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日韩俏 小场坝菌农笑
指导工人清洗菌子
市场俏,菌农笑
乡情档案:黎富平,1979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2010年,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7月7日,天刚蒙蒙亮,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的菌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9点,菌农们将刚采的满筐菌子,陆续背到加工基地。
“别看这菌子小,都已销到韩国、日本去了呢!”农户杨林十分自豪地把一背篼菌子放到过磅称上,“52.5斤!今天还算少的呢,多的一天有二三百斤!”
一旁记账的小会计赵廷艳说:“自6月中旬开采菌子以来,目前已收鲜菌50多吨了。”
不远处,一台崭新的食用菌清洗机正在流水作业。值班村民谭志先喜笑颜开:“每天上午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月收入高的有3000元,和城里人上班没两样了!”
农户们所从事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都源自黎富平,一名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黎富平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归故里发展食用菌姬松茸。
短短4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带动全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180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发展大棚615个,户均纯收入4.2万元。
目前,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等地。
【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
12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很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
2005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没想到,第二年除了还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
2008年,黎富平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可以照顾家人。
2010年,黎富平回到了小场坝村。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反复调研考察,黎富平认定,发展姬松茸这种珍稀菌子是条路子。
发挥专业特长和人脉优势,2010年12月,黎富平领头,与村民合伙成立“安龙农望合作社”,当年试种成功。
2011年,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00亩,发展9个大棚,仅干货就卖得17万元。
1亩菌子能增收万元以上!村里一下像砸开了锅,2012年,就有4户有条件的农户参与,亩收入上万元。
没有资金,合作社便统一为农户提供菌种,并协助农户从农行获得每户5万元的小额贷款,合作社提供担保,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没有技术,合作社就从菌农中选出6人作为蹲点协调技术员分片包户服务。
“这种集约化种植模式很受乡亲们欢迎。”黎富平说,每年5月底菌子开始生长,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一个大棚月产量可达5吨,盛产期每天采摘三次。
2013年,合作社就发展到83个大棚,32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占七成以上,今年已发展到150多户。
合作社“统分结合、二次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加上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激发了村民生产自主性,使得合作社迅速壮大。
2014年,扶贫部门提供园区农户的扶贫贴息贷款高达19.5万元,且每建一个大棚提供3000元的补助资金。
黎富平所说的“二次返利”,即农户第一次收益为,出售鲜菌扣除合作社赊销的种植材料、菌种等后的收入;第二次收益为,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60%反补给农户,目前,已返利给农户120多万元。
2014年,合作社带动117余户农户,发展大棚306个,实现产值1745万元,菌农户均纯收入4.2万元。
目前,合作社核心区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有菌种生产基地4000平方米,食用菌冷链物流中心1600立方米,加工基地4800平方米,日加工能力达80吨。
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等地。
为提高知名度,合作社将姬松茸干品带到泰国和法国博览会参展,好评如潮,并与贵州省农科院合资成立“黔西南州利康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社在壮大,园区在壮大,黎富平的梦想也在大:3至5年内把大棚发展到3000个,并在食用菌多糖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让更多农民致富。
【贫困户】从不愿种到我要种
7月8日上午,在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胡丹云刚一采摘完姬松茸,就忙着去大棚浇水。
“1个大棚能产8000多斤,去年种3个大棚,净赚4万多元!”胡丹云的脸上掠过丝丝喜悦,今年又扩种了5个大棚。
胡丹云一家五口,3亩地,种的包谷,仅仅够吃,生活十分困苦。
2012年,黎富平动员村民种菌,胡丹云怕种了卖不出去,不愿意种。
2013年,妻子廖美云来到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
妻子告诉他,看看菌农大筐大筐的菌子卖出去,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收进“荷包袋”。
胡丹云跑到种菌基地实地“考察”后,了解到一亩地可建两个大棚,一个棚前期投入1.5—2万元;贫困村民1亩地可得3000元扶贫资金补助,合作社还可提供担保,协助小额贷款5万元,并有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合作社不但统一提供菌种、技术,还负责统一收购销售。
