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养猪]潘卫平在浙江龙泉养猪年售两千万
[致富经]两次困境中发现的商机(2012050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吴余富:一般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主要是调情,促进母猪发情。公猪赶过来,如果母猪发情,母猪就站在那里动都不动,任公猪调,反应很大。你看这些母
[致富经]两次困境中发现的商机(2012050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吴余富:一般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主要是调情,促进母猪发情。公猪赶过来,如果母猪发情,母猪就站在那里动都不动,任公猪调,反应很大。你看这些母猪,公猪进来,一个个都爬上来,通过调情以后,相对排卵多了一点,我们看它发情的时间可以掌握准确一点,这样受精产小猪就会多得多。
为什么潘卫平当时会突然改变主意?他到底想到了什么呢?
原来,潘卫平想到的是给母猪实行计划生育,适当给它们避避孕。
潘卫平:因为我们是人工受精的,我们就是推迟受精,发情了这一期让你跳过去,不让你配。生猪的量,尽量把它控制住,减少,但是母猪的量不能减少。
2008年,潘卫平把调情时间从20天一次推迟到40天一次,减少了三成小猪的出生,降低了40%的损失,同时保持住了母猪的数量。
第二年,猪肉涨到10元一斤,他算了算,预计年底能有三百多万的利润。
可是,还没等到10月份,潘卫平就闯祸了,三百多个愤怒的村民把他的猪场团团围住,而且还砍断了他猪场唯一的一条水管。
记者:当时他的水管就是这样的吗?
村民:对,当时就是这样的。
记者:你在哪块给他切断的?
村民:从这里一直切到那上面,全砍断了,全砍掉了。
记者:不是一处?
村民:对,不是一处,大概有两百米吧。
潘卫平:我的猪跟人,人的饮用水跟猪的饮用水都是靠这条水管,这个地方就是我的生命线,不是影响大不大,没水喝了还不影响大?最大的问题在这。
村民不仅砍断了猪场唯一的一条水管,而且还每天都堵在他猪场的门口,要求他出来赔钱,总数高达一百多万元,并且坚决要他和猪场都立刻搬走。
潘卫平到底做了什么,会让这几百个村民都这么生气?为什么村民要让他赔偿上百万,而且还用断水的方法一定要让猪场关门呢?
村民:当时那个污染很严重,小溪水已经变黑了,有臭味,我们菇民种木耳和香菇,他们都很气愤。
村民:那个猪粪放到河里去,全部给它污染掉,臭气哄哄,菌棒肯定有影响的,污染太严重了。
村民:干活干一年,那些田种起来,被污染烂掉了,你说心里是不好受的。
原来,2009年8月,龙泉下了一场暴雨,猪场的猪粪被大雨冲到了山下的田里,那些田里种的都是香菇和木耳,被这样的水一泡,菌棒都发霉烂掉了。
潘卫平:水到一定程度还是溢出来的,猪每天都在这里排放,最后还是对环保意识不是很到位,感觉到是无所谓的。
潘卫平看到村民的损失非常自责,赶紧和村民商量赔偿。当初建议潘卫平养猪的副市长徐炳东,也协调水罐车帮猪场送水,同时派出工作组帮他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徐炳东市长:当时对他的支持,我们这方面力度是很大的,专门派我们农业局长,作为我们工作组的组长。
记者:赔了103万,心疼吗?
潘卫平:那心疼啊肯定,辛辛苦苦赚过来的钱,怎么会不心疼?
虽然赔了103万,村民却还是始终不肯让潘卫平把水管接上,因为潘卫平山上的猪场里的猪粪,对于村民来说就像一颗悬在心上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开。
而潘卫平的养殖场在深山里,每天往外拉猪粪肯定不现实。那几天,潘卫平想过要放弃。
潘卫平:真的不想干了,我们感觉到精神压力很大。
记者:投了一千多万了,你不干了?
潘卫平:真的不想干了。
记者:为什么?
潘卫平:因为你干不下去了。这次赔掉还有下次的,下次还是溢出去的,那怎么办?那就不是103万、206万的问题了。
那几天,猪场所在的竹垟乡党委书记蔡章辉也一直在为这件事儿着急上火,因为竹垟乡比较偏僻,这家企业是好不容易招商来的,如果就这么黄了,以后谁还敢在自己乡里投资?
中共竹垟畲族乡委员会书记蔡章辉:潘总那时候情绪比较低落,投资也比较大,群众情绪反响比较强烈,企业不想办下去的心都有了。
潘卫平一再跟村民解释,水接不上,猪就只能渴死,可是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步,坚持要让他的企业搬走,这让他再次和村民僵持起来。
潘卫平:情绪上比较低落,天天有一帮人在这里搞来搞去,真的是比较低落。他就是在这里反复闹事,就说你这个污水把他的黑木耳搞成烂棒,我们就是很无奈,真的很无奈那个时候。
潘卫平没想到,自己投资一千多万的猪场,竟然就要这么黄了。那段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在村民的木耳田地里溜达,发呆。
然而,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潘卫平高兴地找到乡党委书记蔡章辉,说自己不仅找到解决猪粪的方法,而且还能让这猪粪给自己和村民都赚到钱,而秘密就藏在让他赔了一百多万的废菌棒里。
潘卫平:到月底以后,这个就变成废菌棒了。
记者:可以掰吧?
潘卫平:可以,这个是废菌棒。
记者: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潘卫平:木屑。这个用完了以后就丢在这里了,原来就是到处堆,现在是堆起来了,以前就像这样扔到沟里就没人要了,它没地方去处理的,那怎么办?就这么扔了,就风吹日晒了,风吹日晒让外面的皮风化掉,木屑也自然就消失掉了,到泥土里就是了,没办法的,你怎么去处理它?
