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湿疹和疥螨的诊断与防治 猪湿疹病与猪疥螨病区分方法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科学养殖与饲养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生猪常见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近几年的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皮肤病仍较为常见,虽然其传播速度与死亡率不如病毒性疾病高,但其严重阻碍猪生长发育与体表美观性,影响生猪肉品的销售,降低经济效益.下面把猪湿疹和疥螨的诊断与防治 猪湿疹病与猪疥螨病区分方法。介绍给大家!
1、病原
1.1猪湿疹
猪湿疹又称湿毒症,是表皮和真皮上皮由致敏物质引起的一种过敏反应,多因猪久卧湿地,湿毒伤及皮肤而引起,并无传染性。以患猪皮肤发生丘疹、疹块和搔痒为特征,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夏秋多雨季节、高温季节发病较多。
1.2猪疥螨
猪疥螨又称疥癣,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动物皮肤内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疥螨是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隧道并在其中寄生,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并在此处发育和繁殖,分泌有毒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炎症。以患猪皮肤发炎、脱毛、奇痒、高传染性为特征,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2、发病诱因
2..1猪湿疹
猪湿疹是由于圈舍卫生条件差、湿热熏蒸、皮肤脏污、通风采光不良、饲养密度大、饲喂结构不均衡,特别是维生素缺乏,以及蚊虫叮咬、感染及理化刺激、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也可引起此病。
2..2猪疥螨
猪疥螨是健康猪与病猪通过直接接触或与被疥螨污染的物体相互接触而引起感染。在秋冬季节,饲养密度大,圈舍温度低,地面潮湿,皮肤卫生状况不良时易发病。尤其在秋末以后,毛长而密,阳光直射时间减少,猪只挤压成堆躺窝,皮温恒定,湿度增高,有利于疥螨在猪体上繁殖。若饲养管理差,易使整群猪多数染病。
3、临床诊断
3.1猪湿疹
猪湿疹多发于断奶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少见与母猪,发病高峰其为5~8月份,以后趋于平静。发病部位多在猪的耳根、颈部、下腹、四肢的内侧。急性患猪大多突然发病,病初猪的颌、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红肿,不久出现米粒或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瘙痒不安,不时在墙角、地板、食槽上磨擦搔痒,病情加重时形成水泡、疹块、脓疮,破裂后常有黄色渗出液和血样黏液,结痂及痂皮脱落等,部分患猪呼吸加粗,体温可达40℃以上。若急性治疗不及时常转为慢性,发病长达1~2个月,病猪皮肤脱毛粗糙、浸润,伴局部感染、糜烂化脓。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形成“僵猪”,从而对养猪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3.2猪疥螨
猪疥螨不分年龄和品种均可感染,成年猪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往往成为感染来源;以5月龄以下的猪最易感,发病也较严重。白毛猪比黑毛猪容易发生疥螨病。通常寄生于皮肤细薄、被毛短而稀少的部位;猪一般始于头部、眼窝、颊及耳部,以后蔓延到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病初患部皮肤发红并发生剧痒,在温暖环境中痒觉加剧,患猪擦痒和啃咬患处,使皮肤损伤、发炎形成小结节,局部损伤感染后成为水疱或脓疱疮,破溃后结痂脱毛。若病情继续发展,破坏毛囊和汗腺,表皮角质化,结缔组织增生,皮肤变厚,失去弹性,形成褶皱和龟裂,蔓延至全身,潜伏期2~4周,病程可持续2~4个月。冬季患病后,被毛脱落,消耗大量脂肪,逐渐消瘦,发育停止和贫血,甚至衰竭死亡。确诊时可刮取患部表层皮痂下湿润的皮屑病料,在载玻片上镜检,观察活螨。
4防治
4.1猪湿疹
预防措施:猪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湿度大时可撒石灰除潮,保持猪体表卫生,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圈内猪数量不宜过多,猪舍可用2%~4%的氢氧化钠消毒。加强饲养管理,调整营养结构,饲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减少营养不良和肠胃刺激。
中药治疗处方:①急性湿疹:双花40 g,苍术15 g,连翘、苦参、大黄、茯苓、茵陈各20 g,元板30 g,甘草15 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伴饲料饲喂。②慢性湿疹:生地、苦参各20 g,当归、白芍、萆薢、茯苓、白藓皮各15 g,地肤皮30 g,甘草10 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伴饲料饲喂。③风热型湿疹:荆芥、防风、牛蒡子各24 g,蝉蜕20 g,苦参20 g,生地24 g,知母24 g,生石膏50 g,木通15 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伴饲料饲喂。④湿热型湿疹:黄苓、黄柏、苦参各24 g,白藓皮24 g,滑石24 g,车前子24 g,板蓝根30 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伴饲料饲喂。
西药治疗处方:①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或葡萄糖酸钙溶液10~20 mL,同时内服维生素A 5000万IU,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各0.5~2 g,必要时可以注射肾上腺素0.5~1.5 mL。②甲酸钠注射液,皮下或肌注1~3 mL,隔天1次,连用3~4次。
