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杨海云返乡创朝天辣基地 领乡亲走致富路
朝天红辣椒基地,员工采摘忙。
新采摘的朝天红辣椒。
朝天红辣椒基地。
冬日阳光暖如春,山峦重叠宛如龙;满山遍野朝天辣,三五成群忙采摘。虽是深冬,但秋收的喜悦意犹未尽。11月24日,走进湖南省邵东县砂石镇真新村的山坡上,远远传来嬉笑声,爬上山顶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朝天辣红绿相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就是返乡创业的杨海云投资800余万元、占地1000余亩的朝天红辣椒基地。
外出闯荡,锤炼本领
1971年,13岁的杨海云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中断学业,起早贪黑跟随父亲学打铁。历经五年的磨砺,杨海云对贫寒感到苦恼和无奈。穷则思变,1976年3月,18岁的杨海云跟随父亲,跑广西桂林经营日杂品收购生意,办厂搞销售,苦苦经营六年,获得第一桶金后,回家建房兴业。
好景不长,1986年,他独闯海南岛,不到两年,亏损巨大。1987年,他回到邵东老家,向朋友借钱继续经营生意,由于当时市场竞争激烈,不到一年再次亏损。几度亏损后,陷于困境之中的他誓不屈服,1989年,跑到广西与桂林钢厂劳务公司合作加工钢胚、制作螺丝帽。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艰辛的拼搏,获得了丰硕成果,狠狠地赚了一笔。
1991年,杨海云带领全家6口人南下深圳,做起机械化等贸易生意,1992年步入正轨,1993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公司升级为海龙集团公司,从事机械、食品、煤矿等产业。从此,他创办的贸易集团公司越做越强大,越来越兴旺。
2002年至2004年,因政治与国际金融环境影响,杨海云的公司大额亏损。2005年,他四处筹钱,使原有公司起死回生。2007年,在深圳大亚湾投资房地产生意时,他主动发展股东,历经8个月,洽谈成功节能减排项目,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截至目前,他已成立深圳海事通投资、武汉泰通贸易、武汉盛兴三大公司,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家。
不忘乡亲,回乡创业“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外面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在外打拼四十多年,家住砂石镇真新村的杨海云谈起为什么回乡创业时这样说。
2014年3月,杨海云在砂石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年正值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他以高票当选村委主任,成为全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的村主任杨海云深谙此理。同年10月,他带领村级班子成员、村民投入到入村公路的建设上,不要村民筹一分钱,自己拿出200万余元,修通了该村通组公路。
为了走以龙头企业带动村民经济发展的路子,杨海云把创业的目标投向了高效农业,瞄准巨大的农村市场。2014年12月,他带领村干部及部分群众总投资800万元,以种植朝天辣为主的邵东金通科技有限公司随即注册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就遇到了超乎想象的困难。以种植朝天辣为基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建一个千亩农业示范基地,实行连片开发、集中管理,需要租用周边几个村的荒山土地,牵涉到当地100余户群众的土地流转纠纷问题。为此,杨海云白天奔波于县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和银行之间,协调关系、办理相关手续,晚上深入村组、农户做思想工作。
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县内外100多个商家及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今年产辣椒70吨,销售收入相当可观。
带领群众,走创富路
如何使企业永立农业产业化潮头,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杨海云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永不懈怠、永远创新。下一步,他将继续依托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让更多的规模种植户看到公司产品的优势,逐步形成更大面积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目前,这里出产的朝天红辣椒通过深加工,出口东南亚,远销往欧美市场,在国内主要销往湖北、四川重庆辣子鸡、辣子蟹、麻辣火锅等餐饮行业,带动周边村万余人致富。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家乡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朝天红辣椒打造成省级高效特色农业。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邵东杨海云返乡创朝天辣基地 领乡亲走致富路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0766.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