖、生石灰等为培养料。常用的配方:阔叶树木屑50%,玉米芯或棉子壳31.5%,麸皮10%,玉米粉5%,黄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料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12)。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木屑和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般大小,如果用棉子壳的要事先用石灰水浸泡。
培养料的制作培养料要求拌料均匀、控制含水率、酸碱度适当。拌料时应先干拌后湿拌,一定要充分拌均匀,不均匀易造成灭菌不彻底而感染杂菌。用水量一般为干料的1~2 倍,含水量应以手捏培养料成团,手指缝能渗出水而不滴下水为宜。培养料的酸碱度用石灰和石膏粉调好后,将水洒入先拌好的干料中,培养料的pH 值要求达到8 左右。培养料拌均拌湿后,应先堆放30 分钟左右,使原料充分吸水后装袋(规格为17cm×4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要松紧适中,装料均匀不留空隙。
料袋灭菌料装袋后及时灭菌,可以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灭菌灶内料袋排列不能过紧过密,便于蒸气在整个锅内流动畅通,灶内温度均匀,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用旺火猛烧,温度达到98%以上时保持18~20 小时使菌棒彻底灭菌。
接种
灭菌后料袋温度降至常温后即可接种,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无菌接种,一般每包菌种500g 左右可接种20~25 袋。接种前要严格消毒,消毒剂有酒精和气雾消毒盒,用酒精消毒接种者双手、接种用具及菌种袋外表等。
接种人员的手用70%~80%酒精擦洗消毒,接种箱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气雾消毒盒点燃密封30 分钟后进箱接种。接种动作要快,争取在1 小时内接完一箱料袋。接种后扎紧袋口,迅速移入经过消毒的培养室培养发菌。
菌丝体培养
培养室内要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培养室要在前一周用甲酚皂液250ml 兑水10~12.5kg 喷雾消毒,在前两天再次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密封状态下的烟雾消毒。
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发菌初期温度应控制在28℃,等菌丝占满料面后降温至25℃,不能低于20℃,也不能高于30℃导致烧菌。
培养室相对湿度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发菌期间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发菌期间要避光培养,门和窗户悬挂黑布遮光,培养室要制造成黑暗环境,在菌丝发满全袋待菌袋变软时就可以掀掉黑布见光催耳。
发菌期间要进行翻堆,将菌种上下、内外位置调换,使发菌均匀,翻堆的同时检查杂菌,菌袋内发现有红、黄、青、绿等颜色的斑块及时拣出处理。对轻微污染的可用75%酒精和35%甲醛按21 的比例混合液注射处理,对污染严重的菌袋要进行灭菌处理,移到远处深埋或烧毁,以免杂菌扩散蔓延。一般经过35~50 天培养菌丝即可发满全袋。
栽培场地准备
栽黑木耳的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干燥近水源的地方。将土翻至畦上做成龟背型凸畦,畦宽约1.2m,畦长可视场地情况而定,中间留0.6m 当走道。走道最好铺少量杂草或稻草,畦面铺上打过小孔后的地膜,防止下雨天泥沙粘耳。畦中间架设一根铁丝或木杆做畦架用来摆放耳棒。
出耳期间的管理
选择阴天或晴天将发好菌丝的耳棒搬至栽培场地排场,耳棒人字形露天排放,不能太密或太稀,一般耳棒之间相隔13~15cm。预先做好钉板,一般用6mm 的铁钉,铁钉1.5~2cm 梅花形间隔,用钉板朝发好菌的耳棒四周打洞,每袋150~180 孔,深度1~1.5cm。
耳棒扎孔后进行催耳,做好保湿,防止耳棒孔口过于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不足时可向畦沟走道浇水,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7~15 天黑木耳耳基在穴口大量形成,耳芽阶段不能向耳芽直接喷水,此阶段可每天向地面、空间喷雾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使耳场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保持耳片湿润不积水;只有当耳片大于1.5cm 才可向耳片直接喷水,可每天喷雾多次,使耳场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90%。喷水宜在早晚,中午高温时不可喷水,温度高于25℃时也不能喷水。黑木耳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环境以促进耳片长大。
