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青年农布的致富之路——身有残疾但梦想健全
农布带领全村残疾人发展生态养殖业,托起了全村20多个残疾人致富的新希望。
通过几年努力,农布的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仓觉村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无数的羊群点缀在山林间、荒坡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村画卷。在这美丽的风景背后,有着一个残疾青年创业的艰辛经历。
该村残疾青年农布带领全村残疾人发展生态养殖业,托起了全村20多个残疾人致富的新希望。
不幸的命运
出生在五境乡仓觉村吉史卡的农布,有着一段不幸的身世和经历,父亲右腿先天性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家里的所有农活全靠母亲一人操劳。小小的农布把母亲的辛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懂事的他上完小学二年级就过早地分担起了家里的农活,起早贪黑,艰辛劳作。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生活赋予了农布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性,磨练了他坚强的意识和秉性,多年来,不甘于贫穷和渴望脱贫的他,尝试做起了各种生意。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他收购大白豆、药材,再倒卖到昆明等州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也找到了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真谛。通过勤劳和努力,农布使自己贫穷的家境逐渐富裕起来,而且积攒下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成为了村里人见人夸的青年和村中很多年轻人的学习榜样。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正当农布的人生有了一定的起色和转机,踌躇满志地规划和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之时,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他打入了万丈深渊。
那一天,他是在一种白色的环境中苏醒过来的。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家人都陪伴在旁边。当他在家人的眼泪中得知自己在车祸中失去右腿,已高位截肢,终生要陪着拐杖时,他几乎不能接受这一改变不了的事实。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绝望涌遍了全身,他感到天崩地裂,整个世界都坍塌下来。他第一次绝望地抱头痛哭,让在场的人都流泪满面。
从医院治疗回来后,平时里那个爱说爱笑、开朗大方充满着阳光和自信的农布变得沉默了。白天他独自坐在家门口看着远方的大山一言不发,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星辗转难眠,自己美好的时光才开始,难道就这样过早地黯然失色了吗?父母亲养老靠谁?自己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农布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为了重建农布的生活信念,家人和朋友用尽一切办法安慰和鼓励农布,有很多朋友跟他讲我州残疾创业成功人士杨金坤、夏山泉等的故事, 他被这些残疾人坚强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生活信念深深感动。家里人还给他购买了很多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书,这一切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农布干渴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布。农布真切地感受到了亲戚朋友给予他的无限关爱和期望,变得开朗起来,开始憧憬起美好的未来。慢慢的,他被点燃了信心,决定靠独立自强生活。
艰辛的创业
找到生活的信心后,农布决定在社会上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做一个自立的人,做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他想在农村开创一片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整个仓觉村有残疾人20来个,这些残疾人家庭非常困难。他萌生了带动全村残疾人通过自立实现致富脱贫的念头。
农布走遍了州内外的很多地方,认真分析适合创业的项目。通过走访和总结,结合仓觉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布发现养殖黑山羊是一个投资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尤其是最适合农村残疾人创业的好门路。
于是农布召集村里的残疾人开会,他给大伙儿讲人残志不残的道理,讲创业的梦想,讲产业投资规划。他的诚意点燃了渴望脱贫的残疾人的激情,大家没有一个反对的,都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农布干。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难上加难。选好了产业项目后,最难的是资金问题。由于车祸发生后,自己多年的积蓄也所剩无几,四处借款也没能筹集所需资金。农布跑了很多银行,由于没有抵押物,银行业部门不愿意放款。就在农布一筹莫展之时,村里的残疾户们纷纷拿出了自己家的户口簿做抵押,农布顺利地贷到了投资资金。残疾户们的这一举动让农布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感到了这笔来之不易的贷款资金的分量,更加增强了他带领大伙脱贫的责任和信心。
有了资金后,农布首先承包了村里的几百亩地种植饲草,建设圈舍。那些日子,农布柱着拐杖,艰难地行走在基地上,他和工人们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指挥和策划建设基地,并邀请州县相关部门对村里的残疾人进行全面的养殖技术培训。他还带村里的残疾人到外地州学习取经,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让他们真正掌握养殖黑山羊的技术,让大家都成为养殖黑山羊的行家里手。第一年农布购买了320多只黑山羊,分养到三个点上,由于管理到位,年底就出栏了200只,获利20多万元,村里的残疾人家庭收入达1.6万元。
村里的残疾户们第一年就在农布的带领下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农布也有了可观的收入。2013年,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并成立了“翁布宣坚种养殖合作社”,积极走好“基地+残疾人+市场”的新型模式。为了更好地带动残疾人致富脱贫,农布把合作社所有山羊分到残疾人手里,每年的收入他拿30%,残疾户拿每年利润的70%。这样一来,极大地带动了残疾户的收入,残疾户收入最高提高到5万元,最少年收入也达3万元左右。
梦想照进现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农布的黑山羊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有了“滚雪”式的积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翁布宣坚种养殖合作社”的黑山羊达1000余只,农布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户。合作社每年山羊出栏数达500只,今年农布还与丽江某屠宰场签下了500只/年的合同,订单养殖让合作社的残疾人们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了养殖的信心。
通过自己的努力,农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仓觉村金柏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的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家境十分困难。农布让他加入到合作社,负责在基地里放羊,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如今一家人日子过得殷实。“是农布让我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的日子永远也不会这样好。”金柏一家人对他总有着说不完的感激话。
现年只有18岁的斯那央宗是仓觉村一个不幸的孩子,她先天失聪,听力只能靠助听器,家里的爷爷体弱多病。两个病人使这个原本不太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不知所措之时,农布向他们神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让斯那央宗加入到合作社中,带领这个家庭脱贫致富。
在仓觉村,这样的残疾弱势群体还很多,农布用一个残疾人特有的爱心,让这些弱势残疾人梦想成为了现实。农布的创业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广泛关注。州、市残联和当地乡党委政府对他给予了扶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创业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觉得养黑山羊的市场前景好,很适合我们。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基地草场达到1000亩左右,力争羊群达到3000余只,每年的出栏数达到800只左右,让村里的残疾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农布说。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藏族青年农布的致富之路——身有残疾但梦想健全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0270.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