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鱼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虹鳟鱼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雁栖镇虹鳟鱼一条沟位于怀柔县雁栖镇的莲花泉虹鳟鱼养殖垂钓一条沟,泉水清澈。雁栖河20余公里沿岸,百余家集虹鳟鱼观赏、垂钓、烧烤、食宿、娱乐于一体的垂钓园、度假山庄,可同时接待上万人食宿。著名的神堂峪自然风景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把鱼洗干净处理好。撒点料酒去腥。葱切小段。蒜切片,姜切丝。
2.锅内热油。放白糖。不停搅炒。直到白糖开始冒泡。
3.放鱼进去上糖色。一边上色后翻边。
4.放佐料,葱姜蒜,干辣椒。一点食醋和料酒去腥。再放一点老抽。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水质条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成功与失败。
虹鳟鱼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虹鳟鱼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水中的溶氧量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养鳟场的建造
养鳟场的建造布局要合理,面积要适当,一般要根据水的流量而设计鱼池的面积,面积过大造成浪费,面积过小不够用。根据水流量和鱼池面积,计算出每年的生产量,再据此建造饲料加工和库房等辅助设施。
养鳟池
养鳟池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弧菌病病因病原体为鳗弧菌。
虹鳟鱼弧菌病传染途径有:
①摄食被病原污染的饵料感染。
②皮肤受创伤磷片脱落。
症状病鱼突发性食欲下降,濒死鱼体色发黑,鳍基充血,肛门红肿,脾脏肿大,肾脏柔软似液化状。病发展严重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鱼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虹鳟鱼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烂鳃病病因
病原体为嗜鳃黄杆菌(Flavobacterium branchiophila)、革兰氏阴性好气长杆菌。
虹鳟鱼烂鳃病症状
病鱼活动迟钝,离群独游。鳃黏液分泌增加、充血,鳃丝肿胀,显微镜观察鳃上皮细胞增生,黏液细胞脱落,细胞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病因
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Egtved virus)。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另外池底淤泥及无脊椎动物为其水平传播途径。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症状分为急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疱疹病毒病病因
病原体为鲑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almonis ),另外日本发现了与之相似的三种病毒。该病主要由带病毒的亲鱼传播。
虹鳟鱼疱疹病毒病症状
病鱼不活泼,呈间隙性狂奔。体色变黑,眼球突出,严重时眼四周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马克·里萨克(Mark Lisac)是在Togiak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工作的一名鱼类生物学家,他说:“对于这条鱼来说,它真的是吃的太多了。”不过虹鳟鱼和其它很多淡水鱼类的确存在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的现象,其中也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白内障病又名双穴吸虫病(Piplostoum disease Of rainbow trout )。
虹鳟鱼白内障病病因
病原主要有山西双穴吸虫(Piplostomum shanscinsis)和另一未定种囊蚴寄生于虹鳟眼球水晶体。未定种寄生于虹鳟眼球玻璃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因
病原体有杯体虫,累枝虫(Episcylissp.)等纤毛虫。以游动体传播。
虹鳟鱼固着类纤毛虫病症状
虫体成丛地寄生于鱼类皮肤、鳃,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对寄生组织没有直接破坏作用,但会对寄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分布区域
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均有分布。
虹鳟鱼生活环境
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
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鱼种入池前也要用3%的盐水浸泡5分钟。坚持每天喂5~6次,投喂速度要慢,注意每天傍晚后投喂1次。待几天鱼种已适应后,开始每天投喂3~4次,可以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时间。
水泥建造的流水池塘面积最小的在40~50平方米,中等大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仔鱼培育
培育池面积10~200平方米,宽1~2米,长为宽的2~6倍。入水形式采取并联排列进水,池水深度20~30厘米。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适宜水温为10~12℃。
如果采取并联进水的培育池,要在接近水源的上游设置改造。使用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因
病原体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NV)。其传播途径有:
①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
②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虹鳟鱼传染性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四钩虫病病因
病原体有粟色四钩虫(Tetraonchus awakurai )和突吻四钩虫(Tetraonchus oncorhyuchi)。由幼虫传播。
虹鳟鱼四钩虫病症状
四钩虫寄生于鱼鳃,利用锚钩钩住鳃组织造成鳃丝损伤、充血,鳃黏液分泌增加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
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
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
头部、体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又名脑黏体虫病(Myxosoma disease Of rainbow trout )o
虹鳟鱼旋转病病因
病原体为脑黏体虫(Myxosoma cerebralis )。
虹鳟鱼旋转病症状
脑黏体虫寄生于稚鱼软骨膜、软骨、脊稚骨及头骨。病鱼体色发黑,尤其尾部发黑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虹鳟鱼不耐任何污染,必须在清澈透明的冷水中饲养,养殖产品干净卫生,肉味鲜浓,口感嫩活。
2、肉里无刺,便于食用,宜老宜幼,易于消化。
3、维生素D、铁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
4、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22炭6烯酸和20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由幼虫传染。
虹鳟鱼白点病症状
多子小瓜虫于虹鳟体表、鳃、眼球、口腔寄生。体表寄生时,鱼体全身形成许多肉眼可见的小白点,体表黏液分泌增加,小白点为虫体刺激鱼体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形成的孢囊。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虹鳟鱼的磁场细胞中,磁性微粒紧邻细胞膜,而非细胞核。
在大海里畅游三年时间,离家300公里之遥,虹鳟鱼依然能径直地回到它最初的孵化地。通常,虹鳟鱼跟随着溪流游弋,并且鲜少出现方向错误。
这种非凡的航行壮举很可能依赖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