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猪李氏杆菌病(Swine listeriosis)主要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家畜和禽类的共患传染病。通常在农村养殖户和猪场中呈散发,能够导致多种动物发生感染,人类甚至也能够被感染。猪为以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较多省份发生,但多呈散发,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1、流行病学
李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体两端钝圆,整体呈短杆状,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没有荚膜,无法形成芽孢。该病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如耐盐碱,即使放在lO%氯化钠溶液中依旧能够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够生存长达11.5个月,在干燥的土壤中能够生存超过2年;耐热,即使在70℃高温下也能够生存30 min左右。但是,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快速杀死病菌,如酒精和石灰乳等。
多种动物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不仅猪能够感染,牛、羊、家兔乃至人类都能够感染。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秋冬及早春季节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能够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伤口传播细菌,如细菌可随着鼻腔分泌物和粪便排到体外,还可经由污染有细菌的设备和工具等进行传播。
2、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症状是脑膜炎,初期走动不稳,呈盲目转圈运动,过度兴奋,发出刺耳的尖叫,接着陷入昏迷,四肢不断抽搐、流汗,肌肉持续震颤,之后呈现安静,依旧能够采食,但后肢不能够完全直立。部分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共济失调,乱冲乱撞,或者无法控制地后退,最后呈犬坐势;部分会表现出阵发性痉挛,有白沫从口吐出,侧卧在地上不起,四肢呈游泳状乱蹬,陷入麻痹,尤其是后肢无法起立比较常见;部分呈慢性经过,不停转圈,行走不稳,食欲不振,体质消瘦,躯体体颤,经过2~3星期症状逐渐恶化,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只有个别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1℃左右,通常病程能够持续1~5天,彻底失声[养殖网:www.nczfJ.com/]。
3、病理变化
病猪自然死亡后进行剖检,主要是脑膜出现发炎,脑膜和脑实质发生炎症、充血、水肿,积聚较多的脑脊液,略微浑浊,脑干变软,存在小脓灶。心内外膜散布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气管黏膜发生充血,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肺脏发生充血、水肿,间质增宽,并散布有粟粒大小的出血点。肝脏发生变性、充血,表面出现黄色粟粒大小的坏死灶。脾脏发生充血,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胃肠黏膜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肾脏表面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内切面皮质部散布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发生充血、肿大、出血。
4、鉴别诊断
猪伪狂犬病。二者相似之处是传播速度快,病猪都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呼吸困难,食欲废绝等,但伪狂犬病经过几天就能够恢复;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流产,但没有神经症状。取病料乳剂接种到家兔体内进行动物试验,发现家兔会出现严重的痒症状,并发生死亡。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都表现出神经症状,但脑脊髓炎是引起神经过敏性反应,对于微弱刺激就非常敏感,接触异物或者声音等都能够使其发出大声尖叫、角弓反张以及痉挛等。从病猪上采取的病理或者病理分泌物制剂只能够导致猪出现发病,而无法导致其他动物感染发病。
断奶仔猪应激症。二者相似之处是往往是断乳仔猪出现发病,并会表现出阵发性痉挛等。区别是断奶仔猪应激症会导致其发出尖叫,四肢不断划动,眼球上翻,全身肌肉明显震颤;通过剖检发现肺脏发生充血、淤血,气管含有大量泡沫,心肌色泽较淡且质地松软,心脏明显扩张;脑膜发生轻度水肿和充血,取脑组织制成切片后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也没有小的化脓灶。
5、治疗措施
应急处理。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及时将其污染的垫料和粪尿清出,并对圈舍和各种用具使用3 70来苏儿进行全面消毒。对于污染饲料、病死猪以及粪便要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加强消灭鼠害。
