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喝得好蛤蜊暖冬长肥膘
随着气温回升,海水的温度逐渐提高,水中的微生物多了,蛤蜊也开始“长膘”。说起蛤蜊,市民最熟悉不过,而在岛城,名气最大的莫过于红岛蛤蜊。记者昨天从红岛获悉,由于去年冬天气温偏高,今年蛤蜊上市时间提前,从大年初二开始,当地的渔民就出海捕捞蛤蜊,是春节过后上市最早的春鲜之一。预计3月底将大量上市,但肉质最肥、味道最美还要到五一前后。
探访:大年初二开捕蛤蜊
清晨5时,天刚蒙蒙亮,红岛西大洋渔民老赵就驾船出海了。“现在的蛤蜊还不是最肥的时候,多数养殖户要再等等,现在开捕的都是个别老滩,算起来不足十户。”老赵说,他大年初二就开始出海了,而大部分养殖户要到3月底才陆续开捕。
在红岛一处海鲜市场,有四五个销售蛤蜊的摊位。“正宗的红岛蛤蜊!”听见叫卖声,一些过路车辆纷纷停下来,下车后一番讨价还价,人人都提着大包新鲜蛤蜊离开。现场记者遇到渔民于大姐,于大姐家也承包了蛤蜊养殖滩。“别看时候不到,我家可是两年的老滩,出产的蛤蜊个个都肥。”说着,她拿起一个蛤蜊,朝地上磕了两下,拨开碎片,饱满的蛤蜊肉呈现出来。
“随着气温升高,海水中的微生物会逐渐增多,有了充足的食物,这时的蛤蜊便开始慢慢增肥。”于大姐说,红岛蛤蜊一年四季都有销售,但每年3月份至10月份肉质较肥、味道较好,过了10月份,随着天气转冷,大部分渔民不再出海捕捞。每年五一前后,是红岛蛤蜊肉质最肥的时候。但由于去年冬天气温偏高,今年蛤蜊上市时间提前,预计再过20天左右,捕捞的渔船就开始大量出海了。想要吃到味道最好的蛤蜊,还要等到五一。
市场:蛤蜊上市身价翻番
上午10时,红岛西大洋码头,老赵的渔船在这里靠岸。此时,收购蛤蜊的货车早早等在岸边。“挖蛤蜊是个体力活,即使现在实现了机械化,大部分活儿还要靠人工完成。”老赵说,捕捞的蛤蜊上船后,需要人工淘洗,用泥沙搅上海水,将蛤蜊放入搅拌,除去表皮的泥沙和杂质,再取出来颜色就鲜亮了。整个捕捞过程至少得3个小时。
将捕捞回来的蛤蜊在渔船上装入网兜,随着吊车吊臂的升降和来回运动,一批批的蛤蜊被运送上岸。“大部分商贩都是提前与养殖户联系,平时每天捕捞蛤蜊的数量根据商贩的需求来定,这些商贩来自全国各地,而现在由于数量少,多被周边渔家饭店收购,到市场上的很少。”老赵说。“我们在码头收购蛤蜊后,再送到批发市场进行二次批发,小贩从批发市场购买后再拿到各市场零售。”现场一名前来采购的商贩说,目前,码头批发的红岛蛤蜊每斤价格在1.5元到2元之间,到大量上市时,价格会有所增长,而经过挑拣后再送到零售市场,价格则上涨到每斤四五元,足足翻了一番。
据红岛街道办统计,红岛蛤蜊今年总体产量跟去年差不多,预计会达到11万吨以上。“蛤蜊交易高峰出现在五一前后,届时日交易量将突破500吨。”街道办工作人员说。
讲述:红岛蛤蜊的养殖路
红岛东大洋48岁的王泽浩跟蛤蜊打了20多年的交道,经历了从自己承包蛤蜊滩到受雇于人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蛤蜊养殖开始盛行。”王泽浩说,那时候,很多渔民转行养蛤蜊,他和20多个渔民合伙,一下子承包了400多亩海滩。“当时渔船都是小马力,耗油量很少,油价只有几毛钱。养殖蛤蜊的成本主要是承包费,一亩海滩三五十元,一共一两万元的承包费分摊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王泽浩说,最主要的是,蛤蜊苗不用购买,全是自然苗,而且生长周期短。遇到好的年头,蛤蜊长得又大又肥,一年就能赚个10万元。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大面积的养殖使得自然苗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人们开始陆续从外地引进蛤蜊苗。最早时,蛤蜊苗主要来自莱州,后来养殖户又从宁波引进,再后来就是福建,目前当地的蛤蜊苗大多是从福建引进。不过,这时蛤蜊养殖的费用开始增加,滩涂的承包费每亩涨到100多元,油价也到了2元,加上引进的蛤蜊苗成活率较低,不少养殖户开始退出,合伙人数量陆续减少。
2000年以后,渔船的马力逐年增大,从30马力、40马力,一直到80马力,如今,每出一趟海的费用就得五六百元,雇工费、承包费也都噌噌地上涨;加上这几年养殖密度大,蛤蜊的批发价格一直徘徊在2元左右。“现在,还有一些个人承包海滩的,但也出现不少从事养殖的公司。”王泽浩说,除了养殖蛤蜊,公司还养殖海参等其他海产品,他们的经营能力强。三年前,他退出承包海滩,连人带船租给公司,一年下来,能收入个七八万,关键是没有任何风险。
捏成团子用来充饥
“吃蛤蜊喝啤酒”是青岛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招牌”话,像大多数海鲜一样,蛤蜊的吃法很多,有辣炒蛤蜊,有原汁蛤蜊,或烹饪成其他菜肴。在红岛当地,渔民更喜欢“炸”蛤蜊。将新鲜蛤蜊用清水洗净倒入锅中,通常不加任何作料,甚至连水也不加,当地人认为,加水就淹没了红岛蛤蜊的鲜度。待蛤蜊张开口,立即关火。火大了,蛤蜊肉就会萎缩,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炸瘦”了,味道和口感就差远了。吃时连肉带壳送入口中,轻轻一咬、一吸,肉和外壳剥离,和着汤汁顺势进入,鲜美无比。
“渔家人靠海吃海,但说起蛤蜊,红岛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一肚子话说。”渔民老赵说,以前的蛤蜊都是自然生自然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当地渔民必不可少的食物。记得生产队的时候,发放的粮食少,一家人不够吃,而仅仅吃海鲜又很难起到充饥的效果。当地人就将挖回来的蛤蜊煮熟,通常是一大盆,挨个剥出肉来,用双手攥在一起挤压,将里面的汁水挤出,于是,蛤蜊肉便结成一个团子。吃时整个团子放入口中咀嚼,即解了嘴馋又起到充饥的效果。现在看来,这种吃法有些“奢侈”了。
