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故又称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以张口呼吸、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是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1、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采用地面平养、以锯末为垫料饲养雏番鸭1000只,主述该批雏鸭购于本地一家个体孵化厂,鸭子子壳后未接种疫苗,应用0.1%高锰酸钾饮水2天,并在3日龄开始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强力霉素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鸭舍温度在27~28℃,鸭群于5日龄时开始发病,表现为个别雏鸭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畜主怀疑是大肠杆菌病,随即在饮水中增加了强力霉素的用量以期控制疾病,但不见效果。至发病第3天病情突然加重,死亡29只,第4天死亡34只,第5天死亡31只,待发病后第6天即10日龄时就诊。
2、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直立,两翅下垂,尾端下弯。两脚无力,行走缓慢,常蹲伏于地,聚堆,不愿走动,驱赶时行动迟缓,步态蹒跚。病初饮欲增加,食欲废绝,随后不饮不食,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便黏附于肛门周围的羽毛。死前多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头颈呈扭曲状。病死鸭极度消瘦,喙、蹼发绀。
3、剖检变化
剖检有症状活鸭5只、病死鸭10只,均表现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及纤维素性腹膜性肠炎变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黏膜覆盖一层白色、菲薄、半透明的纤维素膜,一刮即脱落,不易碎,刮落后的肠黏膜出血。其中4只回肠前段外观膨大呈灰白色,剪开后见有长约2~3cm的铅笔芯样栓状物,质地柔软,剥离后肠壁菲薄。胰腺色泽苍白,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有的胰脏肿大呈暗红色,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似网格状,呈肝浆膜炎,胆囊明显肿大,胆汁暗绿色。胸肌和心肌均呈灰白色。
4、实验室检查
分别采取病变明显的胰脏和肝脏组织抹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同时分别划线接种营养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18h。镜检及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特征及实验室细菌学检查阴性,诊断为细小病毒病。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进行血清学试验及分离鉴定病毒。
6、治疗
隔离病鸭,立即颈部皮下注射番鸭细小病毒高免卵黄液,轻者每只1mL,重症者每只1.5mL,同时对未发病雏鸭每只注射1 mL进行紧急预防。
利巴韦林拌料,lg原粉拌料25kg,全群连用3~4天,控制其他病毒感染。
乳酸诺氟沙星饮水,lg原粉兑水15kg,每日2次,全群连用3~4天,控制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的继发感染。饮水中加入葡萄糖等电解质,以增加雏鸭抵抗力。
彻底清除舍内垫料及粪便,连同用具等用1:400~500倍百毒杀彻底消毒。垫料、粪便、病死鸭尸体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每隔2天经0.3%过氧乙酸带鸭消毒后换上干燥垫料。保持鸭舍干燥,通风良好,舍温适宜。
7、小结及体会
经以上治疗,鸭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注射卵黄抗体液的314只病雏鸭,仅死亡29只,治愈285只,治愈率达91%,未发病雏鸭经预防注射后,直至40日龄,未见该病发生。
有效治疗能够减少死亡,但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控制该病重在预防。该养殖户执行的出壳后0.1%高锰酸钾饮水2天,第3天开始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强力霉素不能控制该病的发生。该案例鸭群发病后畜主凭感觉投药,没能及时诊治造成病死数量提高,经济损失增大,应引起广大养殖户借鉴。
该病可靠的预防方法是使雏鸭获得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力,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雏鸭接种疫苗。番鸭出壳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雏鸭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番鸭出壳后4天内注射番鸭细小病毒病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每羽0.8~1.OmL,15日龄时重复注射1次。种母鸭接种番鸭细小病毒病弱毒苗,使雏鸭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于种母鸭产蛋前20~25天接种,疫苗进行1:100稀释,每只肌注1.OmL,间隔10~12天进行再次接种,10天后所产蛋留做种用。
平养地面潮湿,垫料不充足,垫料更换不及时,忽略了温度的管理等是本次发病的诱凶。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诊治
1、病原
雏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球形单股DNA病毒,无囊膜,其可在番鸭胚中增殖,并能致死鸭胚。雏番鸭细小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
