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致富带头人李利平:六盘山下养蜂女
在固原,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带领着蜂农养蜂产蜜,与众不同的是,她会“指挥”蜜蜂根据需要去采蜜,如今她已开发出6种蜂蜜,其中芍药蜂蜜在宁夏属独创,每公斤价格高达780元。这不但解决了蜂农四处打游击养蜂的问题,还提高了产蜜数量和质量。时下,正值荞麦花开,她又组织蜂农带着蜜蜂来到万亩荞麦种植基地采花粉酿蜜。她就是李利平。
今年38岁的李利平,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性格泼辣,敢闯敢干。李利平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为了供养8个子女上学,父亲在原州区三营镇开办了当地第一家电焊机械修理部。李利平上初中时在学校住宿,父亲每周都要给她送干粮。李利平回忆说,那时经济困难,家人吃的都是杂粮,但父亲每次给她送来的都是白面馍馍。
“父亲每次给我送干粮,总是叮嘱我努力读书,然后便急匆匆赶往电焊铺。”李利平说,每次看着父亲骑车远去的背影,她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想尽早帮父亲减轻负担。
初中毕业后,李利平决定不上学了,将上学的机会留给哥哥姐姐。这一决定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但在李利平的坚持下,父母最终妥协,为此父亲还痛哭了一场。
年仅15岁的李利平开始跟随父亲学艺。电焊、机械修理是一份又脏又累的活计,李利平的脸部经常被电焊烧伤,但他从没有喊苦叫累。三年一晃而过,在父亲的熏陶教导下,她不但熟练掌握电焊和机械修理技术,还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
为了闯出一番事业,李利平决定独自外出创业,她先后从事过商贸营销、钢结构加工等生意。2002年,李利平结婚,婆家是当地有名的养蜂大户。而细心的李利平发现,婆婆家养殖近百箱蜂,但蜂蜜只有一种。
“如何才能增加蜂蜜种类,又能提高产量?”李利平开始琢磨。恰好,在李利平的老家,有人通过土地流转大面积种植黄芪,每当黄芪花开时,她家酿出的蜂蜜颜色就有变化。李利平通过多日观察,发现蜂蜜颜色变化,是因蜜蜂采黄芪花所致。
“既然蜜蜂能采黄芪花,也能采其他花。”想到这,李利平的脑海里灵光一闪,决定想办法让蜜蜂去采不同的花蜜。从每年6月份开始,李利平根据枸杞、苜蓿等花期,和家人一起带着蜜蜂来到田边地头采花。期间,李利平发现,蜂蜜产量明显增加,而且蜂蜜纯度得到提高。在解决了以往采花酿蜜“守株待兔”的弊端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固定的大面积花源,需要经常带着蜜蜂外出找花,不但劳心劳力,而且产量和质量无法保证。于是,李利平琢磨着让蜜蜂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采花产蜜。
为让蜜蜂有固定的花源,从源头保证蜂产品质量。2014年,李利平在原州区圆德慈善产业园成立蜂产品公司后,前往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地寻找花源,同时在固原当地投资并联系建立芍药种植基地、黄芪种植基地、荞麦种植基地、苜蓿基地以及枸杞基地。
有了采花基地,李利平四处联系蜂农,并成立养蜂合作社,投资帮助村民养蜂。为了解决蜂农的后顾之忧,李利平又与村民签订蜂蜜收购合同,解决蜂产品销售问题。李利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箱蜂的成本1000元至1800元,按照一箱蜜蜂产240公斤蜂蜜,1公斤蜂蜜售价40元计算,除去成本,一年可收入7800元。“养蜂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李利平说。
“有了固定的采花基地,有大量的蜂农,就可以让蜜蜂按照你的需要去产蜜。”李利平说,一年12个月中有4个月为采花期,从每年6月开始至9月份,根据苜蓿、黄芪、枸杞、芍药、荞麦等植物的不同花期,组织蜂农带着蜜蜂到基地采花。这种有组织的采蜜,不但解决了蜜蜂因没有固定花源四处采花的问题,又提高了蜂蜜产量,保证了每一种蜂蜜的纯度和质量。通过“指挥”蜜蜂产蜜,李利平顺利开发出6大类蜂蜜。
随着固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加上土地流转,大规模种植药材和农作物,为养蜂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今年,固原将养蜂作为当地农民一项脱贫致富的产业后,通过政府帮扶、企业带动,蜂产业在固原迅速壮大,而李利平“指挥”蜜蜂产蜜的做法,在带动村民致富中可谓独树一帜。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村民致富带头人李利平:六盘山下养蜂女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4063.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