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
东乡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3万hm2,其中马铃薯面积1.73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1.20 %,平均每667m2产量实现1 500 kg,是我县确定大力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马铃薯收入占农民
1 马铃薯生产区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东乡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3万hm2,其中马铃薯面积1.73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1.20 %,平均每667m2产量实现1 500 kg,是我县确定大力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马铃薯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 %左右。东乡县马铃薯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海拔2 200 m以上的山区,区域内年均气温5 ℃,年日照时数2 521 h,无霜期138 d,年降水量544 mm,年蒸发量1 222 mm,日较差在10 ℃以上。土壤以山地白麻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富含钾,种植区整体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符合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冷凉习性,更有利于淀粉积累。种植区基本上没有灌溉条件,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但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为325.80 mm,占总量的60.20 %,与马铃薯需水规律相吻合,生产的马铃薯个大、面饱,具有淀粉含量高、马铃薯形好、马铃薯块均匀、品质优(含淀粉17.40 %、蛋白质2.75 %、糖0.05 %)食用性好、耐贮藏等特点。因此,该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当地农民具有较好的栽培、管理、生产经验,是临夏州马铃薯的主产区。
2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依托优势育基地 我县农民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市场需求,我们把培育马铃薯生产基地作为加速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靠组织引导。县内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组建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靠效益吸引。我们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坪庄乡坪庄村就是受效益吸引的典型,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 %以上。目前,全县已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22个,基地村145个,年种植面积达到1.73万hm2,生产基地的不断育强,为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发展龙头壮产业 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我们始终把改造、引资、扶持企业发展作为加快马铃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整合马铃薯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力打造马铃薯经济的“航空母舰”。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达板和东塬两乡镇各建成了年产5 000 t精淀粉的精淀粉厂1座,年吸收加工马铃薯6.50万t左右,成立了甘肃东乡马铃薯运销公司、东乡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汪集友谊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锁南高门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涌现出了一些群众性的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年运销马铃薯35万t以上,拉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产品种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收获季节集中上市,容易形成压级压价、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3 依靠科技增效益 为了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把扩大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不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应用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经过检测,我县1.33万hm2马铃薯产地和25万t马铃薯产品分别被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近两年,我县连续聘请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马铃薯育种专家王一航教授,到我县作马铃薯脱毒良种培育及种植技术指导培训,为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答疑解惑。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活动,每年开办以马铃薯栽植技术为主的培训30余期、3 000人次。为全县马铃薯依靠科技增产奠定了基础。二是狠抓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工作。2000年以前大田应用的当家品种为渭马铃薯1号,近几年,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50~100多万元,从省农科院马铃薯基地调进陇薯3号、5号脱毒马铃薯进行推广,经过几年的政府调种,群众自发引进和互换互兑,使陇薯系列品种发展很快,目前面积已扩大到近0.67万hm2,并已发挥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县马铃薯生产中品种单一、退化严重、质量差、产量低而不稳的制约因素,2003年,组建了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在坪应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处,砖混结构700 t马铃薯贮藏窖3座。2010年快繁陇马铃薯3号脱毒苗110万株,爱德华国王、荷姆斯、黑美人等外引品种10万株。栽植微型马铃薯生产网棚田7座,面积0.41 hm2,原种防虫网棚田栽培6 hm2,一级种马铃薯繁育田26.67 hm2,示范推广陇薯3号种马铃薯133.33 hm2,从英国引进爱德华国王、洼乐、马瑞斯派迫等6个脱毒专用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引种小区试验。以坪庄乡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建成了1个万亩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建成了汪集高家至沿岭、那勒寺丁道川南山、龙泉北庄湾至董岭董家岭、风山上沟、东原包家岭5个千亩示范点,各山区乡镇建立一处百亩以上的示范点。三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近几年,我县沟垄种植的面积达到1.67万hm2,沟垄耕作方式不断规范,其种植方式为:沿等高线用步犁播种,种一空一或种二空二两种形式,每667 mm2播量150~200 kg,每667mm2株数4 000~4 500株左右www.nczfj.com/。在开花初期进行追肥,一般每667 hm2施氮肥40~50 kg,磷肥40 kg左右,结合追肥进行锄草、培土、起垄等田间管理措施。马铃薯实行沟垄耕作,不仅省工、省时、便于田间管理,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接纳天上水,而且马铃薯结薯部位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形成的薯块均匀整齐,不易裸露被阳光照射变绿,商品性、食用性好等优点,是理想的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
2.4 创优品牌拓市场 “东乡马铃薯”以个大、面饱、口感好而享誉省内外,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近些年,我们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我县的马铃薯产品,提高我县马铃薯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已组建了马铃薯协会,尝试开展订单生产,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尽快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各类马铃薯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有效发挥品牌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3 马铃薯发展的点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有以下几条经验。
3.1大力推广应用脱毒马铃薯良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2利用我县山区气候较凉的特点,将我县发展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对青海省及周边县市提供销售马铃薯良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民增收措施。
3.3在重点集镇建立马铃薯专业收购批发市场及储藏窖,是解决鲜马铃薯卖难现象和防止外地客商压级压价的有效手段。
3.4兴建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是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4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前景
我县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提高单产,实行引、育、繁、推一体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加工、销售和仓储并进,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经营层次,全力打造具有东乡特色的马铃薯“块状经济”,尽快把东乡建成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子、商品马铃薯生产及加工基地,构建东乡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由生产大县向产业大县的转变。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6172.html
[农业新闻]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李楠)从刀耕火种,到小牛拉犁,再到机械化生产,农业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农业会是怎样?需要哪些新科技赋能?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 资...
[农业新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日6时讯(通讯员 余清英) 近日,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民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秧苗长势良好,一驾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在秧田上空,实施喷药杀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新闻]“益农信息社店面不大,却服务着雁塔村400多户1100多人口,带动返乡创业大学生及乡镇青年一起创业。”近日,记者来到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益农信息社采访时,负责人杨清...
[农业新闻]在临西县河西镇的河北北扬高新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施工现场,8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温室通透敞亮,4000多平方米的连栋育苗大棚主体完工,工人们已经栽下了樱桃树、红心苹果树...
[农业新闻] 谷雨已过,人们餐桌上多了一道最爱的蚕豆。翠绿的蚕豆荚,不仅藏着初夏的味道,更“存档”着江苏的特色种质资源。拨开一个蚕豆豆荚,香气扑鼻。外行看到的是,翠绿的果实...
[农业新闻] 中新网长治4月28日电 (记者 李庭耀)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走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的乡间道路,两旁农田已不见地垄,连成大片。田里看不到农民,但见大型拖拉机轰隆驶过。 &ld...
[农业新闻]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随着供需形势持续改善,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2周下降,回落至每公斤40元左右,同比...
[农业新闻] 京杭大运河流至桐乡石门镇,形成120°的大转弯,又称“石门湾”。 “寻梦江南,水韵石门。百花田园,果菊飘香。”在运河水滋养下,石门湾里物产丰富、...
[农业新闻] 潘劲东正在演示植保无人机操作。 “天线摆放的位置,决定遥控器与植保无人机之间的信号强度。作业时,需要注意无人机桨叶上是否有附着物,必须保持桨叶干净,确认每一个机臂...
[农业新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当前,我国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