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1 精心准备育雏舍
首先根据进雏数量计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精心准备育雏舍
首先根据进雏数量计算雏舍面积,对舍内照明、通风、和保温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维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彻底清扫和消毒,用高压水冲洗育雏舍地板、墙壁,晾干后铺上垫料。同时还要按育雏数量备足优质青绿饲料、精饲料、药品和疫苗等必需品。
2 选择健壮的雏鹅
健壮的雏鹅是保证育雏成活率的前提条件,而对于弱雏、病雏要及时淘汰。健康的雏鹅绒毛粗长,有光泽;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脐部周围没有水肿和炎症;手握雏鹅,挣扎有力,腹部柔软有弹性,叫声大;体重符合品种要求。
3 选择适宜的育雏方式
鹅的育雏方式以地面垫料平养为主。育雏室要求保温性能好,垫料柔软、吸水性好、不易霉变:可选用锯屑、稻壳、稻草、麦秸等作垫料。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平面育雏,使雏鹅与粪便彻底隔离,减少疾病的发生。网上平养的高度以距地面60~70cm为宜,便于喂料及饮水。
4 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
4.1 温度
雏鹅体积小,绒毛稀薄,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导致窒息而死亡;若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则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因此,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5日龄为27℃~28℃,6~10日龄为25℃~26℃,11~15日龄为22℃~24℃,16~20日龄为20℃~22℃,20日龄以后为18℃。
4.2 湿度
鹅虽属于水禽,但干燥的舍内环境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当环境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腹泻、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啄羽,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造成雏鹅发育不良,生产力、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高。因此,采用地面垫料育雏时,一定要避免饮水外溢,防止垫料潮湿、发霉,并及时更换潮湿垫料。
4.3 通风换气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粪便、垫料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而雏鹅对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的含量超标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运动失调等症状,最后仰头、抽搐、瘫痪而死。因此,必须及时对鹅舍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夏秋季节打开门窗即可,冬春季节,在通风前先使舍温升高2℃~3℃,然后逐渐打开门窗或换气扇,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鹅体。通风时间多安排在中午前后,避开早晚时间。
4.4 光照
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雏鹅采食、饮水,满足其营养需要。适宜的光照时间:1~3日龄为24小时,4~15日龄为18小时,16日龄后逐渐减为自然光照,但晚上需开灯加喂饲料。光照强度:1~7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40瓦灯泡,8~14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25瓦灯泡。灯泡距鹅背部2m左右、
4.5 饲养密度
一般雏鹅地面饲养时的密度:1~2周龄为20~25只/平方米,3周龄为15只/平方米,4周龄为12只/平方米,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逐渐降低。
5 “潮口”与开食
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第一次下水运动与饮水俗称为“潮口”。雏鹅出壳后24小时左右,即可“潮口”,一般在水盆中进行,将30℃左右温开水倒入盆中,深度3cm左右,把雏鹅放入水盆中,把个别雏鹅喙浸入水中,让其饮水,反复几次。在饮水中可加入0.02%高锰酸钾,起到消毒饮水、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一般用2~3天即可。对于长途运输的雏鹅,为了迅速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维生素C,并按比例加入速溶多维电解质。雏鹅开食时间一般在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料一般用黏性较小的籼米,把米煮成半熟,用清水淋过,使饭粒松散,吃时不黏嘴,最好掺一些切成细丝状的青菜叶,如菠菜叶、白菜叶、油菜叶等。开食时不要用料槽或料盘,直接将料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便于全群同时采食。第一次喂食,雏鹅吃到半饱即可。
6 加强饲养管理
6.1 合理饲喂,保证营养