外用治疗处方:①生地榆或甘草煎水洗后冷敷。②每天用0. 1%高锰酸钾溶液或0.3%呋喃西林溶液清洗皮肤1次,在涂擦碘酊或消炎粉;若患部渗出液较多,可涂3%~5%龙胆紫溶液。
4.2猪疥螨
预防措施:猪疥螨的预防尤为重要,发病后再治疗,往往损失很大。搞好猪舍的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猪体检查和灭螨,猪舍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宜,冬季勤换垫草,猪舍可用2%~5%热的克辽林水消毒。对病猪隔离饲养,及时治疗;进猪时,要隔离观察,防止引进病猪。
西药治疗处方: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液,按体重颈部皮下注射0.3 mg/kg。②多拉菌素注射液,按体重肌肉注射0.3 mg/kg。③阿福丁(阿维菌素),根据用药说明拌料饲喂,7~10天重复投药1次,治愈率达98%。
外用治疗处方:①烟叶或烟梗各1份,加水20份,浸泡1天,再煮t h,以烟水液檫洗患部。②硫磺250 g,花椒60 g,吴茱萸60 g。用法:花椒、吴茱萸研末,加硫磺及植物油调成糊状。隔日涂擦患部1次,连涂3次。③1.5%~2%敌百虫水溶液涂擦或喷洒患部,每天1次,在晴天进行。④0. 05%的双甲脒溶液或0. 05%溴氧菊酯溶液,涂擦患部,喷淋或药浴,7~10天重复1次。⑤0. 05%的辛硫磷涂擦、喷雾,间隔5天1次。
5、小结
笔者在屠宰检疫中发现猪湿疹和疥螨两种皮肤病,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使猪群病情加剧,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广大生猪养殖户应引起重视。因此,对猪群要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饲喂,定期巡查;对患病猪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猪湿疹病与猪疥螨病怎样区分?
病原区分
猪湿疹病是表皮和真皮上皮由致敏物质引起的一种过敏反应,也称湿毒症,夏秋多雨季节、高温季节发病较多,以患猪皮肤出现红斑、疹疮、瘙痒为特征,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发病后食欲不振,常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对养猪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猪疥癣病是由猪疥螨寄生在猪皮肤内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俗称“猪癞”。疥螨是一种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疥螨钻进宿主表皮挖凿隧道,虫体在隧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而引发猪皮肤病。病猪以皮肤炎和奇痒为特征,严重影响猪的采食、休息,以至生长缓慢。长期患病的猪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形成僵猪,甚至死亡。由于德宏属高热、高湿的亚热带气候,是猪疥癣病危害较严重的地区。
发病原因区分
猪湿疹是由于圈舍卫生条件差、湿热熏蒸、皮肤不清洁、通风不好、饲养密度大、饲料单一、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和缺锌等。昆虫叮咬,化学药品刺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此病发生。
猪疥癣病主要是与疥癣病猪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健康猪接触病猪的传染物,如垫草、饲槽、用具、墙壁等也可感染,多发生于5月龄以下的仔猪。症状多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引起皮肤病变部发生炎症,皮肤粗糙、结痂、龟裂、脱毛和奇痒。若饲养管理差、饲料营养低,易使整群猪多数染病。疥螨雌虫钻入皮肤后,在表皮隧道中产卵,孵化出幼虫,寄生在表皮层的虫道内,由于疥蜡的唾液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引起的炎症疹痒。
发病部位区分
猪湿疹急性者大多突然发病,病初猪的颌、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黄豆大小或蚕豆大小的结节、瘙痒不安,病情加重时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有黄色渗出液,结痂及痂皮脱落等。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为慢性,病猪皮肤粗厚、浸润、瘙痒,常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导致采食、休息受影响,最后消瘦虚弱而死。
猪疥螨病初发于四肢末端、耳朵和腹部,后扩展至全身。开始发现红斑、丘疹及激烈的瘙痒。猪只依墙摩擦,继而出血、结痂,形成痂皮。多为干燥性病变,有时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呈急性湿疹状。
临床诊断区分
猪湿疹可根据发病季节进行诊断。急性的多突然发病,病初皮肤发红,瘙痒不安,以后出现丘疹、水疱,破裂后呈湿性。如有擦伤,常伴有糜烂、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症状。慢性的患部渗出液少,皮肤变得粗厚、瘙痒、鳞屑多等。
猪疥螨病根据瘙痒症状和皮肤病变可作初步诊断。
猪湿疹防治措施
猪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勤换垫草,湿度大的可撒石灰除潮,保持猪的皮肤卫生,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饲料搭配要多样化,饲料要易消化,减少胃肠刺激等。
在治疗上以除污止痒、清洗、外搽与注射或内服药相结合。
治疗方法
1、中药:急性湿疹的治疗:双花40克,苍术15克,连翘、苦参、大黄、茯苓、茵陈各20克,元板30克,生甘草15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拌饲料喂饲。
