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作为"特定保健用食品"是指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特别有益于胃肠健康的一类低聚糖,故又称"功能性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质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指单糖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等。
大豆低聚糖的保健功能
1.大豆低聚糖通便洁肠
便秘患者多半是因肠内缺少双歧杆菌所致。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内双歧杆菌逐渐减少而极易患上便秘。试验证明,健康人每天摄取3克大豆低聚糖,就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产生通便作用。大豆低聚糖还能促进肠蠕动加速排泄。
2.大豆低聚糖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
经实验研究证明,每天摄入10-15克大豆低聚糖,17天后双歧杆菌可由原来的0.99%增加到45%。在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特别容易利用大豆低聚糖,产生乙酸和乳酸及一些抗菌素物质,从而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和肠内因有腐败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还可通过磷脂酸与肠粘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从而阻止了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和定殖 。
3.大豆低聚糖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双歧杆菌直接影响和干扰了p-径基-p-甲基戊二酰酶A还原酶的活性,抑制了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降低。
4.大豆低聚糖防治肝炎和保护肝脏
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能减少体内有毒代谢物质产生,减轻了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在防治肝炎和预防肝硬化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5.大豆低聚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生成:预防和治疗便秘和腹泄。
大豆低聚糖的作用机理
1、大豆低聚糖的超强双歧因子:
大豆低聚糖片中的主要成分水苏糖、棉子糖对人体肠道的有益菌群双歧杆菌有很好的增殖作用,,对有害细菌几乎不起作用。大豆低聚糖在肠道被双歧杆菌吸收利用,被发酵降解成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质,抑制了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增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通过大豆低聚糖片增殖后的双歧杆菌通过磷脂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配合作用,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阻止有害菌群的入侵,起到改善肠道环境和保护肠道的作用。
2、大豆低聚糖促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大豆低聚糖片具有膳食纤维的黏稠性、持水性和水膨胀性的物理特性,同时双歧杆菌发酵百爱精致大豆低聚糖后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促进排便,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在人体实验中,每天摄入3克大豆低聚糖片,一周之内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
3、大豆低聚糖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大豆低聚糖口服液促进了双歧杆菌的增殖,人体肠道内能自身合成或促进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等维生素,同时,还能促进钙质和乳制品的消化吸收,迅速给机体补充营养。1999年7月,美国公布的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结果证明:服用大豆低聚糖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使钙吸收率增加26-28%,进而增进骨密度和改善骨结构。
4、大豆低聚糖有辅助降低血压功效:
通过人体实验发现,高血压受试患者每天摄入11.5克大豆低聚糖,持续5周后,人体舒张压的高低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占总细菌数的比例成明显负相关,由此可见,大豆低聚糖片可以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5、大豆低聚糖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大量的人体实验已证实了摄入大豆低聚糖后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每天摄入6-12克大豆低聚糖持续2周至3个月,总血清胆固醇可以明显降低。
6、大豆低聚糖保护肝脏:
人体通过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能减少体内有毒代谢物质的产生,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产生互感作用,并对肝炎和肝硬化等肝病均有防治功效。实验表明,让一个69岁患有肝硬化的老年病人每天服用大豆低聚糖3克,5天后其肝昏迷和便秘症状都有所缓解。
大豆低聚糖的特性
(1)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细菌群体结构大豆低聚糖在人体胃内不会被消化吸收,只有存在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才能利用它。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种,其主要功效是将糖类分解为乙酸、乳酸和一些抗生素类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增殖的食料,而其他有害菌几乎不能利用低聚糖,因此,可以阻止致病菌的定居和繁殖。
(2)抑制有害物质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 大豆低聚糖被双歧杆菌利用,产生一些有益物质,促进新陈代谢,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同时,双歧杆菌的大量繁殖,可诱导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排便,防止腹泻和便秘。降低胆固醇,并可作为甜味剂的替代品 。
大豆低聚糖的功效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体中栖息着100亿个以上的微生物,有95%左右的细菌是存在于肠道尤其是大肠中,重达一公斤,几乎占粪便干重的30-50%,按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分为有益、有害和中性菌三类,有益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其中双歧杆菌是绝对厌氧菌,栖息在缺少氧气的大肠中。
有益菌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合成人体需要的B族维生素,产生在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排便,防止便秘。抑制肠道中的腐败,净化肠道环境,分解有毒致癌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延缓衰老等。人体中的双歧杆菌随年龄而异,婴幼儿最多,几乎占了人体细菌总量的95%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青壮年多于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仅占百分之几,而被腐败细菌充斥着。总之,健康人肠道内有益菌多而腐败菌少,因此肠道内有益菌的多少是人体健康的标准。
肠道中的有害细菌如产气夹膜梭菌、韦荣氏菌、假单孢菌等则在大肠中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氨、胺类,吲哚、亚硝胺、硫氢等有毒化合物,人体长期吸收会降低免疫力,促进衰老,以致引发各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三类细菌间保持着一种相互制约的某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打破(如疾病、大手术后、化疗、放疗、长期使用抗菌素、衰老、情绪压抑等),有害菌占了上风,肠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及症状。中性菌在繁殖过多时也会产生有毒物质,引起疾病。医学研究证明,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以抑制有害菌的过度增殖,可减少肠道腐败,清理肠道、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167962.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