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业机械迅猛发展,在农村中普及使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安全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作业环境差。同时,农村中有些农机手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农机技术知识,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田间作业违章情况严重,有些农机手无证上岗操作等行为,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农业机械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农业机械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农村“一户买机,全家都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认为小型农机结构紧凑简单,易学易操作。缺乏安全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由于操作技术生疏,不懂操作规程,导致操作不当;部分农机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在农田中作业或加工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不会出现人员伤亡,从而对安全作业不重视。农业机械年使用时间短,利用率极低,有些农机操作人员为了尽快收回购置机械的投资,在农忙季节日夜加班,长时间的疲劳作业易导致操作人员反应迟钝或判断失误,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正是这些忽视安全的麻痹思想,形成了大量事故隐患。
1.2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
近几年农村农业机械拥有量剧增,据调查,有些农民购买了农业机械后,找个“明白人”指点一下,略懂一二便开始操作机械进行作业。由于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了解农业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缺乏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能差,无法应对突发情况,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据统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中80%的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普遍偏大,不仅技术生疏,且操作动作缓慢,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1.3农机操作人员忽视维护保养
由于农机操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未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对农业机械的保养不重视,从而不按时保养机具,还有的农机操作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暇顾及维护保养。这样重使用、轻保养,操作带“病”的机械进行作业,从产生“小毛病”到拖成“大故障”的过程中隐藏着事故的隐患。
1.4农机作业环境较差
农田作业时,田间机耕道是机械下田作业和田间转移的道路,目前田间机耕道多为20世纪70年代前后修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机耕道过窄,路面坑坑洼洼。而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转移,或走机耕道,或爬较高的田埂,或走非机耕道的小路,操作稍微不慎,便易引发事故。
1.5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我地,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6万余台(套),95%以上是非牌证管理的机械,而负责全县农机安全监管的农机安全监理站只配备3名工作人员,没有监理装备,乡(镇)农机员因管理体制所致,大部分时间从事非农机工作,对各种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很难到位。
二、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预防措施
2..1强化监管,确保监管措施到位
对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认真调查研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农机作业安全形势,形成报告,向同级政府作专题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和手段,完善乡(镇)级农机管理机构,保障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调动乡(镇)、村农机员的工作积极性,日常巡视摸排,掌握信息,抓好源头关,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县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将非牌证管理的农机具纳入日常安全监管范围,克服量多面广畏难思想,把服务送到村、户,做好农机具安全作业监管。要根据农事规律,认真开展农机作业的安全大检查,扎实排查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作业事故的发生,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三是开展以纠正违规违章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把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场院,在执法过程中注意方式和方法,重纠轻治,做到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坚决避免激化矛盾,杜绝暴力执法。
2..2强化宣传,确保安全教育到位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机操作人员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机操作人员理解“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二是将“送安全下乡”、走基层等活动常态化,避免“阵风式”活动;三是将农机安全教育融入乡村的各种活动中,扎实推进农机安全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观念和意识。
2..3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操作技能到位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借“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学习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知识、操作规程、农机安全常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结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采取实用、实效的方法,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辅导。通过各种方式的农机技术传授,使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2..4修建机耕道路,改善田间作业通行条件
建议政府从美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购机补贴等支农资金中拨出一部分,投入乡村机耕道路建设与改造,引导村、组、农民个人筹资筹劳,引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以改善农机田间作业通行条件。
2..5建立救济制度,提高农机户抗风险能力
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设立农机事故救济基金和互助组织;制订并尽快出台农机操作人员的人身保险和作业机械保险制度。提高农机户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机户不因农机作业事故而返贫。
三、结语
农机作业事故的预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己任,将各种措施、制度落实到位,切实把农机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原文:新闻 > 农业新闻:农业机械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9363.html
[农业新闻]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李楠)从刀耕火种,到小牛拉犁,再到机械化生产,农业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农业会是怎样?需要哪些新科技赋能?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 资...
[农业新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日6时讯(通讯员 余清英) 近日,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民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秧苗长势良好,一驾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在秧田上空,实施喷药杀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新闻]“益农信息社店面不大,却服务着雁塔村400多户1100多人口,带动返乡创业大学生及乡镇青年一起创业。”近日,记者来到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益农信息社采访时,负责人杨清...
[农业新闻]在临西县河西镇的河北北扬高新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施工现场,8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温室通透敞亮,4000多平方米的连栋育苗大棚主体完工,工人们已经栽下了樱桃树、红心苹果树...
[农业新闻] 谷雨已过,人们餐桌上多了一道最爱的蚕豆。翠绿的蚕豆荚,不仅藏着初夏的味道,更“存档”着江苏的特色种质资源。拨开一个蚕豆豆荚,香气扑鼻。外行看到的是,翠绿的果实...
[农业新闻] 中新网长治4月28日电 (记者 李庭耀)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走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的乡间道路,两旁农田已不见地垄,连成大片。田里看不到农民,但见大型拖拉机轰隆驶过。 &ld...
[农业新闻]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随着供需形势持续改善,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2周下降,回落至每公斤40元左右,同比...
[农业新闻] 京杭大运河流至桐乡石门镇,形成120°的大转弯,又称“石门湾”。 “寻梦江南,水韵石门。百花田园,果菊飘香。”在运河水滋养下,石门湾里物产丰富、...
[农业新闻] 潘劲东正在演示植保无人机操作。 “天线摆放的位置,决定遥控器与植保无人机之间的信号强度。作业时,需要注意无人机桨叶上是否有附着物,必须保持桨叶干净,确认每一个机臂...
[农业新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当前,我国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