潘卫平找到村民,跟他们说,只要给他一个月的时间,自己不仅能彻底解决猪粪问题,到时候还会以每亩两千块钱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废菌棒。但是他的话却没有一个人相信,村民对他的要求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即搬走。
而让村民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潘卫平真的收购起了废菌棒。
潘卫平:基本上是雇本地的拖拉机手,我们不直接跟农户收,那么你是开拖拉机的,我给你两毛钱一段。
村民看到潘卫平真的掏钱买走了自己的废菌棒,而且也没听说他的猪粪再污染了谁家的木耳,对他的戒心开始慢慢放松。
除了收废菌棒,潘卫平还主动像这样参加村里的活动,请村民吃饭,碰到砍自己水管的人也都客气地打招呼。
潘卫平:我们现在每年出一头猪,大家吃一餐饭,这样子就比较融洽起来了。当时这种状态下,你也不能跟他记仇的,这个算了,大家现在碰到都客客气气的,算了,企业在这里生存,你跟他结仇这是不可能的。
村民:对我们村里很好,这样的,大家有好处的。
村长:他们就讲,以后这个事情不存在了,我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没了。
潘卫平:我们就是不打不成交,不过我们现在一直都是很融洽的。
一个月后,村民开始接受潘卫平,猪场的水管里也再次流出了清澈的山泉水。
不过,猪场里的猪粪怎么就消失了?还有,当地废弃的菌棒扔在路边都没人要,为什么潘卫平要花钱收购?难道只是为了讨好周边村民吗?
潘卫平:我们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一条消息叫“废菌棒的利用”,所以我们就恍然大悟,这个东西还是好东西,我们把它拌到有机肥里面去,是很好的肥料。
把废菌棒粉碎烘干之后和猪粪拌在一起,就是一种很好的肥料,这就是潘卫平解决信任危机的秘诀,他一箭双雕,竟然把猪粪变成新的赚钱宝贝。
潘卫平:通过那个事件以后,我们就改造了猪舍,把猪粪进行干湿分离。干的猪粪怎么办呢?我们就建了有机肥加工厂,450元钱一吨。接下来我们准备上一套加工到颗粒饲料的设备,能卖到1200-1600元钱一吨。
当初,潘卫平让村民给他时间,就是为了安装和建设画面上这些设备。他用沼气发电,沼液给养殖场种的茶树施肥,把猪粪和废菌棒做成有机肥卖给当地种菜的农户。2011年,有机肥销售额超过一百万元。
村民采访:有机肥很好,可以改善土壤,菜变得更好吃。
记者:现在把你以前赔的钱挣回来了吗?
潘卫平:那没有,怎么有这么快。但是我不只这一块有机肥,我沼液返山也是,沼气发电都是,我的一大片连起来就快了。
2011年,潘卫平的养殖场出栏生猪六千多头,基地总销售额超过两千万元,基地也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养殖场。
协助拍摄:浙江省龙泉市电视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原文:养猪 > 养猪新闻:[致富经养猪]潘卫平在浙江龙泉养猪年售两千万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zhujishu/20106256.html
[养猪新闻]今年33岁的刘根在龙门县龙江镇路溪社区埔头村里,养着一群体型短小、模样呆萌的猪。4年时间,他养殖的巴马香猪从最初的11头发展到如今的800头,与普通家猪不一样的是:它们每天都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撒欢...
[养猪新闻]传统养殖业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前往城市工作,养猪业也全面进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阶段,现在在农村的庭院里,已经很难看到养猪了。受到禁养政策影响,在不...
[养猪新闻]近日,有关部门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投资500亿元发展沼气工程。其中,要重点发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的资源再利用。养猪人有...
[养猪新闻]香猪是中国特有的微型地方优良品种,又名“萝卜猪”“冬瓜猪”和“珍珠猪”等,香猪以其娇小的体格、鲜嫩的肉质而风靡全国。原产于云南和贵州的巴马香猪和从江香猪被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引种饲养,本期的...
[养猪新闻]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却一直追逐着自己致富的养猪梦想,掌握了一套独到的养猪技术,当上了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就是麦积区琥珀镇马家坡村村民吴录保。今年48岁的他,10多年前只身前往河北省大城县开始打工...
[养猪新闻]杨德智是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的一名农民党员,初中毕业后就到外省打工学技术,凭着山里人勤劳吃苦、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走出了一条“领头雁”的致富之路。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了年产值超100万的奇...
[养猪新闻]汪冠军,今年36岁,拔山镇人,现任重庆美健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揭晓,汪冠军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荣...
[养猪新闻]马晓飞(右)和弟弟马鹏晓在猪圈合影。 2016年,对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乡金刘村村民马晓飞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去年,马晓飞卖猪收益近15万元,还在村里建起三层小楼。41岁的马晓飞感慨道:“之前在广...
[养猪新闻]“昨天夜里刮起了风,可别把猪苗冻坏了。”1月31日下午,在定安县富文镇大里村的圣敏黑猪养殖合作社,冯圣敏和妻子正忙着给猪圈撑起防水帆布。一番忙碌后,猪仔有了挡风屏障,哼哼唧唧叫得欢快。看着小猪...
[养猪新闻]1月30日,吕景秀在猪舍内喂猪。 吉林省珲春市英安镇新地方村村委会主任吕景秀的新春心愿是:“脱贫不是一家脱,致富不是一家富,新的一年我要带动全村百姓实现脱贫致富。”2012年,吕景秀在珲春市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