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对罗非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评价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使用效果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设计在养殖罗非鱼的水体里添加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通过测定罗非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ZM)五种免疫酶活性指标,探讨在养殖水体里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的免疫酶活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5cfu/mL的鱼血清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3cfu/mL的鱼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和105 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推广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光合细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
1材料及方法
1.1试验动物
本试验以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挑选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的罗非鱼,平均每条罗非鱼的重量为15g左右。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实验育苗室内进行,水族箱规格为100 cm×60 cm×50 cm,试验前将水族箱和实验所用器具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4 h。水体体积为100 cm×60 cm×35 cm,并充分曝气24 h后将鱼放入水族箱中。共16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里放25尾鱼。待鱼适应环境以后开始投喂饲料并正式试验。
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每个水族箱中饲养25尾罗非鱼,养殖水体分别添加浓度103cfu/mL的光合细菌、103cfu/mL的光合细菌、104cfu/mL的光合细菌、105cfu/mL的光合细菌、104cfu/mL的光合细菌,对照组不添加光合细菌。
1.3日常管理
每天投食两次,上午8:30、下午14:3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以多数鱼不摄食为准。试验期间不换水,每天上午清洗过滤棉。试验期间定时观察罗非鱼的生长及健康状况,定期往水体里添加菌以保持水体菌的浓度。
1.4试验处理
实验开始后,在实验饲养的第30 d采样,采样时取其血液,用肝素钠润洗注射器后抽取2~3mL的血液,放置冰箱冷冻条件下12 h,然后离心,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待测。
免疫指标的测定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ZM),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具体操作按其说明书进行。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ANoVA单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对实验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
2试验结果
2.1水体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OP)活性的影响
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5cfu/mL的鱼血清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3水体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影响
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3cfu/mL的鱼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4水体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
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和105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5水体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血清中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
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结论
酸性磷酸酶(ACP)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调控酶,它可以直接参与血细胞的包囊和吞噬作用,并能帮助杀死及吞噬病原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104cfu/mL添加组中ACP的活性最高,且添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ACP可以作为评价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AKP)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重要的调控酶,可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与磷酸脂的代谢,可为ADP磷酸转化形成ATP提供更多的必需无机磷酸,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解毒体系。可作为评价甲壳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105cfu/mL添加组中ACP的活性最高,且添加效果最为明显,因此ACP可以作为评价甲壳动物的免疫功能指标。
谷草转氨酶(AST)是一种重要的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中。当血清中AST的活性升高或组织内AST的活性降低时,即表明动物机体的肝脏、心脏等内脏器官发生损伤。AST活性变化也是反映肝细胞受到损伤的主要敏感指标。在整个试验阶段,103cfu/mL添加组的罗非鱼血清中A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谷丙转氨酶(ALT)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在肝脏内的活力最大的一种酶。存在于很多器官中,对肝脏的蛋白质代谢起到枢纽的作用,摄人的糖类、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经由转氨基作用转变为所需蛋白质,而转氨基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谷丙转氨酶的催化作用。在整个试验阶段,104cfu/mL和105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这两个添加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溶菌酶(LZM)是一种碱性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某些淋巴组织和体液中。LZM活性的高低,可作为衡量水产动物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的状态。当血清中LZM活性提高时,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本试验中,104cfu/mL添加组鱼血清的LZM活性最高,且实验组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光合细菌对罗非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24240.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