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种植技术
银耳种植的原料广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发展前途。一户农家,只要利用15平方米的房子2间,一次可种植2500袋,一年可种6批,纯利8000多元。每100千克的棉籽壳或杂木屑可收银耳干品16~18千克。其主要技术如下:
1.
银耳种植的原料广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发展前途。一户农家,只要利用15平方米的房子2间,一次可种植2500袋,一年可种6批,纯利8000多元。每100千克的棉籽壳或杂木屑可收银耳干品16~18千克。其主要技术如下:
1.配料。种植银耳的培养料,根据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主要原料,并配合其他辅料制成。阔叶树如杨、柳及各种果树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将这些树的枝条切成薄片,晒干,再粉碎成粉状的木屑。棉籽壳是种植银耳的好原料,单产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葵花籽等,晒干后粉碎成细屑均可用于种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镁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壳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选定配方后,把主要原料同麸皮、石膏粉等干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不宜。
2.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银耳种植袋,应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径扁宽12厘米,薄膜厚度3.5-4丝米,长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制成220-240个种植袋。也可用罐头瓶作种植容器。一般农户采用手工装料。装一半时抖一抖,压实后再装。大面积生产应采用食药用菌专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袋。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在料袋璧上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1.5厘米,然后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后,用3.3×3.3厘米的方块纸胶带贴封穴口,即成种植银耳的培养基。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好不超过5小时,以防培养基发酸变质。
3.灭菌。在大锅灶上放蒸笼,把袋子叠于蒸笼内,胶带一面要朝上。大面积生产建造砖砌的专用灭菌灶,一灶装1000袋为适。灭菌要注意三个关键:一是袋子进灶后,必须旺火猛攻,并防止漏气,使其在4小时内上到100℃;二是在100℃保持14-16小时,使袋内杂菌杀死;三是达到灭菌温度和时间后,要趁热取出,防止胶布受湿。
4.接种。经过灭菌的料袋,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做好接种室消毒,并把菌种表层薄薄挖去一层老化菌丝,然后往下挖将菌丝搅拌均匀。接种时先打开袋子穴口上的胶布,用接种器提取蚕豆大小的菌种,集中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人穴内,并顺手贴封好胶布,防止杂菌侵入。菌种处要比胶布凹1-2毫米,有利于原基形成。(www.nczfj.com)每瓶种植种可接种植袋25-30袋。
5.发菌。银耳的发菌与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即可。有条件的专业户可以建造专用的发菌室与种植室。要求地势稍高,靠近水源,便于清洗场地,门窗通风,光线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内搭简易耳棚。不论是住房或是简易耳棚,内部均要设置排放种植袋的架子。架层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宽一般为50厘米,架子分为8层,层距30厘米。每层架子用竹木铺平,便于排放菌袋。室内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围罩,使保温保湿性能好。种植室要用来苏尔和敌敌畏药液喷洒消毒。
接种后的菌袋,头4天室内保持温度28%,不超过30℃为好,5天起室温25℃较适。经过5天培育,菌丝向穴口扩展,此时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种穴时,用福尔马林注射杀灭。菌袋在室内的排列,开头按每4-5袋井字形重叠成堆,使其增加袋温,加快菌丝发育。第5天起应把袋子逐袋地排放于架床上,以卧式顺排,袋与袋间距1厘米左右。冬季温度不足,可用煤炭火增温,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以免损害银耳菌丝。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若气温已达上述要求时,可长时间开窗使气流新鲜。
揭布通风:通过10天左右的培养,袋内菌丝已向接种口的四周蔓延,形成圆状。待菌丝长到直径10厘米,即穴与穴的菌圈形成连接时,要把胶带掀起黄豆粒大小圆形孔隙,让氧气透进料内,加快菌丝生长发育,但在揭口之前,应先用敌敌畏农药轻度喷雾袋面及空间。胶带揭后12小时,要以清水喷雾,每天3-4次,但不要直接喷到穴内,并结合通风。经过4天后,穴中逐渐出现突起的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俗称“白毛团”,此时室内温度20-23℃为宜,相对湿度为80%-85%。随着菌丝生理成熟,白毛团上出现浅黄色水珠(菌丝新陈代谢的分泌物),此时可把袋子朝穴口倾斜,让黄水流出穴外,室温调到25℃,使黄水收缩。一般接种后15-16天,穴内逐渐出现白色碎米状的幼耳时,就要把胶带全部撕开去掉,并在各个菌袋上面覆盖整张报纸,并喷水于纸上,保持湿润。
6.出耳管理。银耳由原基分化为子实体,一般在18天左右。出耳期管理的具体办法是:①扩穴增氧:用刀片沿着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大约1厘米左右,扩大穴口,增加袋内的氧气。
②喷水加湿:出耳阶段每天喷水1-2次于所盖报纸上,经常保持报纸湿润为适,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时,为避免烂耳,应把覆盖的报纸取下,放在阳光下曝晒一天,再收回使用,每隔3-5天都应进行一次,每次取下报纸应隔12小时,让子实体接触氧气,然后再覆盖,继续喷水保湿。幼耳阶段喷水多,天气阴湿应少喷,多通风;子实体生长中期,吸水量较多,天气晴而干燥,应多喷少通风。
③注意通风:银耳子实体长到24-29天是生活力最强阶段,袋温较高,若室温超过27℃以上,应整天打开门窗,长时间通风,并配合喷水管理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
④停喷待收:接种后30天左右时,子实体已长到12厘米左右,应停止向报纸喷水,防止耳片过湿霉烂。停湿5-7天后,耳片增厚,转入采收期。
⑤采收加工:银耳从接种到采收,全过程一般35-40天,但收成时遇阴雨天,可延长5天收割。成熟的银耳,白漂晶莹,形似牡丹,大如玉碗,耳片伸展,具有弹性,通常每朵直径达到15-20厘米,鲜重可达150-200克。
网址:https://www.nczfj.com/mogu/201017806.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