雏鹅消化器官功能不健全,因此要饲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饲料。饲喂时可先精后青,少喂多餐。2~3日龄雏鹅;每天喂6次,日粮中精料占50%;4~10日龄:每天喂8~9次,精料占30%;11~20日龄;每天喂5~6次,以食青饲料为主,开始放牧,口粮中精料占10%~20%;21~28日龄:每天喂3~4次,精料占日粮的7%~8%,并延长放牧时间。
6.2 及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
及时分群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提高育雏成活率和均匀度的重要措施。分群时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在1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150~180只;第二次分群在2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80~100只。若发现残、瘫、患病、瘦弱、食欲不振及行动迟缓者,应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
6.3 适时放牧
放牧能使雏鹅提早适应外界环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提高经济效益。放牧应选在无风晴天的中午,把鹅赶到鹅舍附近的草地上进行,牧地由近到远。放牧时间为20~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中午赶回舍中休息。
7 做好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7.1 隔离饲养
雏鹅应隔离饲养,不能与成年鹅和外来人员接触,育雏舍门口设消毒间和消毒池,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消毒宁等对雏鹅、鹅舍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7.2 接种疫苗
如果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雏鹅可在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ml,1~2周后再接种1次;也可对刚出壳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或高免蛋黄1ml。
7.3 饲料中添加药物
为了预防雏鹅腹泻,可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片(每片50万IU),每片拌料500g;若发现少数雏鹅腹泻,可使用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或针剂口服,1万~2万IU/只,每天2次;雏鹅感冒时可用青霉素3万~5万I.U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同时口服磺胺嘧啶,首次1/2片(0.25g)/只,以后每隔8小时服1/4片/只,连用2~4天。也可以在料中加入适量的板蓝根、大青叶、黄芪、红花、党参等中药制剂,以提高雏鹅的免疫力。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ajishu/20104204.html
[养鹅技术]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患病鹅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双翅下垂,体温升高,减食或废食;眼红流泪,部分鹅单侧或双侧性角膜混浊,重者失明;部分鹅流鼻涕或流出鲜红色血液;两脚发软,站立不稳,不愿走动,部分鹅头颈...
[养鹅技术]买鹅苗时的鹅苗公母的鉴定分辨公母对于养鹅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公母分开后可分群饲养或将多余的公鹅及时淘汰处理,降低种鹅的饲养成本,商品鹅生产时公母分群饲养,分群管理,使鹅生长发育整齐,今天小...
[养鹅技术]溆浦鹅不是鹅类之最,但也很出类拔萃的鹅,在我国它是优秀的肉用鹅,深加工的优质原材料肉鹅。它就是鹅品种的大块头,溆浦鹅。溆浦鹅产于湖南西部,它们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乡村,也优秀的物种资源,历经百年,繁衍...
[养鹅技术]近几年,很多家禽养殖户开始采用塑料大棚养鹅的技术,采取这种技术,固定投资比较少,并且不占用耕地,还有利于鹅疾病的预防,肉鹅生长速度快,用药成本低,养殖效益比较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简易养鹅大棚建...
[养鹅技术]雏鹅是指刚破蛋出生不久的鹅,这个时候的小鹅很脆弱必须在食物、温度、防潮、放牧还有卫生上一定要特别小心,饲养雏鹅一定要有方法和耐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雏鹅饲料配方吧...
[养鹅技术]养鹅在牧草饲料作物选择上要长短结合,以短期见效为主,即富含蛋白质、柔嫩多汁叶菜类和禾草类结合,以叶菜类为主,具体讲以籽粒苋、苦荬菜、菊苣(鲁梅克斯)为主,搭配种植其它牧草,如...
[养鹅技术]1、饮水在幼鹅破壳后一天左中右,大部分的幼鹅会开始站立走动,伸着脖子张着嘴,这表示幼鹅以及有了要进食的欲望。所以首先就要给幼鹅进行饮水,将站立起来的所有幼鹅放在2-3cm的浅...
[养鹅技术]鹅的全身覆盖厚厚的羽毛,夏季高温炎热,人都受不了,何况相当于穿了一层羽绒服的鹅,所以在夏季养鹅要做好防护措施。否则闷热的天气会使鹅呼吸加快,食欲不振,生长育肥受到影响,对于养...
[养鹅技术]小鹅是最容易死的,小鹅的抵抗力很差,一不小心就容易死了,所以我们养殖的时候要很小心或是要用心养殖。 一、雏鹅给食时间雏鹅在破壳而出后,不可即可取出,需要等待其绒毛干了才可...
[养鹅技术]养鹅一般要选择在交通方便、有水源、有草植被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养鹅才好。 养鹅的技术有哪些? 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