药物治疗。对于病程经过缓慢的病猪,可以肌肉注射80万IU氨苄青霉素纳,每天3次;静脉注射由250 mL等渗葡萄糖盐水、3 g先锋霉素、0.5 g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深层肌肉注射10 mL盐酸氯丙嗪,每天2次;静脉注射由250 mL 50%葡萄糖溶液、10-- 15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10 mL10%磺胺嘧啶钠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病猪用药治疗6~12天后病情逐渐好转、康复。其中磺胺嘧啶具有较强的抗菌力,不容易结合血浆蛋白,容易扩散进入脑脊髓液和组织中,从而可作为治疗脑部感染的特效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李氏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比较容易形成耐药性,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治疗难度,因此要求治疗该病时要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性较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
李氏杆菌病是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猪患此病较明显的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病原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小为0.4~0.5µm×O.5~2µm,呈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在抹片中单个分散或两个菌排成V形或并列。在1~45℃的温度范围内可以生长,但以30~37℃生长最佳。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可生长,但在血液或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加入0.2%~1%的葡萄糖及2%~3%的甘油生长更佳。在4℃可缓慢增殖,约需7 天,故可用低温增菌法从病料中分离病菌。菌落可产生光滑型和粗糙型变异,光滑型菌落透明、蓝灰色,培养3~7天直径可至3~5mm,在45°斜射光照射镜检时,菌落呈特征性蓝绿光泽,在绵羊血琼脂上可形成窄的β溶血环,此特性可与棒状杆菌、猪丹毒杆菌鉴别。在粗糙型菌落中可见到长20µm甚至更长的纤丝。该菌在37℃中培养24h可分解葡萄糖、果糖、海藻糖、水杨苷、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棉子糖、肌醇、卫茅醇、侧金盏花醇、木糖及甘露醇。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甲基红及VP试验阳性。用凝集素试验可将本菌分出15种0抗原和4种H抗原,现已查明本菌有7个血清型和11个亚型,猪、禽以Ⅰ型多见。
本菌在pH5.0以下缺乏耐受性,pH5.0以上才能繁殖,至pH9.6仍能生长。本菌对食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食盐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在20%的食盐溶液中经久不死。本菌对热的耐受性较强,常规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它,65℃经30~40min才能被杀灭。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都易使之灭活。本菌对青霉素有抵抗力,对链霉素敏感,但易形成抗药性;对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
李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土壤、排污下水、奶酪和青贮饲料里常可发现。可以从50多种动物体内分到,包括反刍动物、猪、马、犬等,而且多种野兽、野禽、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都易感染,且常为本菌的贮存宿主。患病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其粪、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孔和生殖道的分泌液都可分离到本菌。传染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发生。自然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的土壤、饲料、水和垫料都可成为本菌的传播媒介。本病一般为散发,但发病后的致死率很高。幼龄和妊娠猪较易感,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脑膜脑炎症状。败血型和脑膜炎型混合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1.5℃,不吮乳,呼吸困难,粪便干燥或腹泻,排尿少,皮肤发紫,后期体温下降,病程1~3天。多数病猪表现为脑炎症状,病初意识障碍,兴奋、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无目的地走动或转圈,或不自主地后退,或以头抵地呆立;有的头颈后仰,呈观星姿势;严重的倒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乱划动,遇刺激时则出现惊叫,病程3~7天。较大的猪呈现共济失调,步态强拘,有的后肢麻痹,不能起立,或拖地行走,病程可达半个月以上。
单纯脑膜脑炎型大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或哺乳仔猪。病情稍缓和,体温与食欲无明显变化,脑炎症状与混合型相似,病程较长,终归死亡。病猪的血液检查时,其白细胞总数升高。单核细胞达8%~12%。
母猪感染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但妊娠母猪感染常发生流产,一般引起妊娠后期母猪的流产。
病理变化
脑和脑膜充血或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混浊,脑干变软,有小化脓灶。脑髓质偶尔可见软化区。组织学检查在血管周围可见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形成血管袖套现象。脑组织有局灶性坏死以及小神经胶质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由于中性粒细胞的液化作用形成小脓灶,在脑桥和髓质部最多见。