慢性湿疹的治疗:生地、苦参各20克,当归、白芍、萆薢、茯苓、白藓皮各15克,地肤皮30克,甘草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灌服或拌饲料饲喂。
2、西药:急性湿疹可内服或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每日口服葡萄糖酸钙5~10克,分两次口服。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每日一次。同时内服或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B。防治皮肤感染可用磺胺类药物口服或注射,必要时可用促皮质素。
3、外用:每天用药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皮肤一次,如患部渗出液较多,可涂3%~5%龙胆紫酒精溶液。
猪疥癣病的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猪舍要宽敞、干燥、透光、通风;对畜舍、用具和一切家畜能接触的物体定时清洗、消毒、杀虫;平时注意观察,当发现个别猪出现发痒、脱毛时,要及时隔离饲养,并采取防治措施。
病猪的治疗
病猪的治疗必须配合猪舍的杀虫和消毒进行,并坚持足够的疗程。猪舍用精制敌百虫配制成2%水溶液喷洒,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一周。病猪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使用敌百虫。以每公斤猪体重加0.1克敌百虫的用量,将敌百虫拌入饲料内喂服;或把敌百虫配制成1%的水溶液喷洒猪体表,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一周。使用敌百虫治疗疥螨病时,猪舍严禁使用石灰水等碱性消毒液。若出现猪用药严重中毒,可使用硫酸阿托品解救。②内服阿维菌素粉(阿力佳)。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次治疗间隔一周投二次药。
40%辛硫磷乳油适量,按1:800~1000用清水均匀稀释(现配现用),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对病猪进行全身喷雾,以能见湿淋感为度,圈高一米范围及地面均喷雾,以彻底杀灭疥螨及虫卵。同时给以强的松每千克体重0.5~2.0毫克或氟美松(醋酸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0.15~0.25毫克皮下注射,有显著的止痒效果,抗炎性良好。还要在日粮中合理添加锌元素,有效预防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
原文:养猪 > 养猪技术:猪湿疹和疥螨的诊断与防治 猪湿疹病与猪疥螨病区分方法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zhujishu/201028308.html
[养猪技术]小猪弱猪怎么护理? 1、如果仔猪在出生之后,体型依然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在刚开始一天的时候密切观察仔猪的吃奶情况,并将弱仔进行标准。因为一窝仔猪的存活率往往并不取决于那些强壮健康的仔猪,而...
[养猪技术]一、种公猪配种时间公猪一般在5~6月龄即进入了初情期,虽然初步具备了繁殖配种能力,但考虑到其机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若过早配种会消耗其很大体力和精力,势必会对公猪今后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公猪...
[养猪技术]怎么防止新购仔猪生病? 1. 购买健康仔猪。建议购买本地产的仔猪,健康状况可掌握。如从集市和流动商贩手里购买仔猪,一定要看是否健康无病,并索要“三证”。2. 进栏前清理栏舍。在购进仔猪...
[养猪技术]一、机遇而从养猪现状来看,目前在积极复养的都是集团化猪场,普通规模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复养率并不高,尤其是此前养殖量尚可的规模化猪场,发病后损失较大,受资金影响想复养非常困难。而农村散养户更多...
[养猪技术]一、控制猪舍温度夏季会出现怀孕母猪大喘气,不吃食;哺乳母猪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这些症状其实不是疾病引起的,可能是和温度有关,现在很多地区温度升高很快,骤然升到30多度,猪舍内温...
[养猪技术]1、母猪体质:母猪缺乏适当的运动,过肥,饲料营养不均衡等;3、霉菌毒素引起母猪雌激素过多,导致母猪乳腺增大,阴门水肿,肛门和阴道脱出;5、母猪生产:助产处理过程不当也有几率导致脱宫...
[养猪技术]母猪发情周期特征因为发情的阶段不同表现也不同,在母猪发情周期平均21天里(19~23天),观察母猪发情的症状,抓住发情母猪最佳配种时间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猪场生产力的关键,下面我们就...
[养猪技术]家家户户都有醋,但醋并不仅仅只是一味调味料,民间的许多治病偏方里都提到过用醋,尤其在养猪方面,食醋在养猪业上用途广泛。有着散淤、消胀、杀菌、消炎的作用,巧用食醋治疗多种猪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猪技术]猪阉割畜后出现继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操作不正确,操作粗暴,手术时间过长,未能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准备,术后护理不当等,均可出现术后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出血、阴囊水肿、精索炎、...
[养猪技术]苦味瓜果蔬菜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可促进动物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浓度,从而增加食欲。从中医角度讲,苦味瓜果蔬菜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