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新春:返乡坚持创业梦 带着村民齐致富
现年53岁的庞新春是宣恩县沙道镇林业村4组的村民,30多岁时曾在该村任了几年村主任和村支书。随后,他与爱人一起去广州打工。在打工期间他苦学技术,并立志回乡创业,尽管创业初期有人不理解、有人冷嘲热讽,但庞新春凭借着自己的坚持不懈,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成立了宣恩沙道绿源苗木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们一起创业和致富。
毅然返乡 坚持创业梦
“外出打工,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一门技术。”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庞新春说。
当时,庞新春在广州市花都区绿海园林基地工作,由于他聪明好学、吃苦耐劳,一年之后,他便从一个普通工人晋升成为一个小负责人。而出于对庞新春工作敬业、踏实的肯定与信任,老板更是将跟车押车、清点数量、收支钱款和购买种子、选种浸种、抛土下种、长成幼苗、培育成林、销售等事务,整个一条龙程序都交给他来打理。
而庞新春也没有辜负老板对他的信任,工作期间,为了掌握经营园林的所有知识,他养成了每天都记笔记的习惯,对于园林和苗圃培植的技术难点和销售公关的各个环节,都作了重要而详细地记录。
到了2002年,掌握了全部经营要领和培植技术后的庞新春返回家乡宣恩县沙道镇,他想要自己创业。然而,对于他这样高薪的人辞职回家乡自己创业,周围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认为他回沙道创业是天方夜谭,这些都没有动摇庞新春创业的决定。
细心经营 努力终有回报
经过在广州10多年打工,庞新春和妻子带回了七八十万元的积蓄,这些钱就是他们的创业基金。
“说干就干,为了节省本钱,我那段时间常常在当地的山林中转悠,看看有没有什么奇异怪树和值得栽种的盆景花草。”庞新春笑着回忆说,顺便还到自家和亲属的林地里挖回一些奇松怪柏,如黄羊木、鱼腊树、鸡骨头、岩茶树、千年矮、普通松等,特别是岩茶树、药藤树、千年矮、尖叶树等,其形状怪异,似拐杖、似雨伞、似波萝、似坛状。
随后,庞新春又去外地苗圃市场和基地购回一些笔尖松、雪雾松、杨柳树、红豆杉、红叶树、水杉树、柳杉树等生长快、易培植、易成活的树苗。为了让整个园林中的花草和树木归类,庞新春还专门在园中修建了阶梯式的土台子,并在土台的外框边砌上笔直的砖墙,一方面保护整体的水土,另一方面便于客户挑选和观赏。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精心培植和养育,庞新春种植的园林开始有了效益,除小工开工资和其他开支外,每年约有五六万纯收入。
不过,庞新春并没有因此满足,为了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他再次扩大园林苗圃的培植规模,并将几户邻居比较平整的土地租用过来,再次增加桂花树、厚宝树、银杏树、香叶树等珍贵树种的数量以及牡丹、兰花草等,雇用的园林护工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4人。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后,庞新春的纯收入一下子从原来的五六万提高到13万元,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多,而这也使得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有了转变。
“我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让周边的人们认可我了!”庞新春心想,于是,他决定成立宣恩沙道绿源苗木专业合作社,来带动村民们创业和致富。
共同创业 村民齐致富
“从2007年成立合作社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9户村民加入了绿源苗木专业合作社,而我们的苗圃也从原来的去外地购买到现在自己买种、选种浸种、抛土下种、发芽长叶、长成幼苗和成苗等。”庞新春介绍。
他说,如今培植的园林面积达140多亩,每年外销收入达600多万元,解决创业和就业人员120多人,其园林里的苗木、树木、苗圃、花草在本地和周边的宣恩、鹤峰、来凤都供不应求,甚至还远销湖南。另外,有几种如三四米高的桂花树、厚宝树、银杏树和牡丹花、千年矮等盆景花卉已早就被湖南龙山、永顺、石门等县市预订一空。
“当初搞园林苗木创业时,我就晓得有人要讥笑我,刚开始根本不谈创建合作社一事。”庞新春表示,等他做成功了,相信村民们一定会主动加入他的专业合作社来,如果这点都没有信心,那么,他在广州花都园林基地打那么多年工就白打了。
现在,庞新春一心想的就是带着村民们共同致富,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自从他的合作社成立以来,有不少在外打工的老乡与他预约,希望回乡加入该社一起创业。所以,他相信合作社的规模还会不断地增大,越做越好。这样,不仅能使当地的人们实现自主创业和家门口就业,另外,在收入方面也比在外地打工时会更高。
目前,庞新春正在抓紧时间学习电脑,他准备学好电脑后,建立电商和自己的网站,利用这“洋玩意儿”将他的苗木专业合作社创办得更大、更火。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庞新春:返乡坚持创业梦 带着村民齐致富
网址:https://www.nczfj.com/yzzz/201019725.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