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木”做出“大产业” 甘肃两当灵官人走上致富路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灵官村村支书曹宗孟
3年树龄的白皮松苗
灵官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周围是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白皮松原生区,俗话说:“靠山吃山”,村支书曹宗孟就依靠育苗产业摆脱了贫困,如今,他更是带着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曹宗孟与白皮松的“结缘”,还要从2007年说起。因为村子紧靠着白皮松原生区,每到秋季,乡亲们就会去山上的林子里采种子卖给外来的收购商。在一次交谈中,曹宗孟发现,白皮松市场价格和前景十分可观,通过考察和咨询,他从自家的地里分出半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第一次就出师不利。他说:“技术啊各方面都不掌握,所以也就种到地里没有出苗,第二年我就了解了一下掌握一下育苗技术,回来以后就在自己的家里育了半亩,那年育成,苗子出来的还比较好,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买了17万6。”
挣了钱,曹宗孟心里乐开了花,也开始带动村民发展育苗产业。但技术支持和销路保障仍是育苗发展的两大难题。2014年开始,在双联单位甘肃省检察院的帮助协调下,这两大难题都得到了解决。曹宗孟说:“省检察院给我们协调白龙江林科所的专家到咱们这边来,给我们作技术指导,我们平时遇到任何病虫害,拍成照片或者视频给他们发过去, 然后他们那边给我们分析指导,销路上面,省检察院也是积极协调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这一带,从销路上保障,所以现在我们村这个育苗发展基本不存在什么困难了。”
这几年,地里的苗子整车整车的往外拉,曹宗孟的家里一下子就有了改观。“现在家里面房子也盖了,小车也开上了,经济也宽裕了,生活上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灵官村创新组建“小康互助组”。曹宗孟和大户率先带头,组建小组,让贫困户在短时间有了自己的互助产业。曹宗孟介绍,这个模式就是“优势互补,共创双赢”。“我带了四户,咱们贫困户有土地有劳力,我出苗木,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把这个苗子栽到他们地里,效益是对半分红,等于说我栽的这个苗子里面有一半就是他的。”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小苗木”做出“大产业” 甘肃两当灵官人走上致富路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1960.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