耳场周围及走道应每周消毒,一般用多菌灵或菇霉灵液喷雾消毒,保持耳场清洁以减少杂菌污染。及时拣出有杂菌侵染的耳棒,用5%的石灰乳涂抹霉斑,或将有霉斑的耳棒经过几天暴晒后再进行出耳培养。及时淘汰污染严重的耳棒,移到远处进行深埋或烧毁。
采收
当耳片充分展开,耳基开始收缩边缘变薄,即八分熟时采收。采收前1~2 天停止洒水,加强通风,让耳片稍干后采收,一次摘净并去除残余的耳基。采完停水一周后再喷水管理,促使出第2 潮耳;第2潮耳采收后,耳袋应适当注水,注水时一定要掌握气温低于25℃,以减少杂菌污染。一般袋栽黑木耳可出耳3~4 潮,头潮产量高,以后几潮产量低。采收后的黑木耳晾晒阴干或在50℃下烘干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1、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菌袋—刺孔管理—吊袋--催耳—出耳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1.1原料选择及配方:
袋料栽培:袋和料同样重要。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应选用韧性好,抗拉力比较强的优质菌袋。黑木耳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树硬杂木木屑为好,粗细配比为3/7比较适宜。辅料以麦麸或者米糠为主。如果使用的玉米面、豆饼粉都要粉碎的细一些,利于混拌均匀和溶融碳氮,提高培养基的固型性、持水性和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吊袋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
*常用培养基配方:硬杂木屑80%、麦麸或者细米糠20%、石膏粉1%。石灰粉0.5%,含水量60%左右。
1.2拌料装袋:
棚室吊袋栽培菌包的拌料方法与常规菌包生产的拌料方法一样,目的是使主料、辅料和水充分混拌均匀。
棚室吊袋栽培更要提高装袋的标准,培养料不但要装实,更要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料袋无褶皱。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的不但标准,还可以使用薄菌袋,是克服袋料分离较有效的办法。装袋过程要轻拿轻放。如果发现菌袋有破口或者微孔。要立即处理。
菌袋装好以后。使用人工或者扎口机在菌包中间打孔,将料面上部的菌袋窝入中间的孔中,然后将灭菌棒插入中间的孔中。将菌袋口朝下放入周转筐内,然后装在灭菌车上推人灭菌室进行灭菌。
1.3灭菌与接菌:
灭菌是菌包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大部分厂家和种植户多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要求温度达到100度后、保持8-10小时以上,高温季节或者装袋数量较大的,要适当延长灭菌时间。灭菌结束后再闷锅3-5小时。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运送到冷却室、接菌室。
接菌是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内无菌条件下操作。把灭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然后用无菌棉塞封闭袋口,接菌成功的基本条件:1、严格遵守无菌生产工艺操作流程:2、接菌室消毒灭菌要彻底。
3.菌种一定要保证优质。不可使用带有隐患的菌种。4、抢温接菌需规范:接种操作一定要快捷,干净,利索
1.4培养室处理及菌包培养
培养室的墙面和地面要求光滑平整,首先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并使用灭菌杀虫药物进行密闭熏蒸。保持48小时之后通风换气,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培养室必须干净和干燥。并做好预防鼠害的防治措施
菌包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各个生长阶段协调和控制好温度,培养室的最适温度为22℃~25℃,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待别是在培养后期(即菌丝长到培养料高度约1/2以上),温度超过25℃,在袋内会出现黄水,水色由谈变深,并由稀变粘,这种粘液的产生,容易促使霉菌感染。培养室的相对湿度55%~65%,如果湿度太低培养料水分损失多,培养料干燥,对菌丝生长不利,相对湿度超过70%,棉塞上会长杂菌。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栽培袋放在培养架上或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不宜多翻动。因为塑料袋体积不固定,用手捏的地方体积变化,把空气挤出袋处,当手去掉时,其体积复原,就有少量的空气入内。这样就有可能进入杂菌孢子。另外,在手接触袋壁的地方;增加了塑料袋与培养料的压力,遇到较尖锐的培养料(锯木屑、棉籽完)就会刺成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杂菌孢子也会由此而进入,增加感染率。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尽量少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每天通风1-2次,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这样有利于菌丝体健壮生长。
