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史 勇
(黑龙江省通河县畜牧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900)
作者简介:史勇(1968 -),黑龙江通河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学。
1 病理变化
病猪小肠各段浆膜均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肠腔内充满黄色稀糊状内容物,发酵积气,肠壁膨隆和变得菲薄,呈半透明状。黏膜的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严重,呈淡红色、鲜红色以至暗红色,浸润有光泽,肠内容物为黄色或黄红色,混有乳汁凝块,均有浓烈腥臭味。空肠和回肠的病变程度稍轻,大肠的病变较小肠轻,黏膜呈节段地散在充血、水肿,充满多量稀薄的内容物。
仔猪肝脏瘀血,呈紫红色或黄红相间的嵌纹状色彩,形体稍肿大,被膜光滑,质地变脆,切面有暗红色血液流出,结构模糊。胆囊不扩张,有点甚至缩小,内含少量黄棕色浓稠胆汁。胰腺无明显变化。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呈紫红色,被膜上偶有小出血点,切面结构不清楚。肾脏不肿大,被膜光滑容易剥离,色泽比正常苍白,皮质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出血点。切面皮质层色泽苍白或呈淡黄色,髓质充血。心脏扩张,心房和心室内充满凝血块,心肌松软,色泽苍白无光泽。少数病例心冠部外膜偶有小出血点。肺脏有明显的水肿现象,切面有泡沫性浆液流出。尖叶及膈叶有暗红色郁血区。脑膜血管分枝显著充血扩张,实质切面偶尔见针尖出血点。
2 组织学变化
绝大多数病猪的胃底腺区黏膜均有严重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少数呈出血性炎症变化。黏膜上皮完全破坏脱落,固有层水肿、充血,有的黏膜层血管破裂,形成出血灶。多数病例的固有层是以变质性变化为主,炎性细胞反应不明显。胃腺严重破坏,或仅残留一些腺上皮细胞;或虽保留腺管结构,但腺上皮细胞已从基底膜上脱落;或腺管上皮发生空泡变性和液化坏死,整个腺管变成一段网状的纤维素样结构物。这种坏死灶数量很多,分散夹杂在黏膜层中。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胃肌层的平滑肌纤维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
小肠的变化与胃相似,表现急性卡他性肠炎,少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各肠段的变化基本相同。大多数病例可见黏膜上皮完全脱落,绒毛坦露,固有层明显水肿、充血,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绒毛中的淋巴管扩张。黏膜层的肠腺萎缩,数量明显减少,结构均已被彻底破坏,仅留下一细胞团块或一个空泡状的结构物,严重者腺上皮完全破坏消失,肠壁变得极薄,呈现萎缩性肠炎的变化。有些病猪的肠腺出现坏死液化,变成网状的纤维素样结构物,与胃腺的变化相同。有些病猪的小肠黏膜也有明显的出血和绒毛坏死现象。黏膜下层的变化与固有层相同,二者常融合,没有明显的分界。肠肌层间常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程度不同的水肿。浆膜层充血水肿。结肠的变化与小肠基本相同,但较小肠轻微。
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急性卡他性肠胃炎。其他实质器官表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并常有小坏死灶,肝实质及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形成细胞结节。脾瘀血和淋巴组织萎缩。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甲状腺滤泡中空,缺乏甲状腺球蛋白。脑发生充血及小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和形成小软化灶。
从仔猪黄痢胃肠道的病变性质来看,是以损伤性变化为主,表现为胃肠黏膜上皮、腺组织以及肠绒毛大量破坏,黏膜萎缩变薄,而炎性细胞反应则一般并不明显。
3诊断
由于初生仔猪在生后20h内,粪便中就会出现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又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0、K抗原多种多样,这就给肠病原性大肠杆菌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在健康仔猪肠道中就有大量大肠杆菌,在非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肠内容物中也有大量大肠杆菌。另一方面,在黄痢仔猪粪便中,即存在着病原性大肠杆菌,也同时可能存在非致病性菌。这就要求在判定一头患猪是否是黄痢时,不能单凭分离到一株未知性质的大肠杆菌就轻易下结论。
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引起仔猪黄痢的肠病原性大肠杆菌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①都具有某种表面黏着素K抗原,如K88、K99、K987P等;②都能产生肠毒素,LT或ST或两者兼而有之;③在同一头病猪分离到的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基本都属同一菌体0抗原型,在发病早期未用抗生素前,从患猪泻出物或肠内容物分离到的所有大肠杆菌分离物中,这种肠病原性菌株的抗原型占较大比例,在同一猪场同一流行期内,从不同黄痢仔猪分离到的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基本上也属于同一抗原型或一二种抗原型,而且在所有大肠杆菌分离物中占一定比例。
