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辞掉高薪工作 回家乡养鸡终致富
徐荣在一次活动中展示自己养的鸡
徐荣饲养的土鸡
“创业就是一场游戏,输要输得痛痛快快,赢要赢得酣畅淋漓,只有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赢家。”——这一直是辞掉高薪工作,选择回家创业的80后徐荣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从2009年他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期间遭遇过挫折,最后他始终凭着自己一股“坚持”的韧劲,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自己的创业成功。
利用微生物发酵鸡粪 萌生想法辞职回家创业
说起最初萌生出的回家创业的想法,80后的徐荣介绍,他原本是内江威远黄荆沟人,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生物学,2007年实习的时候,他应聘到一家大型的种鸡公司工作。
当时在实习期间,徐荣利用微生物发酵鸡粪,从而得到了有机肥料,而这种肥料能够减少养殖污染,变废为宝。最后肥料的研发成功,被推广运用到高品质的蔬菜种植领域。而恰恰就是这次研发过程中的启发,让徐荣自此萌生了把种植业和养殖业两者有机结合,走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的念头。
在2009年,徐荣为了完成自己的想法,毅然放弃了已经落实下来的高薪的工作,辞职回到家乡开始准备自主创业。
不是一帆风顺 过程遭遇几多挫折
徐荣回乡之后,便开始综合考察,最终他决定养土鸡,而此时他便遭遇创业过程中的第一道困难。由于他是前期创业,又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的资金并不充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又多方走访看察,最终他在自贡荣县的墨林找到了一处废弃的民房,最终决定用这间民房来养鸡。然而民房的破烂漏雨,再加上山中又潮湿阴冷,这一次,徐荣真正地体会到了“以天为盖,以地为席”的艰难。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不易与艰辛,所幸有梦想一直陪伴前行。”徐荣说,那段日子是艰辛的,异常辛苦的,但是他感到很快乐,因为生活很充实,眼前的一切都是带着梦想和期待的。然而虽然徐荣在自己这一次创业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最终也好不容易盼着自己所养的第一批鸡长大,然而因为社会认知度低,价格贵,再加上他缺乏社会经验,他的第一次创业最终失败了。
出发再前行 创新养殖模式终寻致富道路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打碎了徐荣的“梦”,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2010年,徐荣重新整理和反思以后,他决定重新再来。而这一次,他探索出了新的路子——和农户签订合同,他提供鸡苗,待鸡长成后,他保价回收。这一年,徐荣并没有赚什么钱,但是他却自此开始摸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子来了。
到2011年,养殖户越来越多,徐荣又开始制定了“以大带小,以大管小”的模式,组建了家禽合作社,以金字塔似的管理结构,来管理农户们。并开始与绵阳、成都、重庆、泸州等地的大型超市合作,销售开始稳步增长。
随着规模的扩大,徐荣又回到家乡黄荆沟镇砚台村,筹资10万余元,承包了280亩荒山,开始种植枇杷树、桃树,并在林下养殖土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基地,开始了真正的循环模式。并且还制定了合理的养殖方法,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据了解,近年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采取“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养殖模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全程服务举措,徐荣在山区带领农民利用山坡、果园、林地、荒滩建立天然养殖园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土鸡,生产出来的优质土鸡、土鸡蛋,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徐荣还与大型的餐饮店合作,如今,他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万元。
“在这个过程里,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坚持努力,坚持梦想。最终就算不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功,但是也一定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徐荣如此说到。如今,他最初的梦想实现了,而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就是让他的品牌土鸡实现产业化发展,让小小的土鸡飞上枝头,成为内江未来一颗耀眼的明珠。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大学生辞掉高薪工作 回家乡养鸡终致富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20078.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