发生败血症时,肝脏可见多处坏死灶,脾脏偶尔可见。发生流产的母猪可见子宫内膜充血并发生广泛坏死,胎盘子叶常见有出血和坏死。流产胎儿肝脏有大量小的坏死灶,胎儿可发生自体溶解。
诊断鉴别
依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及剖检病变,可以怀疑本病。确诊需做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1.细菌学检查 根据临诊症状和病变的不同,可以采集脑脊液、血液、脑组织、脾脏和肝脏等进行镜检和分离培养。取肝、脾、脑组织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见到革兰氏阳性,呈V形排列的小杆菌;将病料接种于绵羊血琼脂或血液葡萄糖琼脂平板上,于10%CO2环境中,35℃培养,可长出露滴状菌落,呈β溶血。
2.动物接种试验 用病料或24h纯培养菌1滴,滴人家兔或豚鼠眼内,另一侧眼作对照,1天后发生化脓性结膜炎,或不久发生败血症死亡。也可将0.5mL纯培养物接种于幼兔耳静脉,观察其血液中单核细胞上升情况。或接种lO~20g重小鼠,取0.2mL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观察3~5日,将其扑杀,观察肝、脾脏器上坏死灶的形成。妊娠2周的动物接种后可发生流产。
3.免疫血清学诊断 采用荧光抗体法可做快速诊断;此外也可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本病应注意与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进行区别。
防制措施
治疗
猪群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发病初期,可用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注射,并且要大剂量,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有神经症状的乳猪,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本病的预防。预防本病应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处理好粪尿。减少饲料和环境中的细菌污染。不要从有病的猪场引种,做好猪场的灭鼠工作。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原文:养猪 > 养猪技术: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zhujishu/201028679.html
[养猪技术]小猪弱猪怎么护理? 1、如果仔猪在出生之后,体型依然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在刚开始一天的时候密切观察仔猪的吃奶情况,并将弱仔进行标准。因为一窝仔猪的存活率往往并不取决于那些强壮健康的仔猪,而...
[养猪技术]一、种公猪配种时间公猪一般在5~6月龄即进入了初情期,虽然初步具备了繁殖配种能力,但考虑到其机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若过早配种会消耗其很大体力和精力,势必会对公猪今后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公猪...
[养猪技术]怎么防止新购仔猪生病? 1. 购买健康仔猪。建议购买本地产的仔猪,健康状况可掌握。如从集市和流动商贩手里购买仔猪,一定要看是否健康无病,并索要“三证”。2. 进栏前清理栏舍。在购进仔猪...
[养猪技术]一、机遇而从养猪现状来看,目前在积极复养的都是集团化猪场,普通规模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复养率并不高,尤其是此前养殖量尚可的规模化猪场,发病后损失较大,受资金影响想复养非常困难。而农村散养户更多...
[养猪技术]一、控制猪舍温度夏季会出现怀孕母猪大喘气,不吃食;哺乳母猪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这些症状其实不是疾病引起的,可能是和温度有关,现在很多地区温度升高很快,骤然升到30多度,猪舍内温...
[养猪技术]1、母猪体质:母猪缺乏适当的运动,过肥,饲料营养不均衡等;3、霉菌毒素引起母猪雌激素过多,导致母猪乳腺增大,阴门水肿,肛门和阴道脱出;5、母猪生产:助产处理过程不当也有几率导致脱宫...
[养猪技术]母猪发情周期特征因为发情的阶段不同表现也不同,在母猪发情周期平均21天里(19~23天),观察母猪发情的症状,抓住发情母猪最佳配种时间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猪场生产力的关键,下面我们就...
[养猪技术]家家户户都有醋,但醋并不仅仅只是一味调味料,民间的许多治病偏方里都提到过用醋,尤其在养猪方面,食醋在养猪业上用途广泛。有着散淤、消胀、杀菌、消炎的作用,巧用食醋治疗多种猪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猪技术]猪阉割畜后出现继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操作不正确,操作粗暴,手术时间过长,未能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准备,术后护理不当等,均可出现术后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出血、阴囊水肿、精索炎、...
[养猪技术]苦味瓜果蔬菜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可促进动物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浓度,从而增加食欲。从中医角度讲,苦味瓜果蔬菜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