2、吊袋大棚的结构及设施.(省略)
3、黑木耳棚室吊袋的刺孔及复壮
3.1菌包入棚及复壮菌丝: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黑木耳菌包一般35-4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袋,然后后熟培养10-15天左右。4待菌丝复壮变白后就可以刺孔了。
3.2刺孔和封闭孔眼: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cm,孔深0.6-0.8cm.开口数量180~220 个。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刺孔后袋温控制在22℃以下,湿度保持菌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渍。温度高孔口封闭快,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0% 左右,。刺孔后5天--7天在遮阳条件下菌丝即可封闭孔眼,最好刺孔后3天--5天将菌包上下对倒一次,再过3天--4天即可进行吊袋作业。
4、棚室吊袋的具体方法
4.1吊袋时间: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在华北大部分地区可实现一年栽培两个生产周期,即春耳4月挂袋,6月上中旬收结束;秋耳8月底至9月初挂袋,11月上中旬结束采耳。
4.2吊袋方式:
菌包刺孔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吊袋,吊袋方式主要有“双线挂钩”和“三线挂钩”两种。“双线挂钩”是将两根细尼龙绳拴在吊梁上,另一头系死扣,吊袋时先将一个菌包放在两股绳之间,菌包的上面用16#铁丝做的钩,(钩的形状如手指锁喉状,长4公分)用钩将绳向里拉束紧菌包,上面再放菌包,菌包上再放钩子,以此反复进行,每串挂7袋--8袋;“三线挂钩”是用三股尼龙绳拴在吊梁上,另一头也系死扣,吊袋前先放置7个--8个等边三角形塑料角扣或三角型12#铁丝钩,作用也是束紧尼龙绳固定菌包,吊袋时先将一个菌包放在三股绳之间,菌包的上面放下一个角扣,再放一个菌包放下角扣,以此每串挂7袋--8袋。相邻两串间距为20公分--25公分。吊袋时,最底部菌包应距离地面30~50cm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吊袋密度、每平方米在60袋--70袋左右。
5、黑木耳棚室吊袋的出耳和采收
5.1催芽期管理:
吊袋后到原基形成阶段。春季技术管理要点是:增温、保湿、轻通风。这一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以保持在20-22度左右为宜。要注意早晚增温。这个管理阶段空气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吊袋后如不及时浇水催芽,很容易造成菌丝老化,影响出耳和产量。催芽期应将地面浇透水,并结合空间喷雾状水保持棚内昼夜湿度80%以上,使菌袋表面有一层薄而不滴的“露水”,这样可保证耳芽出的又快又齐;吊袋黑木耳的空气湿度主要是依靠喷施雾状水最好,可防止水滴进入菌袋产生青苔。要根据大棚内木耳生长情况和外界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通风换气的时间和次数。以保证大棚内空气清新为宜。在调控温度,湿度,空气的同时,还要注意光照的管理。催耳阶段大棚内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照。这样有利于耳芽的形成和生长。经过精心管理。一般正常情况下7--10天左右形成黑木耳原基。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
5.2耳片分化管理:
当原基生长至直径0.5公分,形成耳片后,这一阶段管理的技术要点:控温、增湿、常通风。这一阶段湿度始终保持在85%左右,减少干湿交替,防止产生憋芽和连片。加强通风,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产生畸形耳,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这一阶段更要防止高温伤菌,棚顶的自动雾化装置就要发挥降温保湿的作用了。棚内温度以保持在25℃以下为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菌包流“红水”和感染绿霉菌。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袋栽黑木耳技术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32493.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