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属鳅科动物,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从南到北各处均有分布。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使得泥鳅天然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减少,而我国内陆水域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人工养殖泥鳅技术目前已完善,并得到了推广,因此发展泥鳅养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泥鳅肉和滑液均可药用,具有补中益气、祛湿邪之功效,对传染性肝炎、阳痿、消渴症、热淋、小便不通、痔疾、皮肤搔痒等均有一定疗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为高档出口水产品之一。
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一)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栖息于静水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的淤泥表层。白天钻人泥土夜出觅食。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除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呼吸。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常游至水面进行肠呼吸,废气由肛门排出。当冬季天气寒冷、水又干涸时,泥鳅则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来湿润皮肤,也是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次年水涨时又出外活动。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其生长速度与栖息水温有密切关系。它的适宜生长水温为15—35℃;当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www.nczfj.com/,即钻人淤泥中度夏;水温下降到5C以下时,潜入泥土中冬眠的泥鳅生活习性。
(二)杂食生活习性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其食性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步发生变化。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鳅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在与其他鱼类混养时,常以其他鱼类吃剩的残饵为食。在养鳗池中搭养泥鳅,能起到很好的清塘效果。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泥鳅也习惯于吃配合饵料。
(三)繁殖习性
泥鳅雌雄异体,行体外受精。一冬龄的泥鳅性已成熟。开春后,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一般在4月至5月初开始产卵。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7天。多次性成熟,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泥鳅常选择水田、沟渠有清水流人的浅滩作为产卵场。5—6月水温升高时,常在雨后或夜间产卵。
发情时,数尾雄鳅在水面追逐一雌鳅,最后,仅一尾雄鳅卷住雌鳅的躯干,使雌鳅受到刺激而排卵,雄鳅同时排精而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粘附在水草或石头上,但泥鳅的受精卵粘性极差,虽能附着,但易从附着物上脱落而沉入水底。在饵料不足时,受精卵也会被泥鳅吞食掉。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ujishu/20106052.html
[水产渔业品种]鄱阳湖一号泥鳅是由江西省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选育的一个泥鳅新品种,系大鳞副泥鳅与台湾泥鳅杂交子一代,于2015年7月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
[水产渔业品种]杂交鳢 “杭鳢1号”是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杂交获得F1,即为杂交鳢“杭鳢1号”。经人工驯食可在成鱼阶段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较乌鳢快20%以上,较斑鳢快50%以上,1龄鱼可达...
[水产渔业品种]选用紫花苏芡为母本、紫花刺芡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后代。经多代选育出植株生长势好、单株结果数10个以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产无刺芡实品种姑苏芡5号。 姑苏芡5号由紫花苏芡与紫红花...
[水产渔业品种]“长珠杂交鳜”是以从洞庭湖采捕并经4代群体选育的翘嘴鳜雌体为母本,以从珠江采捕并经2代群体选育的班鳜雄体为父本,杂交而得。“长珠杂交鳜”成活率提高20%,亩产可达5000斤,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长珠...
[水产渔业品种]鲟龙1号以野生达氏鳇为母本,野生施氏鲟为父本,是经群体选育和杂交育种等试验获得的优良杂交品种,与施氏鲟相比,在相同栽培条件下,1龄鱼的生长速度能提高19.1%以上,4龄提高约90.3%;7龄鱼的性腺指数较施氏...
[水产渔业品种]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在我国农村,有许多的养鱼户,他们可能在养殖这个鱼的时候,经济效益可能会增加,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中国养殖回报率最高的十种淡水鱼。 1、白狗斑鱼白斑狗鱼虽分布于...
[水产渔业品种]创业想发家致富首先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因为现在搞养殖的种植的人特别多,怎么样才能在那么多项目选择最好最赚钱的呢?在农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搞种植、养殖,是大多数农村人发家致富的好选...
[水产渔业品种]大黄鱼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大黄鱼体形匀称、体色金黄,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相对其他养殖种类肉质细嫩,肉可食比例高。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鳔可制胶。已经人...
[水产渔业品种]康乐蚌是以从日本引进的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鄱阳湖三角帆蚌选育群体为父本,杂交而获得的子一代。该品种比父、母亲本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具有壳间距大、贝壳厚、成活率高、育珠周期短、优质珠比例高...
[水产渔业品种]“浦江1号”是由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资深教授李思发领导的课题组在南汇鱼类种质研究试验站经过16年的精心选育而获得的首个团头鲂良种,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