从具有黄痢症状的仔猪泻出物或肠内容物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要确定其是否是病原菌,必须做表面黏着素K抗原和产肠毒素性的鉴定。如果从某猪场的大肠杆菌分离物中,只有个别菌株符合上述特性,就难以确证是仔猪黄痢。为了确诊一个猪场是否流行仔猪黄痢,必须在细菌鉴定上符合以上三个特性。但对于一般性的诊断不一定对这三点都要检测。根据经验,所检出的菌株如果符合了上面第一点,具有黏着素K抗原,则一般也多具有产毒素性;反之,检出的流行菌株能产生肠毒素,通常也就具有某种黏着素K抗原(只有极少数例外)。
过去一般认为,引起仔猪黄痢的病原性大肠杆菌都具有溶血性,因此都用绵羊鲜血琼脂来分离筛选病原菌株。现在虽然已发现不少病原菌株并不具溶血性,但鲜血琼脂培养基仍有一定诊断价值。经验证明,从黄痢病猪分离到的溶血性菌落,绝大多数是病原菌株。但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不易将大肠杆菌与其他细菌相区别。为此可考虑用麦康凯培养基或其他用于分离肠道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时可用消毒棉拭子从腹泻仔猪直肠取样或从死亡猪小肠内容物取样划线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于37℃培养12~18h。为了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及弄清病原菌株在肠内容物大肠杆菌中的比例,每头患猪的培养物至少要挑5~10个单菌落做纯培养以便保存备用。
过去一般是先对各分离物做生化鉴定确定是大肠杆菌后再进一步做0抗原鉴定和其他鉴定。实际上生化鉴定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经验表明,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出的中等大小、光滑凸起、圆整的红色菌落,绝大部分是大肠杆菌。因此可以不经生化鉴定直接做0抗原鉴定、表面黏着素K抗原鉴定及肠毒索试验。
0抗原鉴定虽然并不能直接确定菌株的病原性,但检出率较高的抗原型相对地可能是病原菌株。因此一般都先用在该地常出现的几种致病菌的抗0血清做初步鉴定。
测定菌株肠毒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仔猪结扎肠襻扩张试验,产生LT或ST的菌株在本试验中皆能引起阳性反应。最好选用10~20日龄的仔猪,在试验前饥饿24h,仅给适量饮水。按无菌操作法打开腹壁,取出肠管。从十二指肠离幽门15cm处开始结扎,每个试验段长lOcm,两个试验段间隔5—6cm。每个试验肠襻中注入预先在蛋白胨肉汤或蛋白胨水中于37℃培养12~18h的待试菌株培养物1.OmL(一头仔猪可作10~15个有效肠襻)。将肠管送人腹腔,缝合腹壁。经18~24h再打开腹腔,检查肠襻中积液扩张情况。如果每厘米肠襻积液超过ImL即判为肠毒素阳性。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zhujishu/201024640.html
[养猪技术]小猪弱猪怎么护理? 1、如果仔猪在出生之后,体型依然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在刚开始一天的时候密切观察仔猪的吃奶情况,并将弱仔进行标准。因为一窝仔猪的存活率往往并不取决于那些强壮健康的仔猪,而...
[养猪技术]一、种公猪配种时间公猪一般在5~6月龄即进入了初情期,虽然初步具备了繁殖配种能力,但考虑到其机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若过早配种会消耗其很大体力和精力,势必会对公猪今后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公猪...
[养猪技术]怎么防止新购仔猪生病? 1. 购买健康仔猪。建议购买本地产的仔猪,健康状况可掌握。如从集市和流动商贩手里购买仔猪,一定要看是否健康无病,并索要“三证”。2. 进栏前清理栏舍。在购进仔猪...
[养猪技术]一、机遇而从养猪现状来看,目前在积极复养的都是集团化猪场,普通规模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复养率并不高,尤其是此前养殖量尚可的规模化猪场,发病后损失较大,受资金影响想复养非常困难。而农村散养户更多...
[养猪技术]一、控制猪舍温度夏季会出现怀孕母猪大喘气,不吃食;哺乳母猪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这些症状其实不是疾病引起的,可能是和温度有关,现在很多地区温度升高很快,骤然升到30多度,猪舍内温...
[养猪技术]1、母猪体质:母猪缺乏适当的运动,过肥,饲料营养不均衡等;3、霉菌毒素引起母猪雌激素过多,导致母猪乳腺增大,阴门水肿,肛门和阴道脱出;5、母猪生产:助产处理过程不当也有几率导致脱宫...
[养猪技术]母猪发情周期特征因为发情的阶段不同表现也不同,在母猪发情周期平均21天里(19~23天),观察母猪发情的症状,抓住发情母猪最佳配种时间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猪场生产力的关键,下面我们就...
[养猪技术]家家户户都有醋,但醋并不仅仅只是一味调味料,民间的许多治病偏方里都提到过用醋,尤其在养猪方面,食醋在养猪业上用途广泛。有着散淤、消胀、杀菌、消炎的作用,巧用食醋治疗多种猪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猪技术]猪阉割畜后出现继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操作不正确,操作粗暴,手术时间过长,未能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准备,术后护理不当等,均可出现术后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出血、阴囊水肿、精索炎、...
[养猪技术]苦味瓜果蔬菜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可促进动物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浓度,从而增加食欲。从中医角度讲,苦味瓜果蔬菜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