2014年,胡丹云种了3个大棚,产菌2万多斤,又得2万多元的红利。
【种植大户】种得多赚得多
“每天5:30开始摘菌,7:00选菌、洗菌,下午4:30又开始采第二拨菌子,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交到合作社。”种植大户张启平说,“苦得很,但很开心。”
张启平家有28个大棚,是基地种菌最多的一户,也是加入农望合作社种菌时间最长的一户。
现在正值姬松茸上市,不仅妻子、儿子和儿媳,几乎全家上阵,而且请了3个固定长工,临时工多时达几十上百个。
合作社刚成立时,张启平投了1万多元,试着跟种了1.5亩,建了3个大棚,2013年就赚了4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他,2014年就扩建到10个大棚。今年,张启平索性将房子做了抵押,贷款20多万元,发展的大棚28个。
目前,在张启平的带动下,果药村就有8户农户参与种菌,户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小场坝村】贫困村成小康村
小场坝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2013年以前,全村尚有贫困户300多户,农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2011年,黎富平回到村里,发起成立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1亩菌子能增收上万元。
小场坝村村主任韦忠平介绍,自从有了菌子产业,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困户数减少了两成,现在是70多户。低保户人口数减少近一半人;过去村里到处都是瓦房和草房,现在95%以上的村民都盖起了砖瓦,就连村民思想观念也都有了改变。
“当初发展菌子,需要集中流转土地,涉及100多户村民,部分村民表示不理解,种菌子能当饭吃!”黎富平说,他是挨家挨户做的思想工作,而现在村民主动种菌的越来越多,土地流转再也不用磨破嘴皮。
韦忠平说,目前,全村4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菌子产业中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其中从事菌子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五成以上。
2015年,小场坝村被认定为小康村。
记者说新闻
本土能人的产业效应
黎富平,一个土生土长的返乡大学生。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本地能人,却撬动了一个大大的食用菌产业。
带动百余农户,解决就业两千余人,发展大棚六百多个,产品远销韩国、日本。
产业效应的背后,是本地能人黎富平的带动。
产业发展,选准产业是关键。本地能人能“服”水土,懂得当地最适合发展什么。从大学一堂专业课开始,黎富平心里就萌发了种姬松茸的念头。再到毕业后,亲自试验示范,直至成功后再推广。
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最重要。本土能人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当地各种关系。从统分结合的种植模式,再到二次返利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了合作社、农户和地方政府三赢,产业有了可持续。
产业在发展,本土能人的效应在不断放大。黎富平的目标是,下一步将在新品种引进、深加工上做文章,围绕当地特有的野生菌资源,把贵州特有食用菌开发起来。
当前,贵州扶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在众多的扶贫产业中,但愿能涌现更多的像黎富平这样的本土能人,带富了乡亲,发展了自己,也壮大了产业。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17904.html
[蘑菇种植新闻]“这两天要升温了,得赶紧采摘,羊肚菌20℃以上就坏了。”4月初,在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于庄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菌农于法宪正忙着采摘羊肚菌。 于庄村是平菇种...
[蘑菇种植新闻]“这两天要升温了,得赶紧采摘,羊肚菌20℃以上就坏了。”4月初,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于庄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菌农于法宪正忙着采摘羊肚菌。 于庄村是平菇种植特...
[蘑菇种植新闻]“你看,这几个品相就比较好,个头大小适中,这就是客户比较喜欢的。”4月2日,在郏县丹江缘·马湾移民小镇景区白庙乡农业种植产业园羊肚菌种植大棚内,24岁的刘乐园...
[蘑菇种植新闻]陕西省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在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投资2000余万元,建立食用菌产业园。已建成食用菌保鲜库、菌种生产线...
[蘑菇种植新闻]“今年我们在僰王山镇种植了700余亩羊肚菌,目前正在收获,预计亩产可达到600斤左右,价格也不错,大客户成批来采购,再过几天全国的很多经销商都要过来采购。”近日,兴文县...
[蘑菇种植新闻]稻草秸秆,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银村村民宋世江手里,经过粉碎处理后成了宝贝。自2016年以来,宋世江通过“秸秆—蘑菇—有机肥—水稻玉米种植”为...
[蘑菇种植新闻]“采用生态有机肥料培育赤松茸,亩产可达到6000多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3月16日,在三台县老马镇莲花村5组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菌稻轮...
[蘑菇种植新闻]2020年12月29日上午,在叶县夏李乡西田庄村王桂元、段春华夫妇花菇种植基地,一袋袋菌棒上下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争相“升柄展伞”华丽盛开,20多名村民们穿梭于24个大棚...
[蘑菇种植新闻]“这茬菇长得特别好,我们超市急需货源,摘下来马上运走,半个小时之后就能摆到货架上。”1月9日,在河南省汝南县板店乡苏庄村平菇种植户苏国民家,正在忙着采购平菇的客商...
[蘑菇种植新闻]当前,正是播种羊肚菌的关键时期。梓潼县依靠森林密布、林地广阔的资源优势,引导村民种植2万亩林下羊肚菌,找到了一条致富路。贾仲培是梓潼县自强镇思公村村民,1月初在村干部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