2、流行病学
本病6~21日龄雏番鸭最易感,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60%,30日龄以上的番鸭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往往成为发育不良的僵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洁孵化场和带毒鸭为传染源,本病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高发,这段时间气温较低,育雏室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且地面污染严重,故本病常发。
3、临床症状
3.1 最急型 6 d内鸭发生较多,其病程短,发病急,患鸭常常不表现出症状即倒地死亡。
3.2 急性型 急性型以7~21日龄鸭多见,占发病数的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蓬松、直立,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双脚无力,不愿走动,不合群,不食或少食,不同程度拉稀,喙端、脚趾边不同程度发绀,呼吸困难,后期其常蹲伏于地,张嘴呼吸,临死前病鸭两脚麻痹,倒地抽搐,衰竭。
3.3 亚急型 本型大多由急性型转归。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喜蹲伏,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粪便粘附在肛门四周。此型病鸭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存活的多成僵鸭。
4、剖检病变
病死鸭胰脏坏死和充血,肝稍肿大,部分病例脾肿大、充血、出血,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肠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出血,十二指肠段有急性卡他性炎症。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剖检病变、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6、防治
6.1 加强消毒,用具最好用紫外线照射杀菌,购进的种蛋用甲醛熏蒸消毒,已污染的器械可用火焰消毒,垫草、粪便焚烧处理。
6.2 接种疫苗,可用高免血清注射,每只皮下注射3mL。
6.3 饲料中交替添加黄芪多糖粉和氟苯尼考。
6.4 金银花50 g、连翘40 g、青叶50 g、板蓝根50 g、鱼腥草40 g、蒲公英40 g、丹皮20 g、淫羊藿30 g、黄连25 g、黄岑25 g、黄柏25 g、知母30 g、焦栀子30 g、甘草15 g,供500只雏鸭使用。
原文:养鸭 > 养鸭技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ajishu/201030848.html
[养鸭技术]一、肉鸭大棚选址及搭建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
[养鸭技术]延长蛋鸭产蛋时间,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蛋鸭产量的高低,除受品种、饲料、管理技术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外,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可根据蛋鸭的体型、外貌来进行识别。 高产蛋鸭眼大凸出而有...
[养鸭技术] 一、合理使用蛋氨酸来预防生长期肉鸭发生啄羽现象。饲料中缺乏蛋白质、蛋白质品质低或缺乏蛋氨酸是导致肉鸭啄羽的主要原因。肉鸭出现啄羽现象,会使其生长速度降低,肉料比降低,胴体品质下降。因此...
[养鸭技术]麻鸭旱养时间阶段区分:育雏期(0~21天)和育肥期(22天到出栏)。 冬季养殖麻鸭,可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以免去鸭子因水浴而致的能量损耗;可以避免体内寄生虫危害,从而获得较高饲料报酬。但麻鸭旱养,...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到成鸭一般在5周左右,一般来说5周龄左右上市是最为经济的上市日龄,体重2.75~3.0千克,全程料肉比2.0左右。但根据市场的要求,目前有42天左右和53天左右日龄上市的情况。育肥前,淘汰瘫、残、病鸭...
[养鸭技术]蛋鸭在夜间很容易受惊扰,养殖户在夜间查看蛋鸭时管理动作不宜过大,以防蛋鸭受扰影响产蛋。在夜间管理养殖户需掌握以下五项管理技术要点: 一、保持场地安静。产蛋鸭反应灵敏,胆...
[养鸭技术]如何提高蛋鸭产蛋量?是蛋鸭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蛋鸭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精细,把握好四季管理的要点,下面就介绍一下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春晒 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饲料...
[养鸭技术]当气温升高到28度以上或饲养条件差时,母鸭就要自然换羽。在换羽期间,绝大多数母鸭停产,少数母鸭虽继续产蛋,但产蛋量减少,蛋品质不良,另外自然换羽的时间需要4~5个月。这时一边换...
[养鸭技术]果园养鸭子的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667平方米(1亩)果园可放养成鸭20-30只。 鸭在果园放养时,鸭觅食时首先是选择各种昆虫,其...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各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哪些? 3周龄之前的雏鸭,因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在育雏最初2天育雏室温度应达到33~35℃,绝对不能使温度低于29℃,否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3日龄后鸭舍温度每3天...