最近这几年,随着红岛蛤蜊节的举办,红岛蛤蜊名气大增,渐渐成了当地的“名牌”,很多被用来深加工并出口国外,在市场上要买到正宗的红岛蛤蜊绝非易事。
红岛蛤蜊最鲜
蛤蜊是红岛的特产,有菲律宾杂色蛤、毛蛤、冒子头蛤、抱鸽头蛤、象拔蚌蛤、双咀蛤、刀鲜蛤、滑蛤、蛏子、兰蛤等十多种,最鲜最好吃的是菲律宾杂色蛤。“每年的10月份以后至来年的3月份前,蛤蜊都偏瘦,味道不是那么鲜美,价格也上不去,这段时间,蛤蜊处于"休眠期",捕捞量很少。”当地养殖户说,近几年,东北蛤蜊大规模进军岛城,也正是看好了这个空当。但无论口味还是外观,东北蛤蜊和当地蛤蜊都有所不同,可许多摊贩硬是打着“红岛蛤蜊”的旗号销售。
当地渔民说,虽然东北蛤蜊和红岛蛤蜊都是一个品种,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看花色,两地蛤蜊都是杂色,东北蛤蜊色泽较重,且黑皮多,一般皮较厚,个头比红岛蛤蜊略大,而红岛蛤蜊多为浅花色,皮薄;尝味道,煮熟后,红岛蛤蜊口感鲜嫩,几乎没有沙子,而东北蛤蜊鲜味不足;观汤汁,红岛蛤蜊水煮后汤汁呈乳白色,而东北蛤蜊水煮后汤汁较清。
原文:水产渔业 >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吃得好喝得好蛤蜊暖冬长肥膘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ujishu/173101.html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白海参的养殖环境1、白海参不适合野生养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难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敌发现后吃掉,而且当它鼓起身体漂浮的时候,会被海浪冲得很远,甚至消失不见。2、白海参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的海域。一般应选择水深在5米以上,并且受到风浪或者潮汐影响比较少的海湾,而且海湾的潮流要畅通、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饵料丰富。2、选择网箱。考虑到操作方便,网...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网箱养海参每箱投多少苗? 网箱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2000只/箱,放苗规格在200-3000只/斤都有。每个网箱一般长3米、宽1.5米、高0.8米,放苗前期网箱上面会覆盖遮阴网,等海参苗适应环境以后,为了方便管理...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锦鲤鱼的饲养方法1、选择鱼种选择鱼体健壮、没有损伤、颜色华丽、边缘整齐、斑纹清晰、鱼背挺直,鱼体平衡度好、身体雄壮有力、游水姿态稳重、鱼鳍对称、灵活敏捷的鱼种进行养殖。2、选择水箱...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海参养殖大棚建设1、位置选择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地势稍高的地方,以方便抽取海水、排放废水。①取水口海水取水口处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取水水泵、水龙头用滤...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区别主要在于鱼头的形状、鱼尾的长度、背鳍鱼鳞以及食用口感等,野生大黄鱼鱼头小且尖,鱼尾修长,背鳍有锯齿呈黄色,养殖大黄鱼鱼头大而浮肿。鱼尾短小...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梭子蟹从蟹壳寄生物、腿脚钳子的状态、透光的面积和肚子的颜色等能判断是否肥美。蟹壳上有寄生物说明螃蟹状态好,腿脚不残缺、钳子锋利说明食物充足,透光面积小说明肉质体积...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九节虾不是基围虾。九节虾的外壳上有一深一浅的环状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白色环状花纹,因此得名九节虾,价格昂贵且虾壳硬、肉质有韧性,而基围虾是一种用基围养殖的刀额新对...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蜜蜂吃的东西主要是蜂蜜、花蜜、蜂王浆和糖浆豆粉等。大多数的蜜蜂都是以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的,蜜源不足会补充糖浆和黄豆粉,幼虫前3天食用蜂王浆,后期食用蜂蜜,一生食用蜂...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黄鳝在选种和放养时需要注意养殖池的建设、鳝种的挑选、鳝苗的处理和放养的方法等。养殖池要用水泥抹底,安装铁丝网防止逃脱,鳝种不选病鳝、伤鳝等,鳝苗要用稀盐水浸泡进行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