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牛”劲足“牛”气冲天
前不久,静宁县古城乡西岔村村民张永红以14000多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牛。”古城乡西岔村境内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因为是纯山区,所以旱灾尤为严重,加之当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一度甚为困难。本文介绍的是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乡西岔村村民张永红养牛致富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致富路上“牛”劲足“牛”气冲天。
前不久,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乡西岔村村民张永红以14 000多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牛。老张拿着一沓子百元钞票,高兴地说:“不用出门打工,在家养牛一样能挣大钱。”
古城乡西岔村内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旱灾尤为严重,加之当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一度甚为困难。全村唯一充足的资源就是196.5公顷耕地,历来以种植玉米、洋芋、紫花苜蓿等传统作物为主。根据西岔村的这一现实情况,2012年静宁县养护站制定了通过发展养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精准帮扶计划。
如今养牛业已成为西岔村的主导产业。和张永红家一样,村民张随兵家养了12头牛。他告诉笔者,一年下来不出门,卖几头牛就能挣个七八万元。
张随兵边和妻子粉碎饲料,边指着身旁堆积如山的玉米秸秆说:“有了这些,养牛就不怕了。等两头怀孕的母牛产下犊牛,家里就14头牛了。忙是忙了些,但经济效益真的好。”
“以前,家里老人多病,居住条件差,负债多,经常有人来家里催账,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通过养牛,我把房子翻修了,还买了四轮车跑运输,生活好多了。”张随兵说。
当地像张随兵这样通过养牛修了新房、买了新车的村民不在少数。目前,西岔村养牛户占了总户数的65%,存栏数为2 319头。
站在标准化牛棚里,村民常志忠指着一头皮色光滑、个头肥硕的牛犊高兴地说:“你们看我家这头夏洛来犊牛漂亮吗?2016年,两头老牛还会产新品种犊牛。”
据了解,该村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引进夏洛来、利木赞、南德温等喂养周期短、增肥快、经济效益可观的新品种牛。2016年,村上新增高标准养牛大户20户,新品种犊牛100头。
村支书柳玉财当了30年的村干部,60多岁的他原本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如今却到处为群众奔走,争取养牛资金,大力推广养牛新技术。“我们要把漫山遍野的草,通过养牛变成钱,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柳支书说。
柳支书指着村里平坦的路告诉笔者,这条路是2015年县养护站帮扶修建的,它改变了村里过去无路可走的难题。
自从养护站与西岔村结对帮扶以来,该站干部杨文吃住都在西岔村里,认真地为村里制定各项发展计划,争取资金,组织群众修路,建排水管道,邀请技术人员培训养牛技术……他告诉笔者,当初大家帮助西岔村发展养牛业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了。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8205.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