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疙瘩”成农民致富“金蛋蛋”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立足生态资源,加快林业转型升级,发展茯苓种植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茯苓这个原本长在土里的“土疙瘩”,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今年35岁的李俊红是糯福乡戈的村袜块村民小组的农民,2012年,他偶然听到朋友说,松树蔸可以用来种植茯苓,刚好伐区内可利用的废弃松树蔸不计其数。于是,李俊红学习了茯苓栽培和管理技术,并购进了9500包茯苓菌丝种子,开始试种。经过精心栽培,第二年他就成功挖出了大块的茯苓,种植4年茯苓为他家增收近14万元。
李俊红说:“茯苓是一年种下去一年得收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看到李俊红用松树蔸种植茯苓,技术和管理要求比较简单,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收入好的产业,同村的李金华也想种植茯苓:“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产业见效比较快,我也想试着去种。”
据了解,茯苓是一种名贵中药,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收购商杜作兴敏锐地觉察到了茯苓产业的“钱途”,仅他家每年向当地村民收购的茯苓就多达三、四百吨,经过初加工后,按照市场价15000元一吨出售,他家每年的茯苓收入较为可观。“我一年估计大概收购茯苓三、四百吨,这个价格行情,目前来说也是供不应求。”
糯福乡是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蓄积量最大的乡镇,全乡林区面积106万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糯福乡成为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糯福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利用山多林广的自然特点,鼓励农民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养殖蜂蜜等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目前,糯福乡共有零星茯苓种植户1116户,累计种植面积8210亩。发展林下经济,不仅鼓舞了老百姓的脱贫信心,也在林下产业转型升级中,让老百姓们找准发展产业的目标,也让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茯苓种植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脱